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藏传佛教在近代安多藏区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宗教生活领域中为信众提供人生的目标与意义,还成为安多藏区道德规范与部落习惯法的哲学基础,影响并重建了安多藏区的社会结构.这对于安多藏区传统的部落社会而言,无疑打破了以部落本位主义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法律习惯、身份认同,在更大的宗教信仰“超社区”范围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但藏传佛教在近代安多藏区对社会的整合并非总是宗教教化,也存在以寺院为核心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要视窗和载体.本文通过对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演进状况的历史梳理,揭示寺院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把握寻求更优化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3世纪中叶前,该区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少且在散点分布中呈金沙江中游一带、得荣——康定一线相对集聚;其后至清末,寺院数量激增70余倍且在面状扩散中形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这四大河谷密集分布带.这一历史空间格局的变迁深受藏传佛教传播所面临的政治生境、传播地域的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人口分布及宗教扩散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藏传佛教寺院经济逐渐步入转型阶段,建立在封建农奴制基础上的超经济剥削已经不复存在,在佛教"布施一功德"观念的影响下,社会财富以"供养三宝"的方式大量流入寺庙,成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收入。总的来看,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近年来从无到有,实力不断增强,同时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产业化程度低、区域及城乡差异大、经营管理失之粗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藏寺院形成简述嗄·达哇才仁公元7世纪佛教正式传入西藏社会后,与土生土长的本教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最后,二者相互吸收、渗透,走上融合的道路,形成了西藏本土化的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的必然产物,给广大的信徒们提供了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并且成为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自养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藏区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得藏区许多久负盛名的寺院周围云集了大批的朝圣香客和商贾游人,并逐步形成了许多以寺院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宗教经济集镇。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18世纪大多数藏族民众为藏传佛教信徒,清王朝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由藏传佛教僧侣集团主管西藏政教事务。噶锡家族是18世纪西藏贵族首领,其日常生活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本文以噶锡家族为中心研究西藏贵族作为信徒如何进行相关宗教活动,探析藏传佛教与西藏贵族的密切关系。认为西藏贵族全力支持佛教事业并积极修行佛法,在贵族的率领下藏族民众虔诚的信仰藏传佛教,揭示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藏传佛教兴盛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7.
二、藏传佛教的僧职称谓藏传佛教的僧职,在教内已形成一整套既严格又分门别类的选拔制度,它是维系藏传佛教寺院及僧团秩序、开展各类宗教活动的重要组织保障。其称谓众多,概括来说,大体上可分为封号性僧职称谓、学位性僧职称谓、戒律性僧职称谓和寺院组织中之僧职称谓。(一)封号性僧职称谓封号性僧职称谓,是由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一种僧职称谓,在藏传佛教诸多僧职称谓中最具声望。这类僧职起始于元朝,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后,封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洛哲坚赞为国师,授予玉印,领总制院事,统领天下释教;1269年,忽必烈又晋封八思巴为…  相似文献   

8.
基于"宗教人"的视角,伊利亚德建立了圣俗对立的世界结构,由此衍生出中心与周边、太初与历史、真实与现下、人与世界等一系列的对立;循着"对立并存"模态和辩证原则,所有的这些对立又都是处在相互连结、彼此转化的动态之中。象征正是连结这一切并使之运转的肯綮所在。本文着力探讨它在伊利亚德宗教思想中的功能、地位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格鲁派坚持出家制度,规范僧侣宗教生活,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严格按照戒律建立寺院,以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最为典型。其教义制度(学经制度)、教阶制度、属寺制度、游学制度与噶厦政府寺规制度等内外制度结合,确立了藏传佛教寺院制度化的典范。本文以政治学、制度学、宗教学与文化人类学视野,深入探究了三大寺组织制度设置、运作与制度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8)
<正>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浓缩地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念,也积淀着藏族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藏族信众时常到寺院顶礼朝拜、转经念咒等,已成为藏族信众传承千年的宗教行为。从藏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史来分析,藏传佛教寺院既是藏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藏族精英和知识分子集聚的场所,同时是藏族群众顶礼的地方,与藏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民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明清丛林住持职权承袭宋元,主要包括以说法为中心的宗教教育活动、寺院管理事务以及属于宗教礼仪范畴的祝白活动。住持既是僧团的宗教领袖,也是宗教社团的领导者。在佛教世俗化不断加深的历史情势下,明清丛林住持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川西麦洼寺藏传佛教的历史、寺院现状、僧侣及信众的社区生活进行考察与描述.从中我们发现,麦洼寺的发展能够有现在的规模和影响主要在于有一定的教派渊源而且历史悠久;拥有气势不凡的建筑和其他宝贵的文化遗产;寺院管理秩序井然.宗教生活与国家制度之间和谐适应;受寺院影响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与寺院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3.
川西藏区的民间宗教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川西藏区 ,在藏传佛教信仰之外 ,还普遍存在另一种民间宗教形式 ;即以一些民间个体宗教职业者在一定范围内走村串户为人禳灾驱鬼、请神祈神福而进行的宗教活动。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 ,对川西藏区这种以个体宗教职业者为载体的民间宗教形式的特点、内涵及其与寺院宗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藏文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 ,对其历史源流及其性质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寺院以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为寺院经济提供竞争力,其背后独有的精神资本是其发展壮大的动力。文章通过引入和拓展精神资本这一理论概念,以川甘青接合部藏区的阿坝县为研究样本,认为藏传佛教寺院的精神资本基于不同区位和宗教市场规模而形成了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具有高溢价、一般溢价和低溢价的理论分野,寺院向信众提供的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也就存在着不同的交易价格。精神资本不仅对寺院经济本身产生影响,且其背后的宗教文化因素对藏区经济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引入精神资本理论对寺院经济进行学理分析,为未来寺院经济的科学治理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尼玛次仁 《法音》2009,(11):63-64
10月18日至20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暨创建甘丹寺600周年庆祝活动在拉萨甘丹寺举行。来自西藏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敏竹林寺、楚布寺等11座不同教派寺院的僧人代表20余人来到甘丹寺.为这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古老寺院带来吉祥祝福:上万名信徒前来朝拜,向僧众发放布施,朝拜展佛.让这座往日宁静的寺院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6.
从"僧人的佛教"角度,以粤东潮汕地区为中心,说明明清以来佛教的寺院功能及其僧人角色、职志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现为以迎合、俯就民众的宗教意识、现实利益、愿望追求等为能事,从而使宋代以前尚维持的佛教寺院、僧团的独立性、超越性宗教品格最终丧失,而与中国民间思想观念、民间信仰、民间习俗混融合一,成其为名副其实的"民俗的"佛教。其典型的表现特征有三:一是寺祠不分家,兼祀三教诸神;二是僧人住持祠庙,模糊宗教角色;三是僧人兼做红白佛事等俗务。郑群辉,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相似文献   

17.
从藏传佛教时代使命定位,结合调研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认为,寺院应加强文化教育以提高僧众的现代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在西藏,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藏传佛教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僧众的佛学修养、知识水平与文化素质,这不仅关系到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西藏和谐社会的建设。最近,笔者在  相似文献   

18.
索朗卓玛 《法音》2013,(3):44-48
"荣康"是藏传佛教寺院内最大的厨房,是为参与法会的所有僧众们提供饮食的场所,与汉传佛教寺院里的"五观堂"有异曲同工之妙。色拉寺和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两所寺院,它们分别位于拉萨市的北郊和西郊,"荣康"作为给僧人提供饮食的场所,在其整个寺院的运行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寺志及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18,(10):37-39
普陀山现已修建开放的佛教寺院有50多处,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以下简称“佛协”)和寺院僧团两套组织构成了整体寺院群。佛协是管理服务实体,僧团是宗教修行组织。这样的组织定位,既符合现代社会团体管理要求,又继承了传统佛教丛林管理模式。全山寺院(单位)功能与定位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1)
正雪域高原,金秋送爽,正值西藏自治区隆重庆祝成立50周年之际,为积极推动西藏地震后藏传佛教寺院的重建工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率团于9月24日抵达拉萨,慰问寺院,实施灾后援助。这是学诚法师就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以来,第一次踏上西藏高原,不仅带去了中国佛教协会对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祝贺,对西藏各族群众的祝福,也为西藏"4·25"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寺院送去了关怀和温暖。日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