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桂阳刘家岭宋墓中的南北二斗图像是宋代壁画墓中的罕见题材。本文试图将之置于南方地区宋代丧葬艺术与道教信仰视觉化表达的视野下,考察图像的宗教意涵和墓葬的空间逻辑。通过对汉唐以来墓葬南斗、北斗图像梳理和南北二斗信仰在宋代道教科仪中的运用,笔者认为此类图像与宋代水火炼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墓葬后室表现了道教南宫炼度受生转化成仙的圣神空间,它与前室的礼仪空间相组合,从而完成了让死者亡灵超凡入圣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棺是古埃及墓葬之中最重要的丧葬装备之一。它的形制、装饰的演变能够体现出古代埃及人不断追求永恒生命的宗教观念。以棺为载体,古代埃及的死者对于复活、永恒的希冀始终同生者相联系、同代表自然的神相联系。古埃及人相信人的生死也包含在循环的宇宙运行规律之中。  相似文献   

3.
作为灵魂不灭思想和祖宗崇拜的产物,墓葬自产生以来便得到世人的重视,这在诸子尤其是儒家孝悌观念影响深厚的汉代社会尤其如此。汉代墓室建筑的形制、构造、装饰特征等,反映了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一种认识,表达的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和追思,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中的等级观念、生死观念和孝敬观念。  相似文献   

4.
试论齐国的墓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齐国的墓葬特色张明东近十几年来,随着齐文化研究的兴起,各地考古工作的展开,积累了大量的齐国墓葬资料。目前所见齐墓除少量西周墓外,以东周墓葬为多,改变了过去在东周几个大国中,齐国墓葬资料较少的状况,为齐国葬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齐文化类型的墓葬出土地...  相似文献   

5.
正在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存有解注文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解注文是指在陶瓶、陶瓮等器物上作特定的文字、符号,其反映的风俗观念是安稳冢墓,为生人解除注害、灾害。解注文的内容与早期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墓葬风俗"解注"释义"解注"的思想来源于民间风俗观念,后被道教文化吸收、改造。西凉建初元年(405)朱书陶钵文讲:"解天注、地注、人注、鬼注、岁注、月注、日注、时注。乐莫相念,苦莫相思,生人前行,死人却步,生死不得相撞。"~1文中"解"指分离,所讲"前行""却步" "不得相撞"都是在强调生者与死者的分离、分隔。从古代民间信仰来说,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3,(12):48-48
[问]我在教会礼拜时,被教导说不可向一切有形的人或物跪拜,也不可向死者鞠躬,可是农村里我的亲戚中少有人信主,在丧礼时家人要求我向死者鞠躬,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1958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墓墓室四角距墓底1.54米处各有一块平砌的砖伸出壁面一段,表明该墓形制乃模拟北斗,象征着整个墓室乃是死者卧斗修炼成仙的炼形之宫。墓中出土的陶俑等40件精美器物分区摆放,其中对书俑应为司命司录俑,其三笔象征司命神所注写墓主人三命,另可识别有诵经真官俑、鬼官北斗俑等。不同的器物群构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代表着墓主人地下修炼成仙过程的不同阶段。墓内器物有其内在符号逻辑,表达着墓主人所追求的太阴炼形、飞升成仙的终极理想。文中首次提出墓葬器物分布逻辑分析法,力图还原墓葬及器物背后那个支配着整个仪式结构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8.
正"冥途路引"是为了让死者能够顺利抵达阴间或前往天国的凭证,在明代墓葬中有少量出土,有"道教路引"和"佛教路引"两种。1956年4月,在扬州市城北乡禅智寺故址之东发现一座明代三椁三棺并葬墓,墓主分为盛仪及夫人彭淑洁、盛氏(疑是盛仪之女)。其中,彭淑洁棺内出土纸质道教冥途路引一张,文字清楚、印鉴清晰,给研究冥途路引增添了新材料,对研究道教文化和明代文书制度有不小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六朝建康墓葬的地域分布述论郭黎安六朝以建康为都,长达三百余年。其时,人物荟萃,户口殷繁,从而为这一地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墓葬。建国后,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今南京周围不断地有六朝墓出土。从地域看,遍及城内和城外四郊;以等级论,大致可分为帝王陵寝、大族墓...  相似文献   

10.
正一、吐鲁番砖志绪论在侯燦、吴美琳二位先生所著的《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中对吐鲁番砖志下了一个很恰当精准的定义:"吐鲁番砖志",是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吐鲁番地区近百年中陆续出土的我国中古史上北朝至唐代的专为记录死者身世及其有关情况的墓葬文字资料。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是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的所在地,因此有些学者把这些砖志称为"高昌墓砖"或"高昌墓志"。侯灿先生考虑到"吐鲁番砖志"之称更为宽泛更为世人皆知易于了解一些,便称"吐鲁番砖志",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6,(2):210-216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另一方面是"饰死者"。《荀子·礼论篇》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就是为死者进行装饰。这方面谈论的人比较少,本文拟就儒家如何"饰死者"略加述论,同时也藉由饰死者的"仪式"来观察讨论儒家"慎终追远"之"慎终"的礼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正教会的丧葬仪式和纪念死者,其本质不在于准备后事和追思等外部形式,而是祈祷,就是向上帝、圣母、圣徒祈祷死者灵魂的平安和未来得救。祈祷是东正教对死者的灵性关怀的集中体现。东正教会对死者的祈祷包括送终祈祷、守夜祈祷、安魂祈祷、安葬祈祷和日后悼念五个阶段。与中国儒家传统丧葬礼仪突出其社会功能的特点相比,东正教丧葬仪式具有更多对死者的灵性关怀的取向。这种对死者的灵性关怀同时对生者具有缓解悲痛、生命安慰和道德教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术书评     
印群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东周墓葬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1年 10月 ,30 8页  墓葬研究是考古学的核心。当大多数人将视线专注、追逐、欣赏、研究墓葬中大量丰富、精彩绝伦的随葬品的时候 ,也有一些学者将目光投向厚载这些历史文物的墓葬及其制度本身。印群先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周墓葬制度》一书便对先秦墓葬制度作了专门的研究。全书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后记 ,另有附表、附图及主要参考文献 ,是在规范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学术著作。正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分析黄河中下游(中原 :包括周王室的王畿所在 ,晋、郑、…  相似文献   

14.
长沙金盆岭出土的永宁二年对坐书写俑长期以来被定名为"校书俑",象征墓主生前属吏。本文从宗教学、图像学视角对对书俑的身份和功能进行再考证,认为该墓葬中34件俑实为模拟死者升仙程序中冥界与仙界官典构成的仪仗队,而对书俑的真实身份是冥界掌管生死簿的司命、司录二神君:司命抱持玉历,为墓主定天命和宿命;司录执笔书写,为墓主定死后去向。对书俑眉间俱生白毫,应是该地区在佛教传入之初,民间不明佛教真义,而借"外来神仙"行本土升仙仪轨之故。  相似文献   

15.
对南北朝墓葬中的孝子题材图像遗存进行简要梳理,能够发现在北朝墓葬图像中孝子题材盛行而在南朝长江下游地区墓葬中几乎未见孝子图像,这一差异是值得关注的。对此不仅应当着眼于南北朝双方墓葬系统和其背后的文化上的差异,更加需要透过这些表面的不同,看到同一时代背景下的趋同性和文化同一性。对这一差异和趋同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我国古代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即使在历史中的分裂时期,表面不同的文化也蕴含了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提及中国古典雕刻,人们立刻会想到那些稚拙朴素、原始而神秘的彩陶;古色斑斓、狞厉神秘的青铜器;布局严谨、雄浑刚健、显示皇家气派的陵前石刻;造型冼练、生动传神、抚慰死者灵魂的墓葬陶俑;气魄宏大、令人望而起皈依佛教之心的佛像;装饰建筑空间、建筑物整体或建筑部件的建筑雕塑。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功用的古典雕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方式。也正是这些古代遗存,使得中国古典雕刻独具特色、自成体系。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一件件、一座座震撼人心的古典雕刻时,很难想像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在一种怎样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氛围中艰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论复活     
基督从死者中实在复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因为死亡既因一人而来,死者的复活也因一人而来;就如在亚当内,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内,众人都要复活;不过各人要依照自己的次第:首先是作初果的基督,然后是在基督再来时属于基督的人,再后才是结局;那时,基  相似文献   

18.
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胚胎冷冻的常规化和配子冷冻技术的日渐成熟使遗腹辅助生殖出现的可能性增加。遗腹辅助生殖涉及到死者、死者配偶、死者后代甚至死者父母的利益,伦理、道德、法律层面的顾虑已经远远超过技术方面的限制,使遗腹辅助生殖的进行与否举步维艰,给生殖中心带来巨大挑战。美国生殖医学协会伦理委员会和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的建议指南共同指出配子和胚胎冷冻前签订同意书是避免日后纠纷的最佳方式。遗腹辅助生殖方面同意书的签订需引起生殖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魏晋壁画墓被誉为"地下画廊",通过河西走廊墓葬壁画帮助人们了解当地文化。为此,文章结合河西走廊墓葬壁画的内容,以双室墓和三室墓前室壁画为基本研究对象,就河西走廊墓葬壁画的题材配置问题进行探究,旨在透过壁画的配置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河西走廊独特的丧葬绘画习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对闽南墓葬文化和墓碑的考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探索出更多更广的关于闽南墓碑的设计和墓葬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