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孟子的思想中,生命的价值基础在于人的"不忍人之心",但这并不是生命的最高价值。生命的价值提升集中体现在"舍生取义"的过程,可见"义"是生命的高级价值。孟子生命价值的思想启发我们:生命中的各种价值有高低之分,需认真权衡;舍生取义固然高尚,"不立危墙之下"同样重要;对待生命的紧要问题上,自我与他人要适当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不忍人之心,是其仁政思想的价值核心所在。政治行为因以人为其行为的对象,故而其自身的正当性与人日常行为的价值源头紧密连接在一起。人因有不忍人之心而后有不忍人之行,有不忍人之行而后有不忍人之政。围绕着这一价值源头,于君,孟子有着一种道德操守的必然诉求;于政,这一必然诉求则于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客观化为具体的法令制度;于民,孟子则本着顺遂人之常情的态度,强调通过制民之产以导民向善。善、德、政三者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是环环相扣的自本至末的逻辑扩充关系。孟子的这一认识,在当今建立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汪维藩 《天风》2010,(6):58-59
##正##(五十三)圣灵的律释放了我"圣灵的律释放了我",按《罗马书》8章2节的原话是:"赐生命(之)圣灵的律(法则)在基督耶稣里释放(解救)了我。"圣灵,是一位赐给生命的灵。自然生命,源于她的孕育(参创1:2,文理本译为"煦育");属灵生命,源于她的重生(参约3:5-  相似文献   

4.
自牧(十八)     
汪维藩 《天风》2009,(12):56-57
知耻,是在良心深处发出“耻感”,对自己的丑恶行为感到厌恶,从而产生行义从善的勇气和对拯救与救赎的渴求。“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均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5.
汪维藩 《天风》2010,(4):58-59
<正>(四十九)人若不重生主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3:5-6)人从父母而生,是肉身之生,有如被造之初的亚当,有如芸芸众生。凡从父  相似文献   

6.
汪维藩 《天风》2010,(8):58-59
<正>(五十七)人之尊贵人之卑微,是因他乃以尘土被造(参创3:19);人之尊贵,则因上帝赐他以荣耀与尊贵(参诗8:5)。尊贵,英译为honour,最主要的意思即为尊敬与尊重。人有自尊心,正由于在被造时上帝给了他尊荣。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这种自尊心特别强烈。所谓"特立独行"(《礼记·儒行》),  相似文献   

7.
汪维藩 《天风》2011,(7):60-61
(七十九)主爱深沉1950年前后我还年轻的时候,弟兄姊妹中间传唱着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它的首句大意就是"蓝天作纸,沧海为墨,难书我主大爱"。全诗我已忘记,但这深沉的第一句却深深铭刻在我心头。1982年,基督教全国两会征集赞美诗新作时,我想起了描绘主爱深沉的这一诗句。特别是历经20余年坎坷之后,对这一诗句的感受更深。  相似文献   

8.
汪维藩 《天风》2012,(3):37
(九十五)灵性与理性我灵性复兴的1949年秋至1951年初,约一年半左右,曾一度鄙视理性、鄙夷神学。但三位老师的神学教诲,对我起了启蒙作用。他们分别是杭州的蔡文浩牧师、金陵的孙汉书老师和陈泽民老师。蔡文浩牧师的系统神学和孙汉书老师的教义神学所教诲于我的,是如何基于圣经,思考上帝、救恩、历史与人生。陈泽民老师所揭示于我的,则是近两千年基督教思想这样一棵大  相似文献   

9.
汪维藩 《天风》2012,(4):36
(九十七)圣灵与情感在不同情境下,圣灵作用于人的情感,必然各异。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sarx,肉身),也如此。路加记载了耶稣基督的欢乐:"正当那时,耶稣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10:21)这是在70个门徒初次征服魔鬼撒但之后(参路  相似文献   

10.
汪维藩 《天风》2011,(8):60-61
(八十一)万事互相效力 上世纪5 0年代初就读于"金陵"时,系统神学方面我选的是孙汉书老师的教义神学。孙老师讲课,除神学理论外,每每供应一些属灵亮光,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和造就。例如"安慰",他说这是一种灵性上的鼓励和加添力量,而不只是消极的抚慰。  相似文献   

11.
汪维藩 《天风》2011,(9):60-61
(八十三)天籁 庄子在《齐物篇》里,写了一个有关人籁、地籁、天籁的寓言故事。“人籁”,是人用竹管制成的乐器,如芦笙、排箫,古称“比竹”。竹管长短不一,发出的声音各异,但却十分和谐。“地籁”,指大地生风,吹过高下盘曲之山陵、森林巨木之洞穴时,所发出的谐和声音。“天籁”,乃指上天激发之下,千万人所发出的和声。  相似文献   

12.
江维藩 《天风》2012,(2):45
(九十三)受造意识"在造物之主面前,我乃受造之物。"怀着这一受造意识,我曾写过一篇《窑匠难道没有权柄》(《野地里的百合花》第55篇),窑匠指耶和华上帝:主是窑匠,我是泥土。窑匠如何转轮作器皿,我也如此在他手中。我可能报废无用,但他的深恩永不弃我。他将踩动转轮,从新再作。他看怎样为好,他有权如何作我。  相似文献   

13.
自牧(十九)     
汪维藩 《天风》2010,(1):56-57
<正>(四十三)圣灵的火花圣徒灵命的成长,外靠"先知的讲论",内靠"圣灵的感动"或称"圣灵的火花"(帖前5:19-20)。先知的讲论,指源于圣  相似文献   

14.
自牧(三十)     
汪维藩 《天风》2010,(12):66-67
<正>(六十五)慎勿"下石"在为柳子厚(宗元)撰写墓志铭时,韩愈称道柳子厚:"士穷乃见节义。"称柳子厚每到艰难窘困之时,总能显出他做人的节操和义气。但当时,还有一批和柳子厚很不同的人,平日和人相处,似乎也披肝沥胆,表现得十分可信,但一旦在毛发般小利上发生冲突时,便立即反目,"若不相  相似文献   

15.
汪维藩 《天风》2011,(2):30-31
(六十九)保养、顾惜 圣经经文里,被译为"身子"、"身体"、"肉身"、"肉体"的希腊字,有好几个。被用得最多的,是soma和Sarx。soma与灵魂相对而言,且与灵魂合而成为"一个活人","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物"(a living being)。  相似文献   

16.
汪维藩 《天风》2011,(12):58-59
(八十九)大浪淘沙 "浪淘沙"是一个词牌。在古代,指一首曲子,是可以供人填词的,如"满江红"、"西江月"、"念奴娇"、"水调歌头"等都是。  相似文献   

17.
汪维藩 《天风》2012,(1):45-45
(九十一)以生体道 陶行知先生(189l一1946),中国教育家,安徽省歙县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学校,受基督教影响颇深。1927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一所师范学院,名“晓庄师范”。  相似文献   

18.
汪维藩 《天风》2011,(3):18-18
(七十一)圣灵的代祷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我们每每不知所措,甚而不知如何向天父祈求。因我们不明白:包括艰难困苦在内的"万事",能给我们带来生命上的造就和灵性上的助益。属灵的无知与幼稚,会使我们愁烦、痛苦。此时,我们便需要圣灵祷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汪维藩 《天风》2012,(5):43-43
(九十九)我信圣徒相通《使徒信经》(Apostles'Creed)是教会自使徒时代流传下来的基本信仰。其中,在"我信圣灵"之后,是"我信圣而公之教会"。神圣、圣洁的教会之"公",意指她的包容万象、广涵一切,这是出自圣灵的宽容与胸怀。圣徒有如众多具生命的"活石",正是靠圣灵的联络、建造,成为一座"灵宫"(参彼前2:5)。  相似文献   

20.
汪维藩 《天风》2010,(10):58-59
<正>(六十一)博弈人生十分欣赏周恩来19岁东渡日本时写的那首诗,特别是后两句:面壁十年图破壁,不成蹈海亦英雄。注家常凭周恩来推崇梁启超,而以梁的诗文为周作注。其实,周有他自己的抱负:像达摩那样苦学苦思十年,以求参悟拯救国民于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