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家庭伦理的人类学研究——解读恩格斯的家庭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解读恩格斯的家庭研究;从伦理与道德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角度,解析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文章按照唯物史观和文化人类学分析方法,阐述了原始社会文明开端的伦理和道德、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家庭伦理关系的调节、家庭伦理的制度化过程、个体婚制和个人性爱的道德意义,以及婚姻的离异和人类婚姻的前景等方面的思想。文章力求阐发恩格斯关于家庭伦理的独到见解,探索从原始人到文明人家庭伦理演进的过程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乡村家庭伦理研究:背景、视域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乡村家庭伦理研究是在传统乡村家庭伦理改造未完成、新型家庭伦理建设具有局限、当前乡村家庭伦理处于困境的情况下蓬勃兴起的。改革开放打破乡村固有的组织结构和惯习,乡村家庭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承受巨大压力以致伦理规则的规范力量被严重削弱,乡村家庭伦理面临现代转型的诸多问题。围绕不断出现的问题,乡村家庭伦理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不断增加,但是与乡村社会的整体转型对乡村家庭伦理的要求而言,研究还需要在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对策性上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李桂梅家庭是社会的结构单位,家庭伦理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受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制约。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到来,中国的家庭伦理文化也发生了嬗变。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庭利益观念淡薄,个人利益观念逐...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持续深刻的变化。这些深刻变化引发了中国乡村家庭伦理的诸多变迁,这包括家庭伦理观念由"简单化一"向"多元共存"转变,家庭伦理关系由"政治本位"向"经济本位"转变,家庭伦理责任由"严格责任"向"宽容责任"转变,家庭道德调控由"行政调控"向"德法兼控"转变等。文章对中国乡村家庭伦理变迁的轨迹和其中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剖析,探析了引发变迁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家庭在从传统到现代以及现代社会的秩序重建中扮演了重要的伦理角色。这种形态上的转变以及逻辑上的发展演化,可以归纳为两个"双螺旋"的独特结构。其一,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家庭伦理既有作为自然伦理形态面临解体的一面,同时又具有作为现代社会客观伦理开端的另一方面,家庭伦理在二者的相互交织之中获得现代发展。其二,在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家庭作为重建的中枢,一方面,面对民主多元化的现实不断调整家庭伦理关系趋向公平民主;另一方面,在新型家庭关系中培育的新公民在走向社会时也实现了对社会伦理的再造。因而,家庭成为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生成的起始点与重建的枢机。  相似文献   

6.
家庭伦理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建构家庭伦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和基本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经历了“等级式”到“契约式”的关系变迁、“单一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变迁、“严格化”到“自由化”的功能变迁,在家庭经济、婚姻和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一系列伦理问题。建构新时代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需坚持以伦理自觉树立正确家庭伦理观,以伦理自信培育优良家庭伦理文化,以伦理自强健全现代家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父慈子孝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父慈子孝是维系家庭关系的主要伦理模式。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家庭道德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其中包括父慈子孝、长尊幼卑、谨身节用、齐家兴国等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诸多方面,良莠并存。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家庭伦理失去了权威性、统一性。“慈”与“孝”的实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9月 15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韩日家庭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这是中韩日三国学者在家庭伦理领域的又一次交流与合作 ,会议就经济全球化对东亚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观的挑战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会议上 ,韩国鲜文大学校长李京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陈瑛研究员、日本世界和平青年联合会会长稻森一郎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龚群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会议主要就父母子女间伦理、夫妻间伦理、同性恋问题、青少年性问题、未来家庭伦…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孝为核心,表现为把"孝道"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悌廉耻胜于功名,表现了与以往家庭伦理的不同。曾国藩非常重视并终身实践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意义上的孝观念,而且将传统意义上的孝观念予以扬弃,形成了既承接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孝思"。为此,在忠与孝的关系上,曾国藩提出了先孝后忠的思想,反映了他在家庭伦理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第十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在东京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日本国法人伦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IO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于1996年11月9~1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在“家庭伦理”、“生命伦理”、“环境伦理”、“企来伦理”四个主题之下,会议的综合副主题是“实践伦理学成果与课题”。此次与会的中方代表团以哲学研究所所长陈铭泉为团长,成员中包括哲学研究所、首都经贸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的学者与一名社会工作者。此外,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的叶敬德博士作为香港方面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兹将会议讨论情况介绍如下:1.家庭伦理,今天,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许多不…  相似文献   

11.
It is often claimed that principles of individuation imply essential properties of the things individuated. For example, sets are individuated by their members, hence sets have their members essentially. But how does this inference work? First I discuss the form of such inferences, and conclude that the essentialist inference is not a purely formal matter: although there is a form which all principles of individuation have in common, it is not true that any statement of that form is a 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 and hence there is no valid inference based purely on that form. However, I argue that there is a viable version of the essentialist inference nonetheless. The resources for a proper reconstruction of this type of inference can be gathered from reflections upon the role principles of individuation play in the project of the ontologist: such principles turn out to carry a modal weight similar to that of definitions or conceptual truths. It follows that, no matter how austere the ontology, some portion of essentialist modality is inevitable.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理解解释这个术语本身,我们得回到它的前提及其相关术语。解释的前提是理解,被理解的叫含义或意义。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解释已经意味着进入哲学,从来的哲学家都在解释世界(马克思语)。怎么解释呢?用语言。传统上,我们往往从意识或概念领域接近解释学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The idea that the church is an eschatological community,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kingdom or reign of God, has not been prominent in ecclesiolog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early Christian community understood its own existence in eschatological terms, as the ‘vestibule’ of God's reign (Bultmann).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cept of ‘anticip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church is an anticipatory sign of the kingdom, but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requires nuanced statement. Central among the ways in which the church's eschatological character is instantiated is the Eucharist. However, such a view of the church also has pastoral, missi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类比迁移是目前研究广泛的一种迁移。本文试图通过对类比迁移的研究,以期对我们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以及为教育改革和教育产业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医学的人文性与医生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医学在本质上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因此医学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认识医学人文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医生具备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医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骨折治疗方法与原则的最优化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骨折治疗,新旧技术、新旧理论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产生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使得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现阶段理智的临床医生应该融汇各家之长,多方互补,对每一位骨折患者的治疗都应该按照最优化的原则进行.但是在医疗过程中总存在着如方法选择不当或者错误,过度治疗,医患信任危机,医疗伦理道德的丧失等情况,我们应该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