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德国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以"技术伦理与技术评估"为主题举办了为期10天的讲习班.主讲者是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胡必希(Christoph Hubig)先生.借此机会,我们邀请胡必希先生、正在中国访问的柏林工业大学哲学系教授波塞尔(Hans Poser)先生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的王前教授就德国技术哲学发展的分期、主要代表人物、技术哲学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与讨论.本文根据对话记录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
1994年秋冬,受国家教委派遣,我应邀赴德国柏林参加第16届国际政治学大会,会后执行博士生导师研究项目,先后访问柏林洪堡大学、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波恩大学、特里尔大学等校哲学系和研究机构,就两德统一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当代德国哲学研究的热点等问题,进行了学术考察和交流。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中亚景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4日至9日在萨尔斯堡举行.来自奥地利、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印度等国的30余位学者参会.有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的Martin Tamcke作了题为"辉煌昔日:20世纪作为东方叙利亚语基督教象征的中国东方教会的历史"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主教代表团访问欧洲四国应比利时南怀仁文化协会邀请,以南京教区刘元仁主教为团长的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一行四人,于1997年7月29日至8月17日,访问了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教会。代表团成员有内蒙巴盟教区郭正基主教、天津教区石洪臣主教、中国天主教神...  相似文献   

5.
2004年7月1日至9月4日,我在德国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术访问.在此期间,我与凯瑟斯劳腾(Kaiserslauten)大学的哲学教授沃尔夫冈·诺义萨(Wolfgang Neuser)(简称"诺")就当前欧洲大陆哲学,特别是德国哲学的某些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做了多次交谈.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参阅.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7,(13)
来自全国各地教会12位青年教牧同工组成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应德国基督教联盟中心(KED)的邀请,于2007年5月12日至6月11日访问了德国教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梅康钧牧师为团长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足迹遍及汉堡、柏林、埃森、波恩、阿尔腾乞辛、吴波塔、伊所等城市,最后在科隆的“德国基督教大会”期间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总结、探讨中国(以至东亚)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成就、问题和需要继续推进的空间,检思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以至东亚)的影响,关注法兰克福学派新近的发展,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于2008年9月25—28日在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举办了“批判一理论一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4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德方主办单位是: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中方的举办单位是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本刊将分期刊登数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田雨 《天风》2003,(6):20-23
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七人,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的率领下,于2003年4月21日 至5月8日访问德国、瑞士、英国教会——  相似文献   

9.
阳征 《哲学动态》2002,(1):9-10
2001年9月7日至9日,“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湖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德国特里尔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创价大学、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台  相似文献   

10.
这次出国访问时间较长,共计1年8个半月,访问了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先后在乔治城大学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及哲学系、威斯康辛大学医学伦理学中心及哲学系和牛津王后学院进行了学术访问。还去德国参加了两次学术会议。另外还应邀在英美十一所学校作了有关生命伦理学和科学哲学的讲演,参加了六次国际双边的会议,与近百名学者进行了交谈。现将一些学术活动中涉及到库恩、波普、维特根斯坦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库恩  相似文献   

11.
Philosoph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ystems, i.e. the vertical and the horizontal. Characterized with the creation of spirit and the logical evolution of concepts, the vertical system expresses historical reflection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ulture. Meanwhile, the horizontal system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gnitive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e elements of knowledge, and the basis of its certainty. Chinese philosophers, such as Hu Shih, Fung Yulan, Zhang Dainian, Mou Zongsan and Zhang Shiying, have previously explored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philosophy. Their explorations manifes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during different eras. This paper defines philosophy as human beings’ awareness of their environment and systematical reflections on their activities and ensuing consequences. As part of world philosophy, Chinese philosophy encapsulat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s the thinking method of Chinese people, and as a set of thought systems possessing a unique style.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要追溯到18世纪.俄罗斯第一批汉学家把儒家的早期经典<大学>、<中庸>翻译成俄语出版(<大学>译本在1780年问世,<中庸>译本于1784年问世).俄罗斯现代著名汉学家维·费·费奥克蒂斯托夫甚至认为,俄罗斯的汉学正是从出版这两本哲学著作开始的.[1]到了19~20世纪,俄罗斯汉学大学者И.比丘林、В.П.瓦西里耶夫、П.С.波波夫、В.М.阿列克谢耶夫、Н.И.康拉德、Ю.к.休茨基、А.А.彼得罗夫都对中国哲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除了坚持不懈地研究中国哲学,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3.
梅剑华 《哲学动态》2004,(12):40-41
"北京市哲学会中国哲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于2004年10月16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十多个单位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着"儒学的合理性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专题探讨.本次会议议题广泛,以下就会议的几个核心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2-13日,"身体研究的问题意识"学术工作坊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发起并主持.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张祥龙教授、张再林教授、王庆节教授、张曙光教授、李河研究员、杨大春教授、陈立胜教授,原定参加会议的蒙培元教授因故未能到会,但提交了书面发言.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身体维度"这一主题,就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能否成立,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能否带来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身体研究能否为人类当前面临的大问题提供不同于西方的解答等问题展开了深人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哲学生态观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中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以极大的兴趣读了张祥龙教授对发表于<中国学术>上的拙文<儒家经验与哲学话语>所做出的回应.我觉得我们对"现代儒家哲学"概念所存在的一些根本困境颇有同感.我以为我们在诊断症结方面,比在澄清困境时使用的策略方面所持有的分歧要小.我们的主要分歧源于我强调使用狭义哲学概念的必要,而张教授则倾向于使用广义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价值何在?“所谓宋明理学,不过是伪哲学”[1],一些敏锐博学、而不真正研究中国哲学的思想家的这种认识尚可理解,但近年来学术界内部合法性的怀疑就值得深思了。如果说仅仅指人文道德这些形而下方面,那么西方也有,而且更合乎现代人理性的需要;如果说是抽象的人生境界,比如冯友兰先生的四大境界、唐君毅的心通九境等论,都似乎缺乏现实的土壤,要么显得空泛,要么高不可及。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困境和问题,中国哲学究竟能贡献给世人什么呢?那么,何为困境认识?人们常说的三大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实际上也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思想的现代叙述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严肃的拷问和危机中的变革. 从19世纪末"哲学"一语传人我国,严复、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等人尝试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哲学相联通;到五四时代(1915-1928),经西学全盘输人之暴风骤雨般的洗礼,胡适写出<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完成<中国哲学史>之后,"中国哲学"就渐成为中国思想之现代叙述的通行表达方式,"中国哲学史"也在现代中国制度化的学术体系和学科建构当中确立了不摇之地位.这一切的发生都显得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含具了相当充分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就在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鯈然其间而浑不自知之时,被公认是当代最大"哲学家"之一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发话了:"说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科学等等没有问题,但显然去谈这些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穿越欧洲模式之前的中国‘哲学',对我来说则是一个问题."他解释说:"哲学本质上不是一般的思想,哲学与一种有限的历史相联,与一种语言、一种古希腊的发明相联:它首先是一种古希腊的发明,其次经历了拉丁语与德语‘翻译'的转化等等,它是一种欧洲形态的东西,在西欧文化之外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与知识,但将它们叫做哲学是不合理的."因此,中国仅可以说有思想,而绝无严格意义上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