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惠能《坛经》中,"清净"或"净"是最常见的字词。惠能认为,人心先天就蕴含着佛教宣扬、追求的全部道理,本身是"清净"的;只是由于在后天的生活中惹上了种种"烦恼",包括对各种利益的追求,"众生"才未能涅槃成佛。只有泯灭一切利心,祛除一切畏惧,保持内心的"清净",才能"见真道"。禅宗的"清净"说,对唐末五代时期僧侣的行事作风有明显地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光景”是佛教和宋明儒学的工夫实践中值得重视的工夫阶段和心灵景象。本文以儒佛比较的视域,探讨不同论域中的光景义理与实践问题。禅宗中的浅层光景属于未离前六识的昭灵禅,深层光景属于破除第六识的明心禅。彻底打破光景,方能离识见性。在宋明理学中,朱子对光景的批判具有中肯之论,他全然否定光景的原因在于,主敬穷理的工夫进路难以与立根心体的工夫方式及体认内容相应。阳明学的光景说按体认层次分为三种:情识冒认的感性心态、心体初步呈现的“光景”、静中深层心体呈露的“端倪”。本文尝试阐述后两者的内涵、正面意义及局限,以期厘清学术史上对光景说的含混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宋人以笔墨作佛事,将书画等艺术创作视为参禅悟道的手段。不论是参禅还是学书,都务必经过长期熏习和苦修,才能达到刹那的自悟。在禅学修行上,渐修与顿悟本不对立,而书法学习更是必经不断反复、艰苦训练的过程。宋代书法尚意说由来已久,最广为人知的即清代梁巘的《评书帖》: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从宋人书论中可以看到,意的含义在宋代得到了全面的深化。禅宗思想在北宋中后期的士大夫圈子里炙手可热,文人乐于读经、谈禅,喜与禅僧交往,甚至参禅悟道,禅宗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反映到文学艺术上来。书法理论中的我书意造无法之法无意与忽得,与禅宗即心即佛非法非非  相似文献   

5.
关于以人为本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及其实质和现实意义以人为本是在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 因而, 其内涵应在各种关系中来揭示。以人为本具有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第一,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 就是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对同代人来讲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对代际人来讲就是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第二,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 就是既努力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又积极创造人们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 在人和人的关系上, 就是注重社会…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信教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信教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根据2003年、2005年和2008年三次较大规模调查的结果,信教大学生的总比例约在10%左右,信基督教的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不足4%。从绝对量看,来自农民家庭的信教大学生较多,从家庭背景与信教人数之比看,来自个体户家庭和私营企业主家庭的大学生较多。从性别的角度看,女生较多。从年级看,低年级的较多,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呈上升趋势。个案分析,家庭的影响、民族传统的影响不容忽视,学生个人遭遇的问题和宗教组织的积极拉拢是重要诱因。分析大学生信教的成因,国民教育体系的某些缺憾使得学生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信仰空白或曰精神荒漠的出现,从而给了宗教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7.
关于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现代技术革命和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工作,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两种重大社会实践活动。它势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改变我国的社会面貌,因而成为人们关心、注意的焦点。十分自然,人们迫切希望理论工作者对之进行研究,作出理论解释,说明它们的根据、活动机制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理论预见。我们觉得,理论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地作出响应。事实上许多理论工作者已经或正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刊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从去年下半年起已开辟了“现代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专题讨论,得到了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支持。现在看来有必要再开辟一个“关于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探讨”的专栏。实际上这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探讨现代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不涉及我国的改革工作是不可能的,探讨我国的改革工作而不涉及现代技术革命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两方面的探讨定会互相促进,从而有利于认识的深入、全面和具体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确,不论从广度和深度看,改革引起的变革都是巨大的、带根本性的。改革涉及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意识,以及这些领域的复杂的相互关系。不难设想,要从理论上把  相似文献   

8.
关于评价中心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雷 《心理科学》2006,29(4):1007-1009,997
本文对评价中心的定义、评价中心与心理测验的比较、评价中心的预测效度以及影响评价中心成功实施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初步探讨,从而帮助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评价中心,有效地使用评价中心;同时,也为人们对评价中心的研究和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科学技术获得飞速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科技伦理学的研究得到理论界的重视,但就目前状况而言,还仅仅是  相似文献   

10.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儒、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在美学领域儒、道文化更是各有千秋,但是又有着相同之处.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礼"它是以"仁"为根基,偏重于伦理学."仁"在儒家的思想之中是最高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是可以达到的,如<孟子·告子下>即说"人皆可以为尧舜"[1].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解放后的二十几年中,肯定共同的人性、人道主义的观点都横遭批判、压制,被扣上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修正主义的帽子,这不仅违反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而且也扼杀了某些具有真理性的观点,限制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事情一度竟弄到如此地步,似乎只有西方理论界和欧洲理论界是重视  相似文献   

12.
“祖统”观念是指以单一线性师承关系为中心的正统性观念,是隋唐佛教宗派观念的核心要素。代传一人的“祖统”与枝繁叶茂的“法统”有明显差别,前者是差序结构的正统观念,后者是平等结构的真理观念。禅宗的树状式世系祖统说融合了“代传一人”与“平等传灯”,既有唯一的正统性建构,又能回避因追求正统而排斥其他支派的情况。唐末五代,随着丛林、禅院的兴盛,寺院成为正统传承的中心与派系的“祖庭”,寺院方丈取得“正法”与“一人”合一的地位,“家系祖统”观念由此出现。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间信仰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如正式受洗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在民间的分布可以说是汪洋大海。就这部分群众而言,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法定宗教的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从“大宗教”的角度看,我国无疑是一个“宗教大国”,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相似文献   

14.
关于市场经济与唯物史观的若干问题王锐生市场经济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而且也必然导致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等其它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动。以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唯物史观需要从自己的独特视角观察、概括这些变化,对它们作哲学的反思。这是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限于篇幅,本文的反思只涉及若干问题。一、市场与马克思的社会哲学理想马克思的社会哲学(即唯物史观)所要论证的,是人类解放的社会理想。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形态学说,是对这一理想的本体论论证。以人的异化、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关于人的学说,则是对同一理想的价值论论证。市场经济的提出能与这一理想相容吗?在马克思的传统论证中,人类解放的对立面是人的异化(劳动异化),其根源恰恰在于商品货币关系对人的奴役。恩格斯认为,人类要彻底脱离动物界必须经历两次大解放。第一次,是劳动把人从其他动物界提升起来。这是物两种关系上的人的解放。第二次,是在社会关系上把人从其他动物中提升起起来。这个解放远没有完成。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社会关系(旧式分工。商品货币等)仍在支配和奴役着人自己。在马、恩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是一种“动物的生存条件”。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代的国际条件和中国的国情出发,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克服和防止理论和实践上的教条主义、形而上学和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价值与真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独立于认识论之狭义价值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之尴尬简括为以下几点:(一)在德语中(汉语及其它语种也一样)日常用语“价值”与经济学上的“价值”是同一个字,马克思批评德国经济学教授瓦格纳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书中,从使用价值引出作为“满足需要”之“价值一般”混淆经济学上的“价值(‘交换价值’)”。马克思当时所说的“价值一般”不是后来“价值学”所说哲学的“价值一般”,而是日常用语之“价值一般”,就是说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4—417页)。虽然它作为“一般”在日常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现阶段诸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因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过去,已有不少文章对这一课题进行过论述,其中不乏精辟之论,但也存在着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比方说,关于这一主要矛盾的具体历史性以及它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等问题就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谨把个人的看法提出来,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诚信的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诚信问题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当今社会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捍卫诚信,以筑起诚信的大堤,自然成为有责任意识公民的当然使命。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围绕诚信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简要综述如下。一、关于诚信的界定及其社会价值问题关于诚信的界定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诚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生活规则,是立身处世、社会交往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尽管如此,不同的学科领域在诚信的界定问题上仍存在…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1)
我在1988年本刊第12期上发表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一文中,对慧能“顿悟本心”的思想已经作了一些介绍。这里就禅宗“教外别传”的问题谈一点看法。对于禅宗的“教外别传”,后世(尤其是明清时期)许多道教徒加以附会,往往认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以人为本”若干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之后,以人为本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也日见增多,但是迄今仍有许多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尤其是某些不识大体、满足于章句雕凿的观点,冲淡了“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实践性和批判性,使理论宣传的通俗化要求变成了理论探讨中的庸俗化俗套。鉴此,本文拟就相关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一、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本质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讨论存在一些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