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到吝啬,一般人都以负面视之,大多以"一毛不拔"、"铁公鸡"、"视钱如命"形容,但德国对吝啬却另有不同看法,甚至还给予正面肯定。吝啬成了德国的显学,还有知识分子着书讨论,许多高品质生活家都在追求吝啬的内涵,趋之若鹜。一向被誉为最会过生活的德国人,觉得吝啬不是见不得人的事,甚至认为吝啬的人精打细算、聪明时髦,懂得生活的技巧,弹性高,有高度动员能力。认为吝啬族较会享受生活,也是社会较快乐的族群,还有人以"好践!"形容吝啬族。  相似文献   

2.
“俭”的道德价值——中国传统德性分析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俭 ,是中国古代各种德性的基础。俭的道德价值 ,表现于修身、持家、治国三个方面。俭是一种中道 ,既不同于奢侈 ,又不能归结为吝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俭德的存在是与市场主体的经济理性相吻合的 ,但应正确把握消费与节俭的关系 ,以此为基础来扬弃传统俭德。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 ,节俭已从主要是个人的、家庭的德性上升为一种人类整体的德性 ,从一般生活的层面上升到人类生存境遇的层面 ;节俭与否不再仅仅与生活质量的好坏有关 ,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径真 《法音》2012,(2):42-44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沙门玄琬在临终前上遗表请求僧尼犯罪依僧律处罚,不与百姓同科,唐太宗"嘉纳焉",于贞观十年(636)命人"依附内律,参以金科",始创《条制》。《广弘明集》卷二十八的《度僧天下诏》详细记述了此事:……多有僧徒,溺于流俗。或假托神通,妄传妖怪;或谬称医茧,左道求财;或造诣官曹,嘱致赃贿;或钻肤焚指,骇俗惊愚;  相似文献   

4.
<正>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向被称为"帝王之学"。真德秀在《大学衍义序》中说:"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之法。"其实,历史上被称为"帝王之学"的,不只是《大学衍义》,如唐太宗所撰的《帝范》、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范祖禹所撰的《帝学》等也属于"帝王之学"。《大学衍义》一书同其它讲"帝王之学"的书,究竟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5.
《管子》的消费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节俭又消费。以节俭为主表现为统治者平时消费应节俭,以抵制生活奢侈、政治腐败之风的出现;适时消费是指:富商大贾在平时可以侈靡,以繁荣经济、刺激生产;在灾荒之时,国家可以通过兴修宫殿的方式,刺激消费,以提供给贫苦百姓更多的活命手段。而无论是节俭还是侈靡都应以礼、法为度。《管子》的这种消费观念对于即将迎来消费时代的中国建立合理的消费观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主义固然有可能创造一时的经济"神话",但也必然带来生态失衡、显失公平、人的异化等严峻问题.从人的存在论视角、以弘扬人之生命本质为目的,透视与重构"消费合宜性"的现代内涵是走出消费主义伦理困境的不二法门.消费合宜性这棵思想之树在消费领域所结成的智慧之果是"和谐消费观",其主旨在于调协现代消费维度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紧张关系并达致和谐状态,进而实现可持续消费、公平消费以及人本消费.消费合宜性观念之实践魅力的充分发挥,必须有赖于将和谐消费观现实化、具体化为节俭这一现代美德,并内化为消费者的品性、外化为消费者的合宜性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古人的智慧     
正偶尔读读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助人明德。司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说什么呢?"管仲之器小哉。"器者,度量也。孔子还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意思是说,管仲有三处私人藏金的府库,家里的管事们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能谈得上是节俭呢?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又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  相似文献   

8.
与君子行     
正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  相似文献   

9.
一前人论及唐太宗与佛教之关系,历来有二说:一谓太宗弘赞佛教,如欧阳修曾责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一谓太宗实不以信佛见称。对唐太宗和佛教之关系的看法,何以大相径庭?盖因有关史料往往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就见仁见智,各持一说了。其实,这些史料之间的矛盾,并不在于对同一事实记载上的出入,而是客观地反映了唐太宗对待佛教的态度本身存在的种种矛盾。概而言之,一为太宗对佛教的政策在他一生中前后有矛盾,二为太宗对佛教的信仰和政策有时又有矛盾。因此,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结论。有唐一代奉行儒、佛、道三教并存的政策,唐太宗正是这一政策的奠基人。但三教并存不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的节俭及其启示刘永斌节俭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挥霍浪费之风盛行。一些大款挥金如土,大肆摆阔,引起国人忧虑。值得注意的是比我国富裕得多的发达国家,多数人仍然崇尚节俭,对我们不无启发。瑞士是当今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形成了他的德治思想,并采取了一系列为政以德的施政举措,从而形成了为后世所推崇羡慕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德治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儒家的治世之道。唐太宗的这种德治思想及治世之道,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官场上的"两面人"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艺术上的"两面人"却像川剧变脸反倒显出几分有趣,韩羽先生就属于后者。他的画轻易不肯出手,即使废画也不送人。这样看似吝啬,实则是对艺术的苛求。他说:"画得稍如人意的,舍不得送人;画得不如意的,不好意思送人。画画儿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相似文献   

13.
宋玉顺 《管子学刊》2009,(4):117-120
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怎样实现"贞观之治",史学家早有详尽论证。本文所要论及的是唐太宗及其辅臣在贞观之治中,对齐文化的借鉴和运用。本文分"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君身自正,善始慎终"、"探讨兵法强军安边"等四个方面来探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齐文化的历史影响及作用,而且有利于使其更好地为当代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天中午,我和三位同事吃面,店家端上来两碟泡菜,意为两人一份。因为泡菜是免费送的,同事王岩便故意大声说:"老板真小气,碟子这么小,一人一份不就得了。"还没等老板搭话,另一位同事刘磊却开口道:"咱们先吃,不够再要,多了吃不完也是浪费。"热腾腾的面条很快就被端上了桌,或许刚才老板听到了  相似文献   

15.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那些从小就大手大脚请朋友吃饭或者花钱的人,到现在依然有条件大手大脚地花钱。而那些每次一到了付钱时,就没有带钱包的人,多少年之后,依然过着拮据的生活。似乎越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舍不得花钱的朋友越穷。我们自古以来都记着:只有节约才能省下来,越节俭才能越攒得住钱:不管赚多少,只有省下来的才是自己赚的等等。这些理念难道都错了吗?社会上节俭的人很多,80%的人都在不断地节俭。把能省的都省下,能少开支就少开支,能存  相似文献   

16.
设计的形式决定于思维方式,因此设计能够从微观角度反映出某一地区、民族以至国家人们的整体思维方式。从设计的视角来说,我国的传统器物设计所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方式;以传承为主的封闭的造物观点;以"和"为主导的审美取向;以实用为主导的生活理念;以节俭为手段的材料使用方法;重视造物与自然的人文抽象和谐。  相似文献   

17.
节俭:并非过时的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俭的主要含义是指理性地、适度地消费物质资料 ;节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内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经济伦理观看 ,节俭没有过时 ;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看 ,节俭也没有过时 ;因而 ,节俭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美德 ,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18.
有一古碑上面刻写着唐太宗李世民与许敬忠的一段对话。李世民曰:"满朝诸卿,惟卿最贤,然亦有言卿之过者、何也?"许答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乐而玩赏,盗贼厌其光辉。天且不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勤劳而又偏好于节俭,成为基本积累主体;有的人懒惰而又偏好于消费,沦为赤贫。于是便有了“资本雇佣劳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曾经这样告诉我们资本和资本主义的起源。本文要分析的却是另一种“不合常规”的情形:一个勤劳而又节俭的群众,共同作为集体财产的积累主体,没有上述意义上的“资本雇佣劳动”,在已经完全实现了产品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以公共产权为基础的集体主义市场经济组织。这里允许存在私有制,然而在稳定高效的公共财产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面前,私有制却自惭形秽,难以立足;这里是农村,却没有中国式的与小…  相似文献   

20.
周忠新 《天风》2022,(1):36-37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极力倡导的,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老子等,都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诸葛亮把"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诫子书》),朱用纯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齐家"的训言(《朱子家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厉行节约,制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