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知觉恒常理论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早期颜色恒常理论、系数理论、计算理论和 Octant模型作了简要回顾 ,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对影响颜色恒常性机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知觉经验、记忆、认知决策等高级意识活动对颜色恒常知觉的作用 ,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描述颜色恒常知觉过程的一般参照框架。  相似文献   

2.
立体深度知觉恒常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鸿伟 《心理学报》1984,17(1):45-51
本实验研究在六米以内的观察距离上测定了立体深度知觉的恒常性程度,并试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了立体常性程度。结果发现,在六米以内不排除辐合、调节为有效的距离线索的条件下,对三种不同的客体深度进行观察其知觉深度保持恒常。立体深度知觉常性也可以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其恒常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感觉和知觉过程的研究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部分是感觉和知觉基本规律的基础研究;另一部分是直接为工业建设服务的应用研究。这些研究包括视觉感受性、颜色视觉、图形知觉、空间知觉、听觉和其他感觉过程的研究。1949年以前,我国在感觉和知觉心理学领城中几乎没有什么研究。50年代以来,我国心  相似文献   

4.
魏华  汪涛  周宗奎  冯文婷  丁倩 《心理学报》2016,(11):1479-1488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产生影响,但少有研究考察品牌名称语音特征中叠音的作用。本研究将从婴儿图式的角度,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4个实验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的影响,并检验元音特征和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叠音品牌名称相比,叠音品牌名称会让消费者觉得该品牌更像婴儿,进而感觉该品牌更加温暖,但是能力更低。(2)叠音对于消费者温暖知觉的影响受到元音特征的调节。当品牌名称中含有前元音时,叠音对于温暖知觉的影响会削弱。(3)叠音对于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对于享乐型产品,消费者更偏好叠音品牌名称;对于实用型产品,消费者更偏好非叠音品牌名称。本文为品牌名称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丰富了婴儿图式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5.
对面貌的相互关系及同步出现的有关信息的知觉对于从识别和再认一个简单模式或客体到形成一个类型的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设计了4个实验来考察四、七、十个月的婴儿对属性的相互关系的知觉发展变化.研究结果提出了婴儿对简单相关信息的加工的发展过程:四个月婴儿对独立的面貌信息进行加工,七个月婴儿对单一模式的面貌的相互关系进行知觉,十个月的婴儿能抽象出类型的恒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颜色的照明对颜色视觉具有明显的影响。文献上早已有所报导。其一般规律是:人对客体颜色的知觉,介于客体在有色光照下的客观物理色彩与客体本身固有的颜色之间,这里可能存在颜色恒常性的作用。当照明用的有色光线处于不易被人察觉的情况下,人对客体颜色的知觉接近于客体在有色光照作用下的客观物理色彩,这一事实支持了上述论  相似文献   

7.
谢宁  王程  吴艳红 《心理学报》2009,41(5):424-432
通过比较注意线索对老年人和年轻人共线性和相似性知觉组织的影响,探讨了知觉组织老年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注意线索对年轻人的助益更大,对老年人的助益较小,符合抑制控制理论的研究假设,同时本文还对加工速度、基本感觉能力等可能引起认知老年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发现了知觉组织中与阅读习惯一致的方向偏好,无论在有无注意线索的条件下,135°方向上的知觉组织都快于45°方向上的知觉组织。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访谈方法,考察了3、4、5、6岁儿童的性别恒常性的发展。结果表明:3、4岁儿童已获得性别认同的能力,4、5岁儿童逐步获得性别稳定性的能力,5、6岁是性别一致性发展的快速期,大多数的6岁被试儿童已获得性别恒常性。研究还发现,在提示条件下,各年龄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被试人数大大增加;儿童对自己的性别恒常性的认知发展早于对他人,但这一差异仅表现在3岁儿童身上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别恒常性发展是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的关键问题,该文介绍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儿童获得性别恒常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6、7岁时已完全获得,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影响性别恒常性发展,性别恒常性与性别类型活动存在相关,但关系复杂。最后,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信息降格说认为, 感觉功能老化使认知系统难以获得良好的信息输入, 并必须牺牲有限的认知资源获得更好的刺激信息, 使能用于认知加工的资源不足, 造成认知老化。为探讨感觉功能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作用, 该研究采用2(年龄组:年轻、老年组)×4(视知觉压力水平:高、中、低、无噪音)的混合设计, 考察年轻、老年组在相同视知觉压力下基本心理能力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和无噪音条件相比, 相同视知觉压力下基本心理能力(数字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的年龄差异减小, 甚至消失, 一定程度上支持信息降格说。视觉功能衰退可能是影响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重要因素, 但这种作用受认知资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我今天讲演的题目是:“婴儿的知觉、记忆和认知的实验研究”,重点放在测验婴儿能力所用的方法上。最近十五——二十年以来,美国从事婴儿能力的研究显著增多了。增多的研究工作中,有不少内容是发现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用来探究婴儿的能力。从一般的、非正式的测验来看,婴儿的行为几乎是无组织的、无控制的、自发的、反射  相似文献   

12.
杜維涛 《心理学报》1959,4(6):53-58
格式塔心理学者否认知觉是联系、联想、条件反射,认为知觉不能分析为各种感觉,因而蔑视感觉的概念;否认知觉有賴于經驗,割断知觉和外界的联系,割断知觉和思維、意識的联系。現在分析批判于下: (一)知觉是联系、联想、条件反射 格式塔主义者反对反射論,认为反射只是对个别刺激的反射,不是对事物的关系的反射,因而不能解释知觉。巴甫洛夫做了一个实驗:用两个灰色箱子,一深一浅,把食物放在浅灰色箱子里,动物便常到浅灰色箱里去。然后再換两个深浅也不同的箱子,动物仍向那个較浅色的箱子里去,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眼动技术,采用改进的视觉配对比较范式,探究快乐表情是否及如何改变中国婴儿的面孔种族知觉窄化。实验一发现,中性条件下,6个月婴儿能识别本族和他族面孔,9个月婴儿仅能识别本族面孔;实验二发现,快乐条件下,9个月婴儿熟悉他族面孔后,能识别他族面孔,并且眼动结果表明,快乐条件下婴儿对他族面孔扫描模式不同于中性条件下,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婴儿对他族面孔的识别。结果为婴儿期面孔知觉-社会加工联结假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中文读写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结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问卷调查法考查了中文儿童读写能力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构模型分析发现阅读听写能力影响书面语意义理解和书写技能,而书面语意义理解和书写技能对书面表达有显著影响.家庭阅读背景影响儿童的口语能力和阅读听写能力,口语能力影响意义理解和阅读听写能力,基本知觉加工影响口语能力和阅读听写,动作技能影响书写技能.上述结果表明中文字词识别、书写技能和意义理解水平都影响书面表达,即段落产生能力.而口语能力、家庭阅读背景、基本知觉加工和动作技能分别对读写能力的不同侧面产生影响.本研究还分析了模型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错觉,目前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解释,即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然而,人类对世界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分两个阶段:即感性阶段(包括感知阶段)和理性阶段,并遵行这个顺序过程去认识事物。感知(感觉和知觉)是感性阶段认识过程的第一步。思维是理性阶段的认识过程。感性阶段(知觉)存在错觉,理性阶段(思维)也同样存在错觉。所以,在整个认识过程中,不正确的认识都可以造成或产生错觉。由此,错觉可以分为感知错觉和思维错觉两种类型。对于感知方面的错觉,许多专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和复合刺激研究范式,将注意追踪和知觉的整体优先性两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知觉组织规律相结合,对单一和多个复合刺激进行注意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或多个复合刺激追踪过程中,同样遵循静态知觉组织原则;不同知觉组织形式对知觉加工有不同的影响,突出的颜色变化可以促进知觉组织加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172名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5~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测查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短时记忆和汉字识别, 并通过群体差异比较、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探讨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和早期阅读的关系。结果发现:(1)5~7岁儿童的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2)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与语音意识, 特别是韵母意识和音节意识显著相关;(3)在语音与早期汉字识别能力的发展模型中, 语音范畴性知觉不直接影响汉字识别, 其对早期阅读的影响是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视知觉——知觉任务效应和汉字属性效应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发现:1.在三种非速示的特定知觉任务下,认知汉字反应时的长短依次是;识别汉字两个部件的反应时>识别整体字的反应时>辨认字的结构方式的反应时,在错误率指标上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模式。这表明,在汉字的视知觉中存在知觉任务效应,而这些任务标志着不同复杂程度的加工水平。2.对于左右和上下结构的字,在辨认其结构方式上无差异。3.在命名整体字中,汉字的表层属性,如结构方式和表音特点对整体字的识别没有影响,这表明整体字是正常阅读条件下的知觉单位。4.在知觉分解整体字和命名识别其部件中,(1)字的结构方式有相当大的影响:上下结构字的反应时远远长于左右结构字的反应时。(2)字的表音特点对部件识别也极有影响,如形声字的反应时和错误率都远远短于和少于非形声字。(3)在误操作中,存在着大量整体字的命名现象。以上表明的汉字属性效应,都是发生在汉字知觉的分解过程中,它们反映了整体对部分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昭宁  王东石  朱婷 《心理科学》2013,36(4):842-847
倾斜恒常性理论是一种新的解释Ponzo错觉的理论,但是似乎存在一些局限。本研究采用调节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四种Ponzo错觉版本在各种条件(视角和水平线段间距)下的错觉量情况,以此来检验倾斜恒常性理论。实验一中,对称Ponzo错觉变异版本在50mm时的错觉量情况和Prinzmetal(2001)的结果相似,但是在85mm和120mm时得到了较多的错觉量,这和倾斜恒常性理论的理论预期不符。实验二对不对称Ponzo错觉的考察得到了和实验一类似的结果,只有50mm时的情形符合倾斜恒常性理论预期。通过以上实验得到水平线间距和视角因素都是产生Ponzo错觉的重要因素,而倾斜恒常性理论过分强调了背景线的倾斜诱导效应,忽略了其他结构因素对Ponzo错觉的影响,所以倾斜恒常性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解释Ponzo错觉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颜色恒常理论及模型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硕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3,26(2):215-218
颜色恒常是指外界环境变化时对客观物体颜色知觉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本文就Von Kries色系数定律、色域映射理论、谱锐化理论、视网膜皮层理论、双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现有代表性的颜色恒常理论作了简单的概括与评价。针对目前该类研究的缺陷,尝试性地提出了发展完备的颜色恒常理论(或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