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合群性(affiliation),是指个人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认同的趋势或趋向,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程度.本文中幼儿的合群性,主要是指幼儿被他人所接受,认同的程度.人是通过和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的认同,为他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发展着他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的.可以说,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起着重要作用.而幼儿时期,是人与人交往、形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开创时期.  相似文献   

2.
旨在考察不同年龄的个体, 在不同回忆序列和学习材料上协作促进的发展情况。采用3(回忆序列:协作—个人—个人〔CII〕、个人—协作—个人〔ICI〕、个人—个人—个人〔III〕)× 5(年龄:9、11、14、17、20)× 2(材料:图片、文字)的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1)各年龄个体在CII和ICI两种回忆序列上均出现了协作促进, 且两种序列条件下被试的最终个人回忆成绩无差异;(2)另外, 17岁个体的协作促进量显著高于9岁、11岁、14岁和20岁, 其他各年龄之间无差异;(3)图片和文字的协作促进量无差异。这说明小组协作回忆的顺序对协作促进没有太大影响, 17岁个体协作促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前言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接触交往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交往达到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传递力量,认识他人和自己,从而进一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儿童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也是实现儿童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幼儿期是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幼儿社会交往的特点和规律,对寻求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就所得到的资料,幼儿社会交往中的同伴交往研究较少,且较集中于交往的认知方面,主要通过研究者提问幼儿回答研究他们对自己与同伴交往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友好交往”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摘 要 协作促进是指先前协作提取的经验对后续的个人提取具有积极影响。为了探讨协作促进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其原因,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小组的人数和回忆方式对协作促进的影响以及他人再现和交叉线索对协作促进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小组的大小为2人组、3人组还是4人组,回忆方式为轮流回忆还是自由回忆均能产生协作促进,且轮流回忆的协作促进量要高于自由回忆的协作促进量;他人再现对协作促进的贡献大于交叉线索。这说明协作促进是一个稳定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他人再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希平  张环  唐卫海 《心理科学》2014,37(3):559-566
协作抑制是指当人们在一个记忆小组中一起提取信息的时候,小组提取的信息总量比等量个体提取的信息总量要少。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协作抑制研究范式和两次提取任务,考察编码方式和学习次数对协作提取任务的影响,进一步将考察协作抑制的产生机制作为总研究目的。结果表明,编码方式相同条件下出现协作抑制,而编码方式不同条件下协作抑制消失,显示协作抑制的出现与否依赖于认知条件的改变;无论是学习一次还是学习两次,在第一次小组提取中出现协作抑制,而在第二次个人提取中协作抑制消失,在使用困难学习材料时也得到同样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支持协作抑制的提取策略破坏假说。  相似文献   

6.
实践交往:人类社会主体的群际功能互动张一兵在马克思的哲学新视界中,他始终是从两个逻辑视角去观察世界的:一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关系,一是人与人的改造关系。前者,衍生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人在自己的物质创化中改变自然,进而创造出人工自然和社会客体,由此形成人新的周围感性世界。在后者,是主体际互动。人超于动物,因之人在面对自然中基于一种新的群体交往,人通过自身的总体结合力去改变对象,并不断改变和提高主体自身,以形成独特的社会层系;同时,人的整个生活都是以人与人的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基点,就是人的客观实践交往。作者认为,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实践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这也是传统哲学解释框架长期以来一直忽略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按照马克思原初使用的意义域,实践交往(马克思多用生产交往、交往方式或交往关系)主要是指相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人与人的"社会的物质变换"关系。所以精确地讲,主体与客体之间不存在交往关系,交往主要是指人类主体之间的特殊活动关系。在马克思哲学新视界中,构成人类社会生活基础的不是物,也不是人的自然存在,而是人在改造对象的客观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定场存在,即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之间  相似文献   

7.
超扫描指同时记录多个被试脑活动, 以探索其社会互动脑机制的研究手段。从博弈论视角, 可区分超扫描任务中的冲突、合作与协作三类任务, 分离已有研究中未严格界定的“协作”与“合作”概念, 为超扫描研究的多人互动范式建立新模型。任务所包含协作因素的多少, 与任务是否涉及心理理论功能是影响个体脑间活动同步现象的重要条件。未来研究可结合进化博弈论等理论模型, 进一步探索合作与协作行为的差异及规范形成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8.
互依性与团队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依性是指团队成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分为作业互依性和产出互依性两大类。该文全面的阐述了互依性的概念、分类和测量方法,并重点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互依性在团队协作领域中的研究结果。总结发现,两类互依性与很多团队变量均有显著相关,特别是团队的结果变量。在对结果变量的影响上,两类互依性存在交互作用,或互依性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问卷调查法对219名4~6岁蒙汉族城市幼儿进行了交往心理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70%以上的蒙汉族幼儿都有喜欢交往的倾向;交往中同伴交往占首位;交往以游戏和学习为主要内容,以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为主要形式,在同伴交往的类型、交往的支配性、交往中能力表现及交往频率等方面,两个民族的幼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坚持性是指人为了完成任务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能力,在国外,关于幼儿坚持性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28年,Beyrl 就对2~6岁儿童的坚持性发展作过研究。此后,心理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系列有益的探讨。但他们的研究多限于从一类活动(智力活动或菲智力活动)中去考察幼儿的坚持性,而没有同时从上述两种活动中去考察幼儿的坚持性。另外,他们的研究更多地局限于对幼儿坚持性发展作量的分析,而极少进行质的分析。在国内,幼儿坚持性发展的研究甚少见。本研究试图探讨下列问题;(1)幼儿坚持性发展的趋势。(2)活动类型和活动兴趣对幼儿坚持性行为的影响。(3)幼儿坚持性行为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开展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有协商、有配合,精神上没有压力,在活动中幼儿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将其的潜能激发出来。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针对我园开展动漫这一课题,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又与之主题自然融合,是一个很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瑞雯 《美与时代》2013,(11):70-70
健康的人格是幼儿实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十分良好的行为,是品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之中,德育工作一直是置于首位的,它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环  王欣  刘一贝  曹贤才  吴捷 《心理学报》2021,53(5):481-493
当人们与搭档组成社会群体一起协作讨论某些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经验时, 该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 分别使用语词词单和情景故事作为实验材料, 考察成员关系(包括关系类型和关系时长)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记忆的材料为语词词单时, 青年陌生组出现了协作抑制; 而当记忆的材料为情景故事时, 青年夫妻和老年夫妻组均出现了协作促进。此外, 老年夫妻在协作提取情景故事的过程中使用的有效交流策略更多, 且这些有效交流策略的使用与更高的协作提取成绩有关。该结果支持了具有长时亲密关系的老年夫妻之间的“交互记忆系统”对协作促进的关键作用, 为理解成员关系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提供了全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建构统一的认知和神经生理模型是词汇阅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阅读的认知理论模型一致认为阅读是语音和语义加工通路分工协作的结果,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表明词汇阅读是背侧和腹侧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结果。为了系统地阐述阅读网络的这种动态协作机制,结合神经功能和生理基础两个层面,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疏理:首先,指出潜在的加工需求是背/腹侧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实质;然后进一步阐明潜在加工需求驱动了不同正字法深度下背/腹侧神经通路的分工合作模式;最后,深入剖析了潜在加工如何通过语言经验塑造了神经通路间的动态协作。从而揭示出阅读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实质可能是特定任务下加工需求驱动的结果,这种动态协作可能成为跨语言普遍的词汇阅读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杨玲 《学海》2005,(3):199-201
15世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发现,15世纪以前人类生活与交往的范围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主要表现为地区性或区域性特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缺乏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但从15世纪起,尤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欧洲人试图到亚洲所在的东方去寻找发展的推动力.西方人对于神秘莫测的非洲充满着好奇与期待,而"铺满黄金"的东方和一块"未知南方大陆"更令他们着迷.于是,他们凭借着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突破地中海区域的传统活动范围的限制,通过探索的新航路和殖民探险活动,到世界各地去搜寻黄金、白银和理想的天堂.欧洲人面对来自海外未知世界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是整个人类探索自然、征服世界的无穷能力的生动体现.从此以后,包括旧大陆和新大陆在内,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逐渐被纳入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之中,人类以此为基础开启了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相互交往的频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协同游戏,当然是很快乐。可他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常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陷入与家长沟通的尴尬,家长们也难免因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而大伤和气。究竟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利用好纠纷这一教育契机促进孩子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交往是人类历史的沉默伴侣,同时也是人们日常活动、口常接触中的沉默伴侣。一何谓交往?交往,乃是由于共同活动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从而产生心理上的相互影响过程。从对这个定义的分析来看,它包含有四层含义。首先,交往是由共同活动引起的,这说明,人们的共同活动是交往的基底、前提,离开了共同活动,就根本谈不上交往,人们只有在共同活动的驱使下,才有可能进行各种各样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幼儿社交退缩游戏矫正的倒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平枝 《心理科学》2004,27(1):231-233
本研究采用A1B1A2B2的倒返实验设计,探讨由幼儿教师编制并实施的幼儿集体系列游戏是否能矫正幼儿的社交退缩。结果显示,被试在A1很少与人交往,在B1与人交往的时间经过一定的反复逐渐增加,在A2与人交往的时间再度减少,在B2与人交往的时间又增加;A1与B1、B2有极显著差别。实验证明,幼儿集体系列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9.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将执行功能任务和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共同成分——抑制性控制区分为3个不同的难度水平,从而构成心理理论任务(错误信念)的3个变式A1、A2、A3和执行功能任务(白天/黑夜)的3个变式B1、B2、B3。实验1以48名4岁幼儿为被试,探讨对两类任务中各自的3个变式所包含的抑制性控制的难度区分的适当性,结果表明幼儿在两类任务中各自的3个变式上的正确率差异显著,说明其抑制性控制的确表现出了高、中、低3个不同的难度水平;实验2根据实验1所设计的两类任务,以144名3~6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在幼儿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相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是影响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情景模拟实验的方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现实环境中虚拟团队的工作方式,考察了虚拟团队协作过程中个体信任六个因子(风险、利益、实用价值、影响力、兴趣以及努力程度)的发展。实验历时两个月,共进行三次问卷调查,收集了不同阶段各个团队个体信任六个因子变化发展的数据。本研究运用蜘蛛图和平衡秤模型分析了积极团队和消极团队个体信任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虚拟团队发展的早期,个人利益和兴趣是影响个体信任的主要因子,随着团队任务的进展,实用价值成为后期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虚拟团队发展早期,成员间可能会发生较为激烈的人际和任务冲突,并对兴趣和努力等因子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对于消极团队,积极团队更专注于团队任务,成员更乐于参与团队协作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