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 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 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页)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哲 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立场。 首先,哲学作为"批判",指向的是批判者"自身的物质环境"以及批判者自己的哲 学。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和青年黑格尔派来说,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即当时的"德国现 实",他们的哲学即当时的"德国哲学"本身。他们应当既批判当时的德国现实,又把自己  相似文献   

2.
从纯学术的立场看,邓小平从来没有像经典作家们那样创作出任何理论名篇,因此,直 到今天仍有一批学者感到困惑:邓小平理论究竟是哪种意义上的"理论"?把邓小平当作理 论家,是不是中国"以吏为师"的传统在新时代的表现? 不必讳言,中国确实存在"以吏为师"的传统,当今时代确实也有人从这一意义来理 解"邓小平理论"。然而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如果站在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立场,就会 看到,邓小平理论根本不是从"纯"学术的意义来讲的,而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立场来讲的,是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诠释学的立场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3.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学术性"诉求的强力刺激下发生 了许多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是以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概念甚至观念重新阐 释或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代西方哲学装饰马克思主义哲学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在许多论著之中,人们见到最多的与其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不如说是关 于西方哲学的某种评介。以西方哲学阐释马思主义哲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手段的变 化,它所揭示的问题的尖锐性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中国实践的理论形 态还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样态?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从生活哲学的角度,总结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既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刊发华侨大 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以期引起研究者对此 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参与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技术创新是经济与技术相互结合或相互统一的,既具有经济特征又具有技术特征的技术—经济范畴;在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过程中,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技术创新首先是技术本身的过程创新,包括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化,以...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指出,文化不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认识文化需要具有哲学的思辨能力,不研究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而论证其存在于世的可能性本身的哲学即是文化哲学.从狭义上讲,文化哲学是20世纪之前主要在德国形成的、欧洲哲学思想的特殊流派.作者随后分析了文化哲学和文化学之间的差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理念与概念的不同.作者认为,文化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挑出的、对我们重要而有价值的事物,在尝试理解我们用来进行这种划分的根据时,哲学规定了文化的理念.哲学就是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远与近看油画,近看模糊一片,远看层次分明。有的事物离得太近便无法认清。高与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有骄气还会下来,水流低处有压力也能上来。人把自己看低些会被别人看高,人把自己看高了就会被别人看低。上与下上山要低着头,下山要昂着头。人生上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哲学文本在法国得到翻译和出版,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将毛泽东思想视为无产阶级政治实践的重要思想资源。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法国激进左翼实践的发展,以及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哲学家对毛泽东辩证哲学的转述,毛泽东思想成为法国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民主的理论武器。然而,由于毛泽东思想在当代法国政治哲学中始终被选择性地塑造为既与资本主义政治霸权对立,又与一切形式国家机器对立的激进思潮,其完整的哲学方法论并没有真正得到呈现,其所揭示的矛盾不平衡发展的客观层面也并未得到重视。随着冷战后新自由主义对历史和政治的重构,毛泽东思想作为法国激进左翼的批判符号的意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产业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哲学的兴起”是哲学对于产业和产业发展的关注与追问:哲学以自己的方式追问究竟何谓产业,什么使得产业成为产业,产业对于人和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一面对近代产业革命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马克思,第88-89页)恩格斯也指出:“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程哲学的兴起是21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界的一个新创造,是对社会工程生成、发展、功能、规律的关注与追问:哲学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追问究竟何谓社会工程,什么使得社会工程成为工程,社会工程与实践、生产是什么关系,社会工程对人和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0.
对护理技术范畴中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与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护理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护理技术由经验性技术要素、实体性技术要素与知识性技术要素构成;人和护理技术的关系构成了护理技术的本体;护理与技术在相互作用、双向建构过程中展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系统性、依赖性、规范性,发展性和价值性是护理技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似乎是个一般性的常识。然而,最近几年来的中国哲学界,有一些人,其中也包括某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却试图对这个所谓的常识性观点发起挑战,倡导哲学应回归到它的本来含义,将爱智慧视作是哲学的本性,“哲学即是智慧之学”,哲学教学的目的应是“转识成智”,即将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智慧。尽管在时下的中国哲学界,这还只是部分人的声音,但它具有渐趋增强的趋势。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关涉的只…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如何?我们常常讲哲学来源于生活世界,也应该回到生活世界。此种概括无疑是正确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内容展示出来,以便对这个关系的脉络有  相似文献   

13.
<正>纵观历史,关于突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突现主要被视为一种整体论的哲学理念。从1875年哲学家路易斯(L.H.Lewes)首次提出突现概念,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突现主义学派为代表,在哲学层面上建构了一个层次突现进化论的体系,可称之为经典突现论。这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家、技术开发人员、生产工人、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等 ,必须掌握技术创新项目的各种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陈其荣  相似文献   

15.
刘莘 《哲学研究》2012,(5):113-117,129
<正>一、精神问题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自由者有能力认知规范世界运行的普遍法则,有能力知道自己既是被规范的对象又是认知的主体。作为对象,自由者承认自由意味着对必然性的认识;作为主体,自由者不仅强调对必然性的认识已经蕴含着主体为世界立法,而且强调世界只有在精神里才能显现自己。精神知道  相似文献   

16.
17.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第一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产力概念的新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双重职能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代贤哲发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名言以来,自然科学在二十世纪造就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巨大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文明史上最为辉煌的奇迹,知识形态的自然科学之所以变为如此伟大的现实物质力量,就在于它已成为开辟新兴产业发展道路,决定生产技术发展方向的前导力量;在于它日益广泛地渗入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该书由任平、王金福、王晓升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本论文集 ,其作者来自全国各著名大学与科研院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 ,本著要求每位学者提出 2 -3篇最能代表自己学术观点的论文 ,因此较充分地展现了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位  相似文献   

19.
改刊伊始 ,我们隆重推出“中西哲学对话园地” ,旨在刊发中国当代杰出学者在研究外国哲学过程中得出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毋庸赘言 ,“对话”的基础和前提是扎实的学养功底、敏锐的学术眼光 ,和敢于与西方有关思想家“对阵”的勇气 ;这些成果所代表的是作者本人的立场、观点、取向和风采 ,并不表达本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我们惟一的希望是 ,这种以“海纳百川”和“宁缺勿滥”为宗旨的举措 ,能够有助于本栏目、乃至本刊真正成为国内治外国哲学的研究界和读书界同仁弥足珍贵的公共理论空间。另外 ,本栏目也和其他栏目一样 ,在著译体例和编辑体例方面有所变化 ,敬请来稿者多加留意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不仅是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更是追求智慧的生活方式,哲学话语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本身是不同的。古代哲学与哲学家的具体生活不可分,哲学家总是不满于流俗的生活,他们竭力追求一种真正值得过的生活,从而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极高明的生活智慧与哲学家的生活是不可分的,换言之,古代哲学家是知行合一的。古代汉语中没有"哲学"一词,但古代中国一直不乏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的哲学,孔子、老子、庄子、王阳明等都是知行合一的哲人(哲学家)。但现代学院派哲学已沦为话语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已不再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这是哲学的堕落和悲哀。哲学须回归生活,重新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才能对世道人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