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诚 《福建宗教》2002,(3):16-1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将在所难免。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将变得更为直接、迅捷、全面,国际上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将愈演愈烈,西方社会价值观依靠其强劲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的优势必将构成对中华文明特别是价值体系的最大挑战和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将在所难免。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将变得更为直接、迅捷、全面,国际上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将愈演愈烈,西方社会价值观依靠其强劲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的优势必将构成对中华文明特别是价值体系的最大挑战和最大考验。在这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充分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摆在21世纪中国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和严峻挑战。在挑战面前,中…  相似文献   

3.
黄河  刘彦彤 《学海》2023,(3):120-131
自遏制战略被乔治·凯南提出以来,该战略被历届美国政府所继承和发展,已经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印太地区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的崛起,美国已经将战略重点东移,并将遏制目标瞄准了中国。为了打压中国,美国继承并发展了“选择性遏制”战略,将其欧洲和印太盟友联合起来共同遏制中国,并通过“印太经济新框架”等经济机制、制度对华形成一个遏制网络,其主要目的是试图将中国框定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及地区秩序之下。同时,由于“印太经济新框架”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针对性,且以美国的联盟体系作为支撑,其必然会对中国的安全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伦理研究中,西方理论的影响颇为显著。但是一味借用外来理论,在中文中简单找出相对应的词语,而忽视词语背后中国哲学伦理学自身特有的语境以及与西方语境的差异,难免望文生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注重对西方经济伦理概念和理论的疏解及其与中文语境的融通,就成为亟为迫切的事情。本文拟通过对儒家语境的“利益”概念与西方语境的“interest”概念的比较,来说明这一问题。一“利益”与“interest”分别是当今中西经济伦理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在研究中人们已习惯于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但若将它们置于各自的语境来理解,就…  相似文献   

5.
花之安是晚清时期来华的德国传教士,他将经济实践视为宗教文化传统的映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宗教经济观。他强调,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的“节用”思想有利于国家富强,而“厚古薄今”“重农抑商”的传统则不利于此。晚清政府在“节用”不足的同时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因此无法走上富强之路。在这种宗教经济观下,花之安进一步从理财、通商和实业教育三个方面为清政府提供了政策主张。由于花之安的宗教经济观及其政策主张根植于晚清的文化土壤并具有一定的现实说服力,一些知识分子、商人和西方来华人士受其影响,广泛探讨了各种经济现象,这为西方经济理论的在华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韩思艺 《天风》2023,(9):35-37
<正>2021年10月30日,新华社发布的《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习近平总书记称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2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利玛窦不仅将西方的宗教、文化、科学带到了中国,也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到了西方。在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利玛窦留给我们最大的基石,同时也是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他在《天主实义》中提出的“吾国天主,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正在推动“全球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在普遍重视“全球经济伦理”之时 ,我们应注意中国特点的经济伦理研究。因为 :( 1 )中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改变这一现实。 ( 2 )目前在“全球经济伦理”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经济伦理成果是在西方环境中产生的 ,中国经济伦理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而不可能照搬西方对这些问题的规范成果。 ( 3)某些被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否定的价值取向恰正是现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 ,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 ,而有一个如何恰当地肯定和规范的问题。所以 ,弄清中国经济伦理问题的特…  相似文献   

8.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o'Nei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2003年,奥尼尔在一份题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的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重新洗牌,“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四国。“金砖四国”将超越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与美国、日本一起跻身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高盛这份报告出台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广泛关注,“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由此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地球村”、“WTO”、“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等等这些新名词与口号随着经济全球化呼声的高扬而在艺术领域也愈来愈张扬,一些所谓的前卫艺术论者以西方后现代艺术理论的价值体系来审视或规约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为了名利、玩世泼皮、无政府主义的”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等造成了我国当前艺术的混乱秩序。在当前转型开发的时期,在我们国家对文化艺术发展问题 上还未制定出总体策略和长远规划的情况下,不少艺术家为了名利,丧失自己的人格,不讲道德,不讲人品修养,嘲笑传统的澄明澹泊,以标…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些专家学者注意到,当前有种种迹象表明,基督教渗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已经产生相当的影响。在海外某些组织出资支持的研究与出版物中,以扭曲历史事实而为基督教说好话、寻找理论根据居多。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将科学与宗教拉上特殊关系,从学术上为基督教的扩张制造舆论,进而影响青年学子。搅乱视听。较为典型的观点是“宗教是科学之母”;“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近代科学”;还有试图在神学与科学之间架起桥梁的,如“智能设计论”;更理论性一点的观点是认为“西方对神(真理)信仰与追求的土壤使得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Logos)精神得以自由展现,从而形成了西方所特有的反思精神,成为中世纪西方科学发展的动力”等等,不一而足。现在我国正在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科教兴国”成为基本国策之一,崇尚科学成为社会共识.广大民众对科学充满了信任。因此,现代西方某些基督教势力颠倒科学与宗教的正确关系,混淆是非,特别需要澄清。到底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什么关系,宗教在科学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确实需要在事实上和理论上加以讨论。为此,中国无神论学会继2006年年会后再次召开了“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小型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般认为,“平等”是个政治概念,而不是一个经济概念,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提出“自由平等”的革命口号,要求推翻封建等级制度,使人们享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和决策权,“平等”一词的政治内涵尤为明显。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随着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的不断获得与扩大,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种经济不平等的状况日益突出起来,“平等”的主题发生了转移,呈现出更多的经济涵义:即如何确立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平等秩序,达到社会财富和利益的平等分配。这个问题可以说已成为西方经济哲学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市场经济中…  相似文献   

12.
思南位于黔东北乌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县份,素有黔东首郡之美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省实施乌江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下,为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形成特色经济,思南县委、政府以战略的眼光将开发民俗文化的切入点放在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上;在2000年第一次组团参加的重庆旅交会上,打出了“世界最大的天然乌江巨龙”、“中国唯一的江河博物馆——乌江博物馆”、“贵州最大的石林——长坝石林”及“中国戏剧活化石——思南傩堂戏”四块旅游牌子。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随着西方的这种“后现代”观念的引入和商品社会消费主义的滋长,以及现代传媒所引发的大众文化的泛滥,在中国影视文化领域中,出现了与主流文化、正统审美维度相对照的对大众审美的游戏化追逐,使得中国电影的“游戏化”特征已成为不能无视、且渐趋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本世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之一。早在本世纪初,西方思想界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开始了各种思想领域的对话。在宗教认识上,西方基督宗教随着宗教学的发展而认识到许多东方宗教观念,尤其是佛教、印度教和中国儒道思想,形成了“与东方对话”的高潮。在20世纪的“对话”氛围中,西方基督宗教率先开始了各种对话。首先,基督宗教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谅解”,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基督宗教“普世”和“合一”运动。在基督宗教的合一运动影响下,著名新教神学家蒂利希极力主张未来的教会乃是具有“新教特性的天主教会”,即力主新教与…  相似文献   

15.
儒道在北美     
儒道发源于中国,但其影响早已超出中国本土。而较早介绍儒道给西方思想界的是来华传教士。在今日的北美,儒道的传播一是靠来到西方的华人移民及其个别在美国大学立足的华人学者,但更主要的是靠非华裔美国学者及其他有兴趣的人,特别是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们主动了解;积极介绍,影响广泛。 在北美,只要一谈起中国宗教,无论是在大学课堂还是公众讲座,都首先要谈到儒和道这两个发源于中国的宗教。虽然中国人一般不把儒家当宗教,但西方人讲世界宗教总少不了讲儒.因为能与西方人所理解的“宗教”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相似文献   

16.
吕思静 《美与时代》2013,(11):24-25
“新时期”以来,对文艺“形式”的探索再一次引起广泛讨论,不同于50年代,它以不可遏制之势创造了系列理论与大量作品,“意识流”、“怪诞变形”等手法普遍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对“现代派”创作资源的征用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写作?中国的文艺、政治和社会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发生了什么改变?重新进入中国现代主义创作,将有助于找到进入上述问题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文化发展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如火如荼,“西方中心论”愈演愈烈。本文通过对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内在本质的探析,认为伦理文化发展始终以中国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为黄金定律。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先生作为东方文化的专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有两大著名文化思想。一是“文化取代论”,即,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天人合一论”,即,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特点和精华,是“...  相似文献   

19.
今天,提高汉民族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汉语学术界和教育部门的一个标识性口号,但如何真正提高汉民族的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理论层面的深入反思。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科学理性-人本精神叩开了中华帝国古老的大门,“技术———科学———民主制度”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和中国社会近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历史轨迹。然而,科学和民主背后使西方富强的真正秘密是什么?严复在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进行深入考察后发现:在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著作中可以找到西方富强的秘密!他认为,西方强大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武器和技术,也不仅仅在于经济、政治组…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到来时,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形成。中国与西方的往来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更加频繁,这也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密切交流。对于中西方的音乐的认识,首先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取同。本文从中国审美的重意、追求和谐以及整体观与西方的写实、悲剧观、擅长局部把握进行对比,试从中分析二者的不同,以便对今后更深入研究中西音乐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