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斌 《哲学研究》2012,(8):16-18
现时代的关键问题是风险已生成为我们的时代特征与社会主题: 从个体生活、社会发展到人类命运,无不受到风险的影响,我们已进入风险社会之中。"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既有差异又有关联。只要社会发展还处于未完结的生成过程之中,"社会风险"作为具有一般性特征的客观实在,就将持存于人类社会始终,即便在未来理想形态的社会中也应据有重要地位。"风险社会"则是一个现代性范畴,是自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才逐步进入公共话语的中心地带,并被贝克、吉登斯等社会学家标识为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 它本质上是"社会风险"在现代性境遇中所凸显出来的当代形态与时代危机。"风险社会"的来临标示了现时代  相似文献   

2.
欧阳教授的《社会认识论导论》早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就出版了,是我社"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第一批出版的图书之一,影响很大。《社会认识论导论》所围绕的主题、考虑的问题、研究的视野,以及对社会认识论提出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观点,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依然有新意。这本书对认识论的研究乃至于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对社会认识的研究,我认为是开创性、奠基性、标志性的。欧阳教授对社会认识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层次的问题做了探讨。"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丛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代社会中社会风险是很典型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日益成为一个风险社会: 不仅仅是金融领域潜藏着深刻危机,而且经济活动乃至社会系统也存在着巨大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7,(3):69-76
通过对风险社会以及古典行政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同时结合发达国家风险治理的国际经验,本文认为风险社会所诱发的行政国家的适应性激变,对传统行政国家的三大基础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推动了风险国家的形成。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类型,风险国家在国家的角色职能、国家能力、制度范式以及行政文化等方面,都与传统行政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社会面临着社会各类风险的叠加效应,同时中国的国家建设面临着建设现代行政国家和融入风险国家的双重任务。本文认为只有采用"1+1"的综合融入式建构策略,中国才能有效地应对不同风险的叠加挑战,并将风险治理有机地融入到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9,(4)
国内外学者在典型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与模式、全球风险因素及其相关性、公众的风险感知、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政府也对各类典型突发事件建立了完善的应对机制。但社会新兴风险的复杂性给传统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从社会新兴风险态势演化过程中的耦合性与级联效应进行分析,尝试解析社会新兴风险的复杂性成因,以期深度理解这种风险态势下的风险利益相关者多元化风险响应模式以及组织的应对策略选择的多样化。最后,提出了对社会新兴风险治理要秉持长期性、多元化、信息共享与融合、柔性化等战略管理视角与风险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荀厚平 《学海》2001,25(2):52-55
非自愿移民是经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把"非自愿移民"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分析了我国非自愿移民的基本特点与存在问题,对我国非自愿移民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进行了识别,并针对各种风险及其严重程度提出了建议性的控制非自愿移民社会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般社会情境中风险认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险认知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应愈来愈受到重视。本研究在一般社会情境下,讨论了对46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及风险特征的知觉;个性特征与风险认知的关系;群体的风险认知类型特征,以及各样本间的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提供了公众风险认知结构的初步轮廓。  相似文献   

7.
目前医学上尚难认定"癌症村"中的"癌症一污染"关系.但在现实中,"癌症村"作为社会事实已经存在并持续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对所选浙江、江西、广东四个"癌症村"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讨论村民对"癌症"、污染及"癌症一污染"关系的认识及健康风险应对.虽然村民对外源性污染敏锐感知、对癌症高发极度担忧和敏感,但村民对"癌症一污染"关系的认识受外部认识的影响比较大,处于认知"连续谱"的两极之间.政府及相关部门难于在短期内消除因污染而致的健康风险,所以应对健康风险已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紧迫实践.他们尝试通过消除污染源、迁离污染源、改变水源、改变食物来源等办法规避健康风险.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经济因素影响其环境行动的强度及策略,也衍生出其它社会行动.更进一步,村民的风险应对往往嵌于乡村宗族势力、地方"绅权"及"单位制"遗存等社会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一般社会情境中风险认知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晓非 《心理科学》1998,21(4):315-318
风险认知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经济的发愈来愈受重视。本研究在一般社会情境下,讨论了46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及风险特征的知觉;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已是人类可经验到的事实。风险是一个表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它是预测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未来结果,即激进现代化的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后果的现代手段,使一种拓殖未来的企图,一种认识的图谱。。在风险社会,风险是永恒存在的,它只具有有限的可控性,对人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风险和责任是内在关联的。风险社会赋予了伦理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加强风险社会的伦理研究,建立风险伦理学,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与责任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今世界突发事件的增多、不确定性的增强 ,风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当代西方学者对风险的解读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 ,而是把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层面 ,把风险置于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本文在深入分析风险产生动因的基础上认为 ,责任伦理的确立是人类应对风险社会挑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7个维度分析和评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荷兰存在的宗教风险。研究表明,荷兰世俗化程度高,整体宗教风险低,当前荷兰的宗教风险主要表现在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袭击、跨国宗教风险两个维度上,由此当前荷兰宗教有一定的"现实安全风险";研究还确定了需对四个可能会增大荷兰宗教风险的变量进行关注:荷兰伊斯兰教的发展是否会引起宗教信仰格局变化;非基督宗教政党是否可能发展成为主要政党;民粹主义和极右翼政党的发展是否会导致出台新的法律政策重新定义政教关系;在外部局势影响下,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反穆斯林等的发展是否会影响到宗教教派间的稳定。这四个变量也是荷兰宗教"潜在人文风险"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2.
贺来 《哲学研究》2012,(7):3-8,128
<正>一、哲学的"两面性"及其思想风险哲学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扇面",包含着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而高远的憧憬和追求,于是,以哲学为志业的哲学家们自然会把自身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追求对象化和投射到哲学上,认为哲学具有毋需反思的美好甚至"神圣"的价值和品格。这种对哲学的自我理解无疑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据。然而,当人们沉浸在对哲学的自我陶醉之中时,往往容易遗忘哲学的另一面,那就是它所蕴含的思想风险以及为此所应承担的重大思想责任。自觉地反思哲学的思想风险及其思想责任,对于深化哲学的自我理解、提升哲学的自觉意识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9,(4)
社会稳定风险定义为因各种原因和动机,一定数量人群采取多种行动危害社会秩序的可能性,社会稳定风险事件是该风险的实际爆发。社会稳定风险通常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需要从系统或整体演化论的视角把握。根据马克思主义和系统演化理论,文章认为社会系统可以从意识形态系统、国家治理系统、经济运行系统三个耦合系统来把握,三个系统在强维生力和弱维生力状态下都会产生社会稳定风险。我国不同时期社会稳定风险事件是由三个子系统出现强或弱维生力时造成系统不匹配而引发的。基于系统演化的社会稳定风险治理需要厘清意识形态、提高有效治理水平、加强市场监管以改善维生力水平,达到适度维生力状态,实现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宗教影响力极大的国家,对意大利的研究不可避免涉及宗教问题,而对其可能存在的宗教风险的预估则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简要梳理了意大利宗教历史的发展和现状,并对其在宗教治理和信仰格局、宗教对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外来宗教与主流社会的潜在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安全威胁等方面的宗教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拟投资任务和问卷测查的方式,考察了投资者的风险感知、风险倾向对其风险决策的影响,并对风险感知与风险倾向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投资者的风险感知对其风险决策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②投资者的风险倾向对其风险决策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风险感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作用部分通过风险倾向这一中介完成。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9,(4)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主要有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两种路径。本文采取国家取向的研究路径,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从"孕育点"的社会环境到"生成点"的社会矛盾问题并最终发展到"爆发点"的人群聚集活动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力—理念—基础"的分析框架,从面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管理、面向社会矛盾问题的源头治理、面向社会环境的系统调理三个维度,来研究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问题,强调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需要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相统一。对贵州瓮安"6·28"事件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能力—理念—基础"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宗教本身不是风险,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宗教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宗教状况各不相同,在有的国家和地区,宗教作为一种变量,极大地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进程。其或许可以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形成文化区位优势,但其变量作用也具有不确定性,在一些条件下,由此产生宗教风险,进而会引发宗教的"蝴蝶效应",因此,对之进行研究,可以有助于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情况有一全面判断。正是基于此认识,笔者指出机遇与风险并存,并提出对宗教风险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陆益龙 《学海》2008,(3):104-109
通过对"2006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CGSS)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社会子女及其性别构成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子女性别结构对初始婚姻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即无论"小皇帝"还是"小公主"在促进父母婚姻稳定方面的贡献无差异,但不生育子女则大大提高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旨在比较志愿决策和“亚洲疾病”决策两种任务领域下,人们风险偏好的特征情况,以考察远、近不同社会距离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同时,在传统的坏封面故事下,增设好封面故事情景,以期发现封面故事作为决策前的必要背景信息对人们决策的影响.选取高中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在近的社会距离下决策时,风险偏好受到时间距离、封面故事、概率和框架的影响;在远的社会距离下,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大;(2)志愿决策中,风险偏好仅在小概率条件下,受封面故事、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在好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到框架的影响;在坏的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时间距离和框架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养老人力资源的短缺和"4-2-1"式家庭结构导致子女养老能力不足,护理机器人进入家庭代替或帮助(补位)子女为父母养老成为解决未来社会养老问题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然而,护理机器人补位子女养老会导致孝养关系疏离化、孝道降阶化等伦理风险。如果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机器人在居家养老系统中处于帮助者与合作者的地位,树立护理机器人不是子女养老的替代者,而是子女养老的帮助者与合作者的共识;在护理机器人的设计中设置可以实现孝伦理的程序;在机器人养老产业发展中制定蕴含孝伦理要求的产业规范,那么,护理机器人补位子女养老所可能导致的伦理风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