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7—18世纪,在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围绕中国礼仪问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内部分裂产生了两个派别。一派追随利玛窦的观点。利玛窦,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利玛窦来华传教,为了能够在中国打开传教局面,利玛窦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媒介,以天主教教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18,(9):34-36
历史上,江西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面就作出了积极贡献。佛教“农禅并重”发源于江西,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江西,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江西。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传教期间形成“南昌传教模式”“利玛窦规矩”,是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3.
西方天主教初传中国,利玛窦奉行“补儒易佛”的策略。所谓“补儒”,就是要把儒学基督教化(本文所谓“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以及后来分化出的“新教”);所谓“易佛”,就是要排斥中国本土的佛、道等宗教。这一过程因天主教内部的“礼仪之争”而中断,遂给中西文化交流铸成历史的遗憾。“礼仪之争”不仅发生在天主教的不同传教会(耶稣会与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之间,而且发生在利玛窦所在的耶稣会内部(利玛窦与龙华民之间);更可注意者,它在利玛窦本人的传教著作中也潜存着。“礼仪之争”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分歧,这种分…  相似文献   

4.
正16世纪,天主教自唐、元两代之后,再度传入中国。自明中叶起,耶稣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耶稣会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到达北京,他主张要适应中国国情,以天主教教义与儒家伦理观念相融合为传教策略。利玛窦自称"西儒",秉持儒家作风,引用儒家经典论证、诠释天主教教义,将天主教崇奉的"天主"(Deus)解释为儒家经  相似文献   

5.
据《江西省志·宗教志》、《南昌市志》等记载,元朝末年,曾有西方传教士到江西南昌传教。1585年,意大利耶稣会(S.J.)传教土罗明坚与阿尔麦达翻过大庾岭,自赣江而下来到南昌,并在此过了圣诞节,后经景德镇去浙江。这是天主教传入江西省的最早记载。一、天主教初传江西159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自韶州(今韶关)北上,途经江西,准备前往明朝都城北京。同年5月,利玛窦到达南京后因种种原因既不能继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上,江西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面就作出了积极贡献。佛教"农禅并重"发源于江西,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江西,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江西。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传教期间形成"南昌传教模式""利玛窦规矩",是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2016年以来,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以及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在推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  相似文献   

7.
<正>游文辉(1575-1630),字含朴,他是中国最早的天主教修士之一,宗教画家。据利玛窦的回忆录记载,游文辉出生在澳门一个天主教信徒的家庭。1593年,游文辉到耶稣会在日本设立的学校里接受绘画方面的训练。1594年,为促进中国本地教会的发展,耶稣会视察员范礼安神父在澳门设立专门培养中国青年的天主教学院,游文辉也在该学院受训。1598年,利玛窦欲去北京传教,需要同行者,在他的要求下,范礼安神父派遣游文辉来内地协助利玛窦。1598年,游文辉抵达南昌。同年9月,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16世纪末来华传教,他对中国道教的态度与认识囿于他采取的合儒、补儒而排斥佛教、道教的策略。利玛窦论及道教渊源、道教经籍、道教义理、道教斋醮科仪、道教修炼方术、道教音乐、儒释道三教关系等方面,视道教为"迷信""伪教",将道教归入偶像崇拜之列予以贬斥。利玛窦对中国道教的认知以天主教为本位,服务于传播天主教的目的,不过,从利玛窦对中国道教的粗略记述,可以看出他对中国道教已有一些了解,但其认识还是初步的,其中不乏偏见。  相似文献   

9.
天主教的传华史是从耶稣会士在华的宣教事业开始的。早期来华的耶稣会士主要代表有罗明坚(MicheRuggieri)、利玛窦(MatteoRicci)、汤若望(Adamsxhll)、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0等。明末清初,中国社会正处在动荡、多难之际,但儒家文化仍居主导地位,儒学理念在士大夫和百姓心灵中根深蒂固。耶稣会士为了在中国内地立足并开展传教事业,不得不研习儒家传统,趋同和认可儒学理念,并在不违背天主教教义的前提下加以适当的解构与重建,这方面,利玛窦的贡献最大。 第一,生活和…  相似文献   

10.
天主教和山东发生联系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和德里东游录》记载,1322年和德里神父来到中国,从泉州登陆后经南京沿运河前往北京,曾经访问过位于运河边的临清。元朝灭亡后,天主教在山东几近绝迹。明朝时期,天主教与山东重续前缘,1576年山东成为耶稣会传教区域,属澳门教区。1598年利玛窦神父、郭居静神父沿运河北上,在济宁小住,又在临清系缆,然后进京,因未能见到明朝皇帝,只得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