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用语中,道家、道教和道学一直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清晰的界限。学界长期以来也没有将道家和道教统一起来的总括性概念,这一历史难题是通过对道家、道教分期发展的梳理和“道学”概念的重新界定和使用而逐渐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正"道学"一词,见于《隋书·经籍志》,系指老庄道家及黄老道家之学。本文所言道学,系指以"道"为核心理念、终极信仰和方法论根据所形成的文化系统,主要包括老庄道家、黄老道家与道教。道学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全面深入,中医学在理论建构、生命观念、疾病诊疗、流派传承、本草方药、养生理法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道学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作为"经方"之典范,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伤寒论》渊源于道学,道家道教思想是《伤寒论》的哲学根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伤寒论》的"底本"《汤液经法》渊源于道学;《伤寒论》"辨证"的"根本"体系"三阴三阳"渊源于道学;《伤寒论》"论治"的基本精神"阴阳自和"也渊源于道学。这个道学,主要是指黄老道。《伤寒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考论清楚它的哲学源流、道学根柢,对中医哲学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关“道学”定义问题,向来存在不同理解。本文所谓“道学”指的是道家与道教之学,而“道学研究”则是道家与道教的现代学术研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干之一,在四十年间走向全面复兴,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时值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道学研究的主要成就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构建道学研究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道家”和“道学”在历史上曾是何种意思,尤其“道学”究竟是宋明理学家首先使用的专有名词,还是道教原有的词汇,不可不加以辨明。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频率远过于“道教”。道教经典或入“神仙家”类,或入“道家”类。汉代学术分类,把专门论道的归入道家。《  相似文献   

6.
宗善 《中国道教》2000,(1):19-21
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是道教孕育生长的土壤,道教在这块宝地上历经了坎坷沉浮而又漫长的演化进程。道教精神思想曾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今道教所倡导“尊道贵德”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仍可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更好的服务作用。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崇信“黄老之道”,道家是道教前身,二者一脉相承。道教尊黄帝为仙宗,奉老子为教祖,“黄老道”是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以“道”设教,遵循“道法自然”的基本规律,追求修炼得道成仙…  相似文献   

7.
道教医学思想简论盖建民古语云:“医道同源”,尽管这里的“道”似指道家学说,但由于道教在生死问题上历来重生恶死,自然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救人之功效的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①历史发展表明,自道教创兴之日起,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  相似文献   

8.
《太平经》继承了道家关于“道”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宗教化改造,形成了神秘的思想体系。《太平经》的“道”是一个多元化结构,由“自然之道”、“阴阳之道”、“神明之道”、“养性之道”和“治国之道”等因素构成,融哲学、伦理、宗教和政治思想为一体。这种充满矛盾的多元结构,体现了其道论正处在道家向道教的过渡阶段,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论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向称儒、释、道三家(或称三教).自汉魏以来,史家多以"道家"一名混称老、庄之道家与张陵之道教.而"道学"一名既可指称"黄老之学",又为"宋明理学"之代名词.近世以来,学术界引入西学的概念,严格区分"哲学"(Philosophy)的道家与宗教(Reli-gion)的道教.而另外又有以"道学"之名涵盖"道家之学"者.而自19世纪以来,西方汉学界又以英文之Taoism或法文之taoisme统称中国的"道家"与"道教".于是,"道家"、"道教"与"道学"名称的内涵界定与使用范围遂成为学术界多年以来致力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宗教文化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考察道家思想衍变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即先秦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来探索"道家"、"道教"与"道学"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笔者主张,"道家"一词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狭义的"道家"概念,就是确指自先秦老、庄之学,秦汉黄老之学至魏晋玄学的道家学术流派;另一种是广义的"道家"概念,就是既包括原来先秦自魏晋的"道家"学术流派,也包括东汉以后创立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这样,既对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哲学的"道家"与宗教的"道教"作出了明确的区分,更为重要的是表明了我们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学术立场.至于"道学"的名称,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的层面还是现实的层面都易于与原有的文化现象"理学"发生混淆,为学术长远计虑,使用似宜慎之.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上,道教与医学共同发展,不断发生深度互动,不仅道教医学得以发展,也使传统医学打上了明显的道教印记。道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医道同源"、"十道九医"、"岐黄源于道"是道教与医学密不可分的真实写照。《抱朴子内篇·杂应》云:"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道教发展的初期主要是通过治病化人来吸引信众、组织教团。修真成仙是道教的终极信仰,随着对这一信仰的  相似文献   

11.
道教自东汉以来,迤逦1900年于兹,其间有起落,有盛衰,也曾遭罹劫难。然而劫难过后,它总能很快恢复生机,如江河之不竭。20世纪80年代以来,久被灾患的道教,迅速恢复元气,并开始逐步走向振兴。然而,当今的道教,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新问题,需要有新的思路。这就要求在教理教义上给予阐明。陈莲笙道长新著《道风集》,便是在新条件下出现的一部道家义理力作。《道风集》以“道教的发展和道士的修养”为副标题,所讨论的,都关乎目前道教面临着的一些重大的或根本的问题,而所系的根本,在于一个“道”字。《道德经》…  相似文献   

12.
刘沅是清中后期蜀中著名的思想家,《槐轩全书》体现着他的总体思想。通常认为刘沅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学者,但考察刘沅之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以及他的著作,独特的经历使他与道结缘且发生观念改变,后又写作和注释了许多道学著述。老子授道、道者性也、道者天理、道在伦常等均是刘沅对老子及道家之"道"的认识。就具体实践而言,刘沅以"道"为核心创立了刘门科仪、丹法及槐轩医道。这充分体现了刘沅与道家、道教深刻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孔令宏教授所著的《从道家到道教》一书已于2004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胡孚琛先生在本书序中称其“与王明先生关于道教研究学科建设的(关于道家道教的学术研究,尚有若干学科的‘基本建设’须有人着手完成)设想隐然想相合”,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潘富恩教授在其另一部书之序言中说:“他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就是想化数年时间把从先秦道家到近代的道家,乃至新道家,作一个一以贯之的统盘研究。”这部专著无疑是其“统盘研究”的宏大工程中继《中国道教史话》、《宋明道教思想研究》之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书研究了从道家到道教的发展过程,虽…  相似文献   

14.
利益集团如何用“中和之道”守护既得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中国道教》2009,(5):33-39
以道家、道教的“智慧之眼”审视,利益集团应该如何用“中和之道”守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若以人之常情分析,谁不想守护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谁又不想把自己的既得利益代代相传?有谁愿意君子之泽、当世而斩?然而,既得利益集团从历史走到现在,往往却是事与愿违,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从手上丢失,为什么会如此?有没有什么路径进人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的一封信中曾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先生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肉关系。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仙道贵生,道门中人普遍肯定现世人生之生命价值,高扬“生为第一”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正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医道同源思想"医道同源"是孙思邈医  相似文献   

17.
圣境山地处湖北荆门市西北 1 1公里处。这里山势峻峭 ,山峰逶迤连绵 ,常年被森林植被覆盖 ,空气新鲜 ,山色秀美 ,素有“小武当”、“小庐山”之美称。置身于这美丽的风景之中 ,不少文人墨客感叹不已 ,触景情生。清初诗人吴中任登圣境山 ,为此处景色所迷 ,禁不住留诗赞道 :“蛇行鸟道精危峰 ,携手入出深万重。触目遥岭天外落 ,白云舒卷为装容。云日行空与荡摩 ,奔腾一气小山河。耸身直在青霄上 ,花坞丛中白鹿多。”圣境山还是道家的圣地之一。相传道教玄武 (即真武大帝 ) ,在 1 5岁那年 ,告别父母 ,离开家乡 ,前往深山幽谷访求修仙之道。他来…  相似文献   

18.
道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说 ,道家思想“综罗百代 ,广博精微” ;现代著名学者鲁迅先生说 ,“中国根底全在道教” ;世界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先生说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 ,就像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的确 ,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 ,道学的作用实与儒学不相上下 ,它们一隐一显 ,共同浇灌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 ,对中国社会之发展和中华民族性格之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 ,长期以来 ,或者更准确地说 ,2 0世纪 90年代之前 ,道学研究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儒学的研究可谓“门庭若市”的话 ,那么 ,道学的研究则可谓“门庭冷落”。有人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学术界一些人的共识。研究道学者,研究道教者,代不乏人。其中广为人们称颂者就有陈撄宁、易心滢等道教前辈,也有陈垣、许地山、汤用彤、王明、潘雨廷等儒释道兼通的一代学人。他们的著作至今仍是好道者不可或缺的必读书。改革开放以来,道教研究领域更是欣欣向荣,许多创造性见解,发人深省。在我们为道教研究的蓬勃发展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难遗憾地发现,作为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文化的明显标志的内丹仙学却少有人问津。可是,不对丹道学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所作的道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光辉灿烂。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前者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后者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则是中华文化的另一主干。当佛教传入我国之后 ,儒、道、佛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局面。道家思想和道教 ,对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宗教、医学、文艺、科技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鲁迅先生曾给予恰切的评价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在初创时 ,奉老子为教祖 ,以道家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