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米莱斯的作品《奥菲利亚》为切入点,从作品中的象征涵义,即运用象征学的知识对其绘画作品中的植物等其他元素进行解读;并对自己第一幅绘画创作的内涵意义进行解读,进一步研究分析绘画创作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李唐是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首,李唐的山水绘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李唐的山水绘画对南宋画院及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对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进行个案的研究,从构图特色、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艺术内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来阐述从"崇古"到"苍劲有力"山水风格转变的开端和创新性研究,用笔墨语言来表述对山川自然的亲身领悟,进而表达自己对本真的精神追求。通过对其笔墨表现和艺术内涵的研究,结合李唐的绘画技法更深地了解《万壑松风图》鲜明的情感特色和时代价值,深入了解李唐绘画的精神表现,探讨李唐的绘画风格对其后世的影响,以便运用到自身的绘画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3.
关紫兰被认为是中国闺秀油画家的代表,在其留存的绘画作品与个人写真照片中都多次出现音乐相关的题材和元素,音乐题材绘画作品也几乎成为关紫兰绘画创作的一大特色。《良友》画报第45期封面曾刊登关紫兰手持曼陀铃的照片,《良友》第57期"关紫兰女士个人展览会"专版中选取并刊登《曼陀铃》作为其静物画的代表,另外,画家1930年个展现场也特意与音乐题材作品合影留念,由此可见,关紫兰对音乐题材的重视与偏爱。关紫兰音乐题材绘画作品的产生与日本留学经历密不可分,是留日背景下对西方现代艺术题材内容与风格特点的积极探索,同时也是画家的生活记录与丰富女性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与观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到作品创作中,使传统的绘画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传统绘画作为我国典型的视觉艺术形式,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有效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从现实层面来看,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数字化的表现手段介入到传统绘画的创作中能让传统绘画表现出全新的特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一篇论述山水画画法的著述,是其绘画经验和艺术思想的总结。《写山水诀》中主要论述了画面的结构布置、笔墨设色、画法画理等内容,较全面地记载了其对前人山水画的风格技法的阐述及自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绘画理论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状况,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写山水诀》中黄公望的山水画绘画观的传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6.
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其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十分杰出,极其富有画家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他的书画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他的绘画理论在我国的美术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理论著作中以他的《画语录》为代表。许多的山水画作者将他的作品与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艺术规律,这对画家们的创作有许多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欧仁·德拉克洛瓦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他不仅学习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艺术成就,也借鉴了古典主义绘画宏大庄重的风格气魄,其画作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表现力更影响了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文章从浪漫主义画派产生的背景入手,以《但丁的渡舟》为例,简要解读了德拉克洛瓦绘画语言中的构图创作分析、人物形象创作及色彩光线处理三个方面,探究其作品中存在的节奏和韵律,解析节奏与韵律在绘画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及雅克·路易·达维特,人们往往想到如《荷加斯兄弟的誓言》《马拉之死》等表达其革命理想的知名作品。但在这之前,达维特创作的《乞讨的贝里塞赫》也是一幅具有深刻内涵与寓意的作品。从图像学相关理论出发,运用图像学知识分析、阐释达维特作品《乞讨的贝里塞赫》,通过分析、解释作品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以期为绘画作品的研究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小松,近些年来最活跃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以《蠕动的蚂蚁》这一系列作品被人们所知晓。他的这一作品跨越了传统的架上油画与雕塑的界限,创造一个新的绘画观念,三维立体绘画。他的作品即有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的空间主义,也是胡安·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甚至还有纽曼(Barnett Newman)的极简主义。虽然我不能做出明确的界定,但是他作品对我们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与警醒是可以肯定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应该跳出原始的条条框框,传统的学院派架上绘画虽然仍是主流,但新鲜血液的注入是中国当代绘画创新创意的活力。本文意在分析王小松作品对中国新青年油画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作于1973年。文章详细分析阐述了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分析了《人间乞食图》的创作背景、绘画风格,以此对张大千作为一个具有文人情怀"职业画家"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情愫以及心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民国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绘制了大量"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绘画中,画家将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与圣经题材相结合,这种绘画形式造就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尝试。本文以该艺术团成员所绘制的《圣母像》系列绘画为例,从艺术作品的文本分析、文化解读、中西绘画对比、艺术批评等多角度对《圣母像》系列作品的中国化形式进行分析,用绘画语言和艺术表现的形式来呈现中西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张力。通过重构画家的创作语境,以揭示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诠释难点在于两种文化语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图像学主要用于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画面中图像的意义、绘画作品与其他文化发展的联系等。唐朝韩滉《五牛图》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备受世人关注。运用图像学的方法,从《五牛图》的画面中探寻韩滉的创作心境,分析韩滉《五牛图》反映的时代风貌、人文风俗及审美意境等,理解画面中更深层次的内容,体会作品中传达的时代思想。  相似文献   

13.
《枇杷图》为虚谷在1896年创作,这是虚谷最后的作品之一。《枇杷图》画作展现出了独特的构图方法以及用色,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这也是虚谷绘画艺术独特意境美感的表达。关于虚谷的《枇杷图》,具体从构图、用色以及线条分析其艺术特征,对《枇杷图》艺术成就与贡献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出现于英国的拉斐尔前派是维多利亚时代发生的重大文化变革之一,其绘画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是其重要的绘画风格特征。拉斐尔前派艺术作品中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与英国工业革命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罗斯金《现代画家》的问世,不仅为浪漫主义画家透纳辩护,更影响了一批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由于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绘画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不尽相同。以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对拉斐尔前派画家产生的影响为基础,探究拉斐尔前派画家在不同创作角度和形式下的绘画作品中不同的自然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能够理解"迁想妙得"在我们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我们在绘画创作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拓宽创作思路,让作品品位提升,并且自觉地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使我们在创作中能够飞扬流畅地"迁想","妙得"到优秀的艺术作品. 一、"迁想妙得"的审美内涵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传神论》的主要观点,也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创作论的重要思想.那么什么是"迁想妙得"呢? 《中国绘画理论》评价道:"恺之迁想妙得一语为中国绘画理论上最初有力之启示,足开谢赫六法之先河,其想不迁,其得决不妙."《中国画法研究》也说:"不待迁想不同于说不可迁想,作者的想是无物不可‘迁’入的.只要想能‘迁’入,便自有神可写."  相似文献   

16.
王嘉澍 《美与时代》2003,(12):49-50
唐代画家张璪的作品虽已失传,但其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深受后世画家的推崇。五代荆浩之《论画六要》、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集》更加丰富了这一创作理论。至今,这一传统的绘画思想仍是画家们观察和表现自然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画作《朱迪丝与荷罗孚尼》的题材源自《圣经》中的《朱迪丝记》,这一题材历史上曾多次被男性艺术家作为创作题材。17世纪画家阿特米西亚是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史上第一位女性艺术家。1612年阿特米西亚父亲为挽回女儿名节向法庭起诉塔西对女儿的多次强暴,塔西在法庭上的诬陷使阿特米西亚受到精神的创伤,但也坚定了她的艺术道路。阿特米西亚对《朱迪丝与荷罗孚尼》主题的描绘贯穿了其人生的这段时期,她创作出不同于男性视角下的朱迪丝形象,其作品也在同类题材绘画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床上的裸体女孩》是卢西安·弗洛伊德1987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作品中弗洛伊德用大胆、多变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全身毫无遮掩,神情显得十分悲伤的女孩形象,整幅作品色彩表现采用厚涂法,肌理效果强烈;画面从较高的视觉迫近点切入,人物线条呈环状的Z字形,人物独有的情态和湿润的画面质地营造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按图索骥",人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弗洛伊德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心理特点及哲学观念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作为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弗洛伊德绘画对中国具象绘画的发展也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辐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对"新生代"潮流的兴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并对当下艺术家的创作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野兽派是引导20世纪绘画大革命的派系,对当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打破了以往的陈旧观念,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成型的开端之一,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领袖,以高超的技艺不断为绘画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拓宽了人们当时对于绘画方式的理解,他把印象派中备受争议的纯色应用于作品之中,变为其个人创作的重要因素并预言了日后简约风格的趋势。文章介绍了野兽派的由来及马蒂斯本人,重点通过其作品《舞蹈》的具体分析更好地把握画家情感、视觉、构图、人物刻画、灵感汲取等绘画特征。  相似文献   

20.
莫伊谢延科的油画作品《红军来了》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技巧,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红军到来的惊喜和热爱。文章立足于莫伊谢延科这个中心人物,从其绘画作品《红军来了》入手,结合莫伊谢延科自身的经历及社会背景分析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