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广义的角度看,“解放神学”可以涵盖“黑人神学”、“女性主义神学”甚至“同性恋者解放神学”等等,因为后者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的启迪与影响,而逐步出现了“黑人神学”、“女性主义神学”等神学思潮。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指狭义上的“解放神学”,即由拉丁美洲发展而来的“解放神学”。那么,什么是解放神学呢?解放神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的一种神学思潮,是一种宏大的社会运动的神学表现,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和对社会实践的神学反思。“穷人的苦难与解放”是其神学的主题。它是一种涉及到了主教、神父,也涉…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的出发点、历史处境、基本特征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了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分野所在,并讨论了这些派别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说明真宗教对拉丁美洲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现代基督教神学的最典型特点乃“处境化”神学思想的构建及发展不离其社会、时代和文化处境,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亦不例外。既然作为“处境化”意向的神学,其体系就不可能纯为独立的、封闭的、抽象思辨的,而应表现开放、沟通、对话的态势,有着对外的包容、宽容,有着自我调整、适应。因此,处境化神学的基本模式和研究方法,均有着跨学科和多元整合之特点。从当代西方神学发展来看,这种“处境化”体现为“时空”处境的多元和多层化。就其外部而言,有的学者将此“处境”归纳为“生命体验”、“历史处境”、“社会场景”、“文化背…  相似文献   

4.
孙红忠 《天风》2023,(8):28-29
<正>基督教神学的思考始终离不开神学的处境化。神学的理解需要通过特定的文化来表达,神学的阐释如果离开特定的文化处境,就很难让人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所以,神学思考必须处境化,基督教的信仰必须在地化,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环境,必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中华文化对接,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基督教会。  相似文献   

5.
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来,处境神学是在圣经和传统的基础上,在独特的处境中进行神学的反思.因此,作为一个处境神学,中国神学的构建必须严肃地对待源远流长的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解放神学 解放神学是对基督教神学的一种新的系统阐释。传统上,基督教神学历来是按照基督教教义的三项信条来阐明它的观点的。这些条款所阐明的信念为:(1)上帝是天和地、精神和物质的创造者;(2)由于人类背离创世初衷而堕落,救赎成为必要,并通过耶稣基督而实现;(3)人类圣洁和完美来自圣灵的不断显现和天国的降临地上。简而言之,基督教神学由创世、救赎和圣洁(或完美)三条教义所组成。  相似文献   

7.
单信 《天风》2017,(9):4-5
纵观基督教传播历史,就是基督教不断民族化、在地化的过程。唯如此,基督教才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民族中获得“生根建造”的空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这种思考绝非象牙塔中而必然是处境中的思考。而构成这处境的重要维度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神学的生长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其母体。对此,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神学自古以来便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神学若要忠于使命,必须在任何处境中期待和聆听上帝的声音。基督教的真实存在是穿越历史而非超越历史,基督教思想的真正构成是结合文化而非脱离文化。可以说处境性和处境化是神学本身的内在要求,处境化也是中国神学研究的一个必然的要求和途径。中国的神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以《圣经》的教导为基础,从教会的传统和中国民族文化丰富的宝藏及现实处境中进行思考,从而建立真正意义的中国神学。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创建,以及宗教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关系,这些问题受到中国基督教界、宗教界和知识界的普遍关注。丁主教这部文集的出版,对我们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和找寻理想的解答提供了重要启迪和思路。因此,我们作为从事宗教研究尤其是基督教研究的学者,对于这本文集的出版感到非常高兴,对能够系统读到丁主教的真知灼见亦感到格外兴奋。 从学术探究的角度来看,基督教因其在华传播上的特殊经历而使其“中国化”之路走得极为艰辛。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乃标志着基督教的普世性与地方性即本土性的有机结合,也就是中国教会所追求的“本色化”及其“处境化神学”所要形成的中国特色。为了这一目标,中国教会的  相似文献   

10.
孙红忠 《天风》1994,(收录汇总):28-29
基督教神学的思考始终离不开神学的处境化.神学的理解需要通过特定的文化来表达,神学的阐释如果离开特定的文化处境,就很难让人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所以,神学思考必须处境化,基督教的信仰必须在地化,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环境,必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仲伟良 《学海》2003,1(6):61-67
解放神学有关“穷人”、“行动者”、“解放”等要义的意识形态问题 ,提示宗教不仅是人从当下境遇生发的终极追求 ,也是人 (以团契方式践履 )的现实关怀 ;作为遭受殖民统治、反对独裁与“资本”奴役 ,争取民族国家权益 ,瞩意宗教革新之特定地区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思潮 ,解放神学在与各色各样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对话之间 ,体现了基督宗教多元发展的文化—政治神学转向 ,其富有特色的释经原则、信仰理解和教会运动 ,别开生面地诠释了一些为无神论者所忽略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影响深远地透析出源于宗教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神学教育深远地影响着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神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国教会人才,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处境的神学理论。神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不能脱离中国文化和处境。如何透过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神学思想、探究神学理论、践行信仰教训是神学教育在新时代要重视和着力的方面。明晰神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利于让神学教育成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6,(5)
正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  相似文献   

14.
利百加 《中国宗教》2022,(12):62-63
一、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自觉1.“中国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督宗教每到一处都有“在地化”的过程,这既符合基督教教义,也秉承了教会传统经验。“在地化”要积极适应区域文化,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良性、和谐的存在,并力求将至今还存在于基督教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身份之间的隔阂清零,这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解放神学是指近二十多年以来,主张天主教应以争取被压迫、被剥削而处于“非人”的贫困中的人们,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解放为宗旨的天主教神学思潮。秘鲁的著名神学家古塔沃·古铁雷斯首先将它命名为解放神学,对其加以倡导并予以全面阐释,随即在拉美各地发展起来。现在已经成为影响广泛生气蓬勃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3,(5)
2003年4月1日,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推进小组在江苏信德大厦举行工作会议。会上来自浙江.上海、内蒙、福建、江苏的孙锡培,华耀增,范承祖、林志华、安信义等同工就当地神学思想建设事工的实践作了汇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亦在会上就当前神学思想建设事工表示全国两会将尽快制定“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发展规划”,注重建构中国处境中的神学,积极组织由各省、神学院校有关中青年同工撰写神学论文  相似文献   

18.
陈志华 《天风》2024,(3):34-35
<正>近期,“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展示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成功举行。展示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浙江基督教中国化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历史与当今的真挚相遇,让基督教中国化入情入心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新市人,历任东吴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院长。他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神学理论框架上有所建树的神学家,更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鼓舞人心的师长和卓越的诗人。他最早在中国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第一个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被称为“中国教会改革创新建立中国神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3,(5):2-2
<正> 2003年4月1日,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推进小组在江苏信德大厦举行工作会议。会上来自浙江.上海、内蒙、福建、江苏的孙锡培,华耀增,范承祖、林志华、安信义等同工就当地神学思想建设事工的实践作了汇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亦在会上就当前神学思想建设事工表示全国两会将尽快制定“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发展规划”,注重建构中国处境中的神学,积极组织由各省、神学院校有关中青年同工撰写神学论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基督教若谋求进步与发展就必须与现实相结合,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实际行动向本色化、处境化迈步。这种迈步是进步而不是让步,是与整个人类历史前进步伐的结合而不是分离。中国基督教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时代相吻合、相适应的时代真理,不断地将基督教及其思想处境化,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体认、参与、调试与重构,才能做到中国教会健康稳步的发展。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就是相适应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要将基督教建设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督教,一个时代社会认为“美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