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道教斋醮张泽洪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独具特色的祭祀仪式。宋代是道教兴盛发展时期,赵宋帝王的尊崇和需要,使斋醮活动更加盛行,斋醮科仪愈趋完备。本文探讨宋代道教斋醮。以为抛砖引玉之作。一宋代道教斋醮活动的盛行,与赵宋帝王的崇祀颇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宋代民间道士徐守信,经过从师受道、道士和民间俗士附会、文人士大夫品题、帝王召见赐号等环节,神化为具有神异功能且被世人广泛信仰的“徐神翁”。徐神翁信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他写字、作诗占卜的崇信和对其画像的崇拜。徐神翁信仰在泰州本地及东南沿海一带影响颇大,圣迹崇拜较为兴盛。宋代诗文、笔记对其神异事迹的载录以及道教、民间信仰对徐神翁的吸纳,使其成为八仙早期成员之一,广泛出现于元明“八仙戏”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代埃及 18 王朝中后期渐受王室尊宠的阿吞神崇拜的兴起、发展、独尊以及独尊地位的丧失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长时段的历史考察,认为其兴衰以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时代为界,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同时还分析指出,18 王朝中后期阿吞神渐受王室尊宠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埃及社会政教权力结构平衡受到了威胁,而古代埃及阿吞崇拜的实质则是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学界对宋本《度人经》的成立与构成,及其与宋代道教思想、信仰与道法间的关系,尚缺少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解析,本书指出:宋本《度人经》是宋徽宗等人出于"符应"目的所造,是依据北宋时道教的发展要求,对传经神话、思想观念和经法道术进行创构而成的道经。宋本《度人经》既反映了宋徽宗改革道教的思想印  相似文献   

5.
女神崇拜是世界各古老民族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山海经》《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等经籍的整理,可初步分离出独立的中华女神谱.在上古神话中,以女娲和西王母为代表的众女神母养群品、教化众生,女神谱系已略具雏形.道教继承了史前女神崇拜,形成了以西王母为尊、墉城为治,以昆仑——上清系为主脉,并融摄民俗女神和历...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道教文化杨立志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唐末,道教称之为第九福地;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道正式形成;元代武当宫观教团日益发展;明成祖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明皇室长期...  相似文献   

7.
玉皇大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尊神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 ,他是天庭总管 ,实际上的最高神。不过 ,玉皇崇拜初起于道教 ,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居于三清之下的第一尊神。而且 ,道教又以系统的经书 ,完整的崇拜科仪 ,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教义。道教对于玉皇崇拜的内容和形式 ,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 ,是中国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 ,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若要了解玉皇大帝崇拜所映示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素质和特点 ,主要应当研究道教对他的解释和祭祀、祈求诸科仪。然后再及于民间对玉皇崇拜方式以及相应的观念 ,因为相对而言 ,这些民间的风俗 ,…  相似文献   

8.
道教在山西的传播,经过北魏寇谦之改革道教之后得到迅猛的发展。隋唐王朝对山西道教大力扶持,使山西道教渐呈兴盛之势。宋元明清以来山西道教发展连续不断。山西道教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四大特点,即历史发展的连续性、道教人物的众多性、道教场所的普遍性、道教艺术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西夏的佛教(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金波 《法音》2005,(8):34-41
在宋代,中国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封建王朝,自称大夏国(1038—1227),因其位于宋朝的西部,史称西夏。西夏前后共历十个皇帝,享国190年。前期与北宋、辽对峙,后期与南宋、金鼎足,邻近还有回鹘、吐蕃政权,使各王朝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微妙。西夏首都兴庆府(后改名中兴府,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主体民族是党项羌。西夏是一个多种宗教流行的国度。党项人奉行自然崇拜和鬼神信仰,巫术流行。西夏建国前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佛教遂成为西夏最主要的宗教,同时也有道教流传,形成以佛教为主,佛教与道教、原始宗教并存的局面。西夏文“…  相似文献   

10.
杨燕 《宗教学研究》2007,(4):192-194
宋代是一个道教非常兴盛的朝代,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京都的许多重要道观建设都得到朝廷重视,甚至由国家出资修建。从当时"两京"情况看,道观收入有多种来源,如皇帝赏赐,皇族施舍,做斋醮法事所得,民众施舍等。同时道观也要承担一定的经济义务,如缴纳僧道免丁钱等。至于宋代的道官,虽然有俸银,却不属于道观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唐代曹唐游仙诗艺术的借鉴,在北宋西昆派道教诗歌的综合影响下,形成柳永游仙词在文化与艺术上的特色。柳永游仙词这一看似超越的主题与内容描写,是有意识地以隐秘象征的方式指涉现实道教文化与政治事件。宋真宗天书事件成为柳永游仙词产生的都市现实政治文化背景与游仙词象征、指涉的对象。而柳永游仙词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表达,通过文学的场景建构与虚构想象的宏大叙述,隐含了肯定大一统帝国合法性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巴蜀地区一直是道教活动兴盛的中心地域之一,而大量极富特色的石室墓葬雕刻中的道教传统文化题材也是宋代作为道教发展高峰期的典型例证。在墓葬中通过石刻这种艺术化的表现方式,表达了该区域当时对道教重生、乐生,追求长生不老的观念的理解,也集中体现了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和超越生死、趋吉避凶的本能追求。  相似文献   

13.
道教与四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它所崇拜的神与中国传统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对星辰的崇拜,其中宇宙天体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神演为青龙,西方七宿神演为白虎,南方七宿神演为朱雀,北方七宿神演为玄武(真武大帝),成为道教崇拜的“四灵”尊神,并为广大道教徒所崇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溯了毛女传说的早期形态及其丰富内涵,指出了其形象拓展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分析宋人笔记《毛女》背后的政治隐喻,剖析出北宋蔡京利用毛女为其财经政策进行舆论造势的几大原因,得出道教仙人毛女在宋代神圣性加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2009,(6):61-61
张泽洪先生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撰文指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会,是道教、佛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道教、佛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数量众多,各名山高道、高僧汇聚于此,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官道是明代道教与皇室政治相互结合,承接国家重大祭祀事务的产物。明代的官道体制是有明一朝最具制度创新性的国家重大礼制,该制度主要奠基于明初太祖、太宗时期,对于我们理解明王朝体国经野的独特立国精神具有很重要意义。目前历史学界、道教研究界均未见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予以认真探讨。本文重点探讨茅山、齐云山的官道及其所承担的国家祭祀、与明代官道网络的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妈祖亦称天妃、天后。"①按有关道教文献记载,妈祖崇拜,或说天妃崇拜兴起于宋代,是为海上守护女神。人间原形乃是"五代时闽王都巡检林愿的第六  相似文献   

18.
道教石刻造像是中国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现存道教石刻造像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几个省份。尤以四川境内居多。唐代是西部道教石刻造像兴盛时期。宋代道教造像多为精品。元明以后逐渐衰落,但余绪尚延。太上老君是造像艺术的中心人物,天尊、四御占重要地位,三官大帝和各类神仙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们充分体现了道教神仙信仰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道教神系演变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成都平原的树崇拜与道教关系探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所信奉的原始崇拜习俗之一.而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出土了丰富的树崇拜文物,不仅与神话传说中的记载相符,是早期社会分工留下的痕迹,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长生信仰的流行.从广汉三星堆铜树到东汉成都平原的摇钱树再到道教的长生信仰,可以看出原始自然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成熟宗教的信仰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宋代以来道教革故鼎新,形成了以雷法为核心的道法体系。北宋末天师世家的杰出代表,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雷法创立、兴盛的潮流中多有贡献。本文从史传考辨和思想解析的双重维度出发,梳理了张继先参同诸家学脉,开创龙虎山正一雷法的事迹,并依其著作,对融摄内丹心性学说的正一雷法思想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