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画是我国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山水画作为国画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派系,在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其艺术美的关键要素。也正是由于山水画的特殊意境,可以进一步丰富艺术作品内涵,受到广大艺术家的青睐和喜欢。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山水画在创作中,意境表现对于丰富山水画内涵意义较为深远。基于此,文章就山水国画中的意境表现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来探究意境的内涵和表现技巧,实现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国画的意境,其实就是画家描绘景物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国画中的诗性意境,往往能够让欣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国画是否具有诗性意境,同样成为了决定国画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此,国画中的意境成为了国画创作汇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山水画的创作,更追求诗性意境的构建。意境是国画的灵魂,意境的构建是所有国画画家共同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上千年来的积累与流传,我国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意境更佳。目前山水画艺术经过源远流长的发展,已经不单单为画作,而是与诗歌、词句、画作、书籍融为一体的绘画形式,属于世界文化界中的重要瑰宝。山水画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图画的精美,更是为了体现、表达出画家想要表达的某一种意境。本文通过讲述山水画表达意境的内涵以及当代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分析实现当代山水画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是在空间境象上表达了情绪。其意境营造离不开情感,一方面山水画的创作需要情感的投入,意境的构成需要靠情感的驱使;另一方面情景的高度统一才能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既是宇宙自然的世界,又是画家心灵的世界,这便是浸透宇宙自然精神的中国画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众多艺术瑰宝,其中,国画就是珍贵的瑰宝之一。国画流传至今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其中笔墨画是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代表元素,二者完美结合,相辅相成。国画创作中笔墨元素为何受到这么多文人墨客的喜爱,究竟应该如何用笔墨完美表达画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创作者应该如何提升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通过笔墨元素进行国画的创作,这需要创作者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6.
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和精粹,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国画艺术中所表现的意境美是区别于其他艺术最大的特征,这也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和浓缩。国画艺术中的意境美的表现形式复杂繁多,是历代艺术家们不断积累和探索的结果,随着不同时代的交替更新,意境美的表现技法也会作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国画艺术中的意境美是精神境界和物态艺术性的完美融合,使观赏者走进国画所创设的独特情境中,并与艺术家进行心灵深处的情感对白。文章对国画艺术及其特征进行阐述,并对其意境美的表现力和文化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前提,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核心。山水画的审美意境是由构图与笔墨这两种基本要素组成的,艺术家在意境表达的同时还要关注创作与鉴赏之间的关系,即要考虑到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审美需要以及审美的积极性,又要在画面中充分展现山水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国画精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宣纸和毛笔是国画创作的主要工具,其意境的表现形式主要依赖于墨的浓淡、笔的线条以及景物在宣纸上的位置。首先分析了国画艺术中意境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对意境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郝丹 《美与时代》2023,(8):18-20
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令人向往的幻境,运用有限的笔墨在无尽虚空中打造广袤空间。空白在山水画中起关键作用,与笔墨相衬,营造意境。虚之空白和实之笔墨共同构筑梦幻领域,引发观者遐想。学习和创作山水画时,空白不可或缺,与笔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因为空白源自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方式,留白的功效恰到好处,甚至在没有笔墨的情况下,空白与画面中的形象融为一体,营造了虚实映衬的绘画效果,塑造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通过对中国画中空白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它在表达意境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追溯了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的表现手法,探索艺术家如何借助空白营造意境,实现人们寻求心灵栖息之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1]。李可染主张山水画写生、创作得意境才可得其魂魄。这一美学主张正和一千多年前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美学命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荆浩的《笔法记》中所倡导的"六要"更是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意境营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远"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历代山水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不懈追求,就是对"远"之意境之美的追求,尤其是山水画中的"平远",更是他们的至爱.这主要是因为山水画中的"平远"之意境,与文人士大夫所钟情的老庄哲学精神境界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一种美学范畴,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超越了文字、线条、色彩之外而传达出来的一种"神",其中包含了经过主观情感折射之神,甚至会成为完全的主观之神。这种神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要画家悟道,必须"物我神游"忘形于身外。将其付诸笔端,意境就产生了,这时的山水画,既体现了玄学的玄,又开拓了美学的美。  相似文献   

13.
老庄之道的境界和表现,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有很深刻的内在关联。道家思想的介入,对中国山水画的风格、造型、用笔、色彩、审美均有重要的影响,确定了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风貌和价值,相当大地提升了中国山水画的品位及格调,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无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意境的营造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目标,它诞生于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留白"正起到这样的作用;空白处虽无笔墨,但与画面中的物象相交融,从而完成虚实相生的绘画意蕴,构筑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意境之美。以中国画"留白"这一特有表现语言在画面意境营造中所起重要作用为契机,展开对意境的生成、"留白"之作用的追溯探源,以及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留白样式的深入分析,试图为读者解析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家的艺术创作是如何在借助"留白"之形式完成意境营造的同时,进而达成其"可游可居"的"志道"之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国画山水中色彩的运用简述,对国画山水画色彩应用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叙述,对国画山水画色彩运用的文化影响因素,围绕两点进行分析:道家思想的影响,佛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对国画山水中色彩的运用及色彩在国画山水中的应用创新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在宋代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和构图技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山水画所营造的水墨意境富有文人情趣,将文人寄托于山水之间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后世流传许多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当中,画作当中所存在的意境之美和写意之美,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宋代时期山水画所传递的精神是作者的一种绘画艺术,其中包括了宋代山水画的创作元素,为后世的山水画奠定了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高校国画教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国画日益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校国画教学是传承国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与重要方式,如何在高校国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文章将就国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是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画种,历经了千年的沉淀。其中,色彩的灵活运用与高水平绘画技术的应用是能够体现出国画山水特殊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国画山水的作画过程中,不但要传承传统的色彩运用技巧,还要对其进行创新,使国画山水能够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基于此,分析色彩在国画山水中的发展历史,并对国画山水色彩的传统与现代运用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作独特艺术之一,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艺术瑰宝,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将山水画作的特点以及中华韵味彰显出来。中国山水画又称水墨画,其一笔一画都体现着画家的心境以及所传达的情感,其不单单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包含了满满的人文价值。而基于国画"六法"的中国山水画,借助其系统的理论进一步针对画作的内在精神、气氛以及构图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此,有必要就国画"六法"背景下中国山水画的具体艺术表现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长达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在艺术方面造诣深厚,受到过国内外艺术创作领域的多方面关注。作为文化发展的大国,我国的艺术历史文化传承要素众多,其中,国画写意山水画的创作就是较为优秀的一个方面,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以及新时期的发展背景,国画写意山水文化需要更加全面地发展与拓展,将新时代的发展思路与传统的艺术文化进行充分的结合,全面吸取优秀的艺术创作养分,促进自身的进一步提升。文章针对国画写意山水的历史传承方向与新时代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