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素描、速写是诸多绘画艺术门类解决造型问题的基础,它在造型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素描、速写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学生的造型基础能力问题。中国画专业造型训练也是通过素描、速写、线描的手段来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发展学生正确的艺术思维、正确的艺术观察力及判断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画面结构、人物结构、肌理结构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人物结构的分析能力。最终使学习者懂得形体表现能力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从而达到灵活、生动地表现自己所见到的和所想到的任何内容,达到艺术表现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历来以线条美而著称,线条是造型之根本,意蕴之灵魂。中国画的线描有着独特的形式美感,线描本身除了有造型状物的作用外,还有着独立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说,一张好的线描作品,单从线描本身来说,就是美的,就有抽象美感。  相似文献   

3.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国画主要是通过运用线条以及墨色的变化绘出一副画的美和层次感,线描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很强的塑形能力。对线条的把控,反映了一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以线造型也一直是中国绘画造型表现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孟强 《美与时代》2004,(1):26-27
线描写生是以线为主的造型方式,是一种造型基础和创作性写生训练,同时也是用线条表现情感训练的有效途径。其主要训练方法有结构性、平面性、创意性、概括性线描写生。  相似文献   

5.
用线造型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段,线与中国绘画有很深的缘分,中国传统绘画人物、山水、花鸟等都是以线为骨,以墨、色为辅的艺术样式。线的表现要符合刻画对象的质地要求,就是说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要考虑物象的性质。线描的课程在重视学习解决传统十八描笔法的基础上,应使学生掌握线的灵活运用,并能够融会贯通。中国画线描的创作应是采用写实性线描写生与半创作性线描写生相结合的方法,然后逐渐过渡到完全的线描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线造型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陈洪绶的卷轴人物画是以线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他的线条运用自如,表现力丰富,把中国画的线型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陈洪绶的线描是构成其"高古"艺术风貌的主要因素。陈洪绶以线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其线描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去研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7.
以线条为载体的意象线描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性。作为绘画、设计造型的基本手段,在二维平面上通过线条的交织并置可以抒发作者的艺术感受。通过对意象线描作为设计语言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对意象线描的理解以及作画时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衬景人物是在风景画面中点缀所占画面比例很小的人物风景画。衬景人物不仅表现了历史的时代发展,创造出动感和节奏美,在体现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进一步为画面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衬景人物依附着风景画的发展而逐步走向独立,在衬景人物的发展过程中,风景绘画中人物与风景是不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表达等关系,在一幅画面上,主体的表现不会因为衬景的出现而转变。通过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衬景人物的意义、人与风景之间的关系和在画面中的影响因素等研究,为我们在油画创作时安排人物与风景间的关系、人物与风景在画面的整体关系,衬景人物构图方法的影响因素以及衬景人物构图原则因素等,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表现效果得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唐代仕女画主要是描写宫中女性的闲散娱乐生活。从留传下来的作品可以看到,画面中对人物形态体貌、着衣打扮的描绘上,都带有轻艳、绮靡、细腻、以露为美的审美追求,作品中的仕女形象,其宫体特色也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步辇图》历来都被认为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从《步辇图》画面分析入手,分别论述了步辇的结构、人物的造型、宫扇的形状、画面的常识性问题及作品的艺术性与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步辇图》是否是阎立本的作品还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线描,是一种简洁直观的视觉艺术语言,它没有时间空间之分,随着历史的变迁,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然而线描,作为一种古老传统的艺术样式,源远流长。比如古罗马建筑上的绘画与浮雕,两河流域古老的线刻,古印度的宗教壁画,古埃及以及古希腊的雕塑等等,线描艺术无处不在,很早就开始传承。然而,只有在中国,无论是宫廷院体画师,还是文人雅士,民间画匠,都坚持用"线"作为绘画中必不可少的根基,推崇笔墨、骨法的运用,使绘画造型变化多样。后来,在技法上总结了一套概括为"十八描"的线描技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把线描艺术的魅力发扬到极致。  相似文献   

12.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画作展现出一种无形的张力和永恒的生命力。伦勃朗绘画创作题材极为丰富,他本人擅长肖像画、宗教画以及风景画,其中肖像画尤为出名。他的绘画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善于通过光影手法充分展现各种造型人物的轮廓,将画面中的非主体物巧妙地隐藏于黑暗部分,从而很好地展现画面的体量感,烘托出画面的整体气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语言是用线和造型,作画中实现用线和造型的相互结合,展现画中人物的形态美。造型就是对画的创造,用线就是画的语言。绘画中除去相关的色彩和技法,给人最直观的视觉就是画的造型。造型语言是在绘画语言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文章通过对工笔画名家何家英绘画中造型语言的解读,分析其中的艺术特性,展现了当代工笔人物画中造型语言。  相似文献   

14.
产品形态是物质美的载体,是由物质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和技术等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古代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不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美学包含了形态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设计所反映和沉淀的悠久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优秀创意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电影的美术造型是为影片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重要创作。美术师首先以剧本和导演创作为依据,充分应用形状、色彩、光影、线条等造型因素,创造并构成景物、人物、道具之间的造型关系。他是影片创作中第一个将剧本中的抽象文字和导演的意念化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并且与导演、摄影等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最终银幕空间形象化的影象。可以说没有美术造型的工作,就没有电影的影象。电影画面中95%的地方都可以有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介入。如果没有美术造型设计,导演会失去了场面调度的依据,摄影则会失去了构成影象的根本,演员也将失去展示…  相似文献   

16.
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徐显秀墓,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出土了大量彩绘壁画,以及陶俑、瓷器等文物。其中的壁画,造型丰富,人物形态逼真,画面布局合理。徐显秀墓室壁画保存完好,这对于研究北齐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水印木刻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这种在利用水的印制过程中所产生的韵味,是任何其他版画画种和绘画形式得不到的。可以说,水印木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画面上产生的那种"韵味"。集合创作体验和探究思考,最后总结出其"韵味"之美主要体现在"简约的造型、朦胧的意境、特异的印痕及魔幻的水份"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长生、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一个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反映,是特定文化的隐喻与表征。南阳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题材、造型和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东汉时期原始道教文化的浸润,所反映出的神仙思想与东汉社会原始道教在民间逐步积累、逐渐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画工笔人物的用线和造型在中国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具有造型严谨、刻画生动等特点,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很多工笔人物画家的著作都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灌溉,陶冶人们的情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笔人物画在技巧上有很大的变化,文章从用线和造型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并对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传承与发展,希望在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用线和造型能为艺术作品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20.
何家英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学西渐的创始人,其画风既有传统的清新雅致,又有很强的现代元素感,力求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即注重意境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和质感的刻画。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人物刻画借鉴了西方素描的光影和造型感,色彩里加强了颜色对比与融合,构图里仍采用传统的形式表现,画面强调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尤其是气氛的烘托,使其工笔里带有写意和油画的技法,及多种绘画风格与艺术性。他成古即今,保留传统民族情怀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先进思想,对青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承前启后开创新的画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