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昆明市太和宫(一名铜瓦寺)金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坐落于市东北郊的鸣凤山(又名鹦鹉山)上。1602年,云南巡抚陈用宾仿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在鸣凤山上也兴建一座太和宫,并全用青铜铸造主殿真武殿。崇祯十年(1637年),巡抚张凤翮将此铜殿迁至大理宾川鸡足山(铜殿毁于“文革”间)。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又在鸣凤山重建了铜殿,是为现存之金殿。金殿为方形,系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为纯铜铸成,重250余吨;殿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著名的仙山福地,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武当山道教官观都藏有各种珍贵文物,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御制"武当山玄天上帝圣牌"。该牌采用官窑五彩极品瓷烧制,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属于秦岭山脉,在湖北省西北部,原为均州古城所辖。据《武当福地总集》载: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乃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显化去处,道成归根复位,显名亿劫,同天地悠久,日月齐并。武当旧名太和,谓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武当山。武当周围八百余里,突起七十二峰,三十六岩横亘于长江、汉江之间。进入武当山区,只见高峰栉比,谷间幽邃,潭泉相映景色秀丽,胜似“五岳”,素有天下名山之称。武当山供奉“真武神”(原称“玄武”,因宋代、清代避讳,改称“元武”、“真武”),始于唐、宋元时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犹盛于明。明永乐年间。  相似文献   

4.
中武当,位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部的清江北岸,距县城50华里,是一处风景奇绝的道教名山。其地高岩耸峙,主峰“天柱”突起于天柱山顶,不偏不倚,直立万仞,犹如擎天巨柱。因与均州武当山主峰“天柱峰”异地同名,且道场兴盛,故有“中武当”之称。 中武当与武当道一脉相承,以供奉真武祖师为主。宫观建筑随山就势,殿堂大多数是用条石精工砌成,建筑形式吸取了当地土家族建筑风格,与汉族地区不尽相同。有些建筑临险而  相似文献   

5.
<正>太极仙山,碧玉流翠,武当胜境,紫气充盈。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高道大德、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齐聚武当,开坛论道,可谓道缘殊胜,可喜可贺。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海内外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良好的祝愿!国际道教论坛已成为全世界道教徒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道教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本次论坛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  相似文献   

6.
闻名中外的武当山,山峦起伏,层林叠翠,郁郁葱葱。有的奇峰突起,如斧劈刀削;有的峰峰相连,忽高忽低,如龙腾虎跃;还有昂首摆尾似巨大雄狮;更有一峰独立似鹤立鸡群。波澜壮阔,千姿百态。远山近景,美不胜收。武当山位于鄂西北部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背依苍茫千里的神农架林区,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方圆八百里,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高险幽深,气势磅礴,兼有五岳之雄、险、奇、幽、秀,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相传她又是我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神)的成道地,山名的由来,即“非真武不足当之”之意。自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均州太守姚简建五龙祠,揭开营建武当道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蜀国多仙山 ,在四川盆地西沿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就是一座秀拔群峰的仙山。瓦屋山海拔 2 830米 ,山体方平厚重 ,形如瓦屋 ,高矗云汉 ,神秘幽深 ,与峨嵋山遥相拱揖。远在周代 ,瓦屋山即已开发 ,流传至今的地名“周公河”、“易俗乡”即是明证。但由于明清以来被冠以“妖”名 ,从正史中删除 ,致使这座名山几乎被世人忘却。在此 ,我想考察瓦屋山道教历史的渊源。一、孕育五斗米道的沃土“原始的五斗米道 ,大抵从民间流行的巫鬼道演变而来。”① 张陵吸收巴蜀少数民族信仰而于鹤鸣山创道的观点 ,在学界几成定论 ,而瓦屋山区正是其从少数民族宗教…  相似文献   

8.
10月29日,武当功夫表演《武当——太极道》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世博局举行,标志着武当功夫正式进驻上海世博会,参观者将在世博园区内享受“太极”功夫盛宴。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道教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深厚的道教汉调,又有秦腔豫剧。武当音乐受此影响,从而形成似南似北,南北无间的混融色彩。三是清幽典雅的古乐风韵。明代钦选道官乐舞生张道贤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后,武当音乐无疑会增加宫廷古典雅乐的风韵。人们发现“武当韵”中保存了唐代大曲和宋明古琴曲的某些旋律形态和曲体风格。另外,自南北朝至清代,武当道乐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佛教文化因素,因而武当道乐又有佛道融合的宗教音乐风采。武当道教区别于其他道教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特定的信仰,即信仰“玄武”或“真武”。玄武信仰渊源于早期的…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宣言     
正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交流日益迅捷,文明进步有目共睹。然而,环境恶化、贫富悬殊、冲突战乱等问题也在困扰着人类。从传统中汲取智慧,乃返本开新之途。时值丁酉初夏,四海之云朋霞友,五洲之高道大德,共聚武当仙山,阐道德之真谛,觅济世之良方。道通天地,德贯古今,道教先哲在静观玄览中,体悟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因而历来秉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共生共荣。但是私欲和偏见会蒙蔽人们的本心,从而导致冲突与不公。  相似文献   

11.
天桂山地处太行山脉 ,距省城石家庄 80公里。位于东经 113度 31分 ,北纬 38度 4 2分 ,是我国北方著名道教山岳古观型风景名胜区。区内奇峰险峻 ,怪石林立 ,洞泉遍布 ,林木繁茂 ,云环雾绕 ,素有“北方桂林”之称。碑碣夹道 ,亭阁曲廊 ,绿树掩映 ,古有“北武当”之名 ,为道教清修之福地。历代吸引了不少修真践行之士 ,英雄豪杰之辈均来此修炼大道。明朝末年 ,崇祯皇帝出巨资派心腹侍从林清德在天桂山大兴土木 ,修建帝王行宫。殿宇雕梁画栋 ,飞檐翘角 ,红墙碧瓦 ,富丽堂皇 ,成为北方道教名山 ,是当时少有之景观。明亡 ,林清德 ,出家为道 ,开辟…  相似文献   

12.
正丹河从山脚下流过,宛如银色的飘带缠绕着珏山,呈现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不仅如此,珏山还是一处仙家宝地,自古就有"南武当、北珏山"之美誉。珏山在东汉时就被辟为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是北方的一座道教名山。珏山又名角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素以险峻、雄奇驰名,被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奇"。珏山还有"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述武当道教,系指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玄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教团。宋代以来,玄帝已成为民众普遍信仰的道教大神,故当忽必烈营建大都发现龟蛇时,就开始崇奉玄帝。元朝统一后,玄教宗师张留孙又积极向忽必烈引荐武当道士,所以,作为传说中玄帝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元代在武当山传宗的主要是全真派和清微派,两派都崇奉玄帝,并在武当修建了大量的玄帝宫观;这些宫观都属于玄教  相似文献   

14.
感悟苏东坡     
暑假旅游到蓬莱,在这传说为海上三仙山之一、神话“八仙过海”的地方,我意外地看到了苏公祠!虽然其格局不大,祠内仅存些诗文书法画像的碑刻,但是其“地位”不低,比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所在的位置都要高,与“八仙”蓬莱阁同处丹崖“仙境”之巅。据导游介绍说,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中写到五台山的地方不算多,关系最大的是第四回、第九十回;带上一笔的尚有第六回、第八十九回等。不过《水浒传》的主题、思想、人物都有积极干预现实的“入世”精神,而五台山却是佛教圣地、化外仙山,充满“出世”气氛。两者  相似文献   

16.
<正>八百里武当,云蒸霞蔚。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武当山不仅是闻名遐迩的道教胜地,还是我国著名的道茶之乡,道茶文化醇厚绵长。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境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历来为修仙学道者心仪神往的世外桃源。道经《玄天上帝启圣录》赞曰:"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  相似文献   

17.
彭县葛仙山葛仙殿为成都市已开放的十五个道教宫观之一,也是东汉时张陵创教所设二十四治(教区)的葛永璝治所在地。 葛仙山,又名葛家山、葛璝山、白石山、莲花山、道场山、上清山。位于彭县东北万年乡境内,距成都60公里,距彭县23公里。属莹华山支脉,主峰海拔1108米,面积达14平方公里。山形特异,众峰耸立,宛如莲花,故有莲花山之称。山中溶洞甚多,有“二十四峰、八十一洞”、“九妖十八洞”之说。溶洞幽深。  相似文献   

18.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贺龙元帅与武当道人──纪念贺龙同志诞辰100周年杨泽善早在三十年代的戎马生涯中,贺龙元帅曾在武当山养兵息马。在这里,贺龙元帅与武当道人结下了忘年之交。1931年4月20日,贺龙同志骑着一匹纯黑色的骡马,行装简便,亲率红三军进驻武当山。当时,以武当道总...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博物馆位于武当山脚下,是一座以展示、收藏、研究道教文物见长的专业博物馆,于2008年4月23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分设建筑艺术、道教造像、武当武术、宫观道乐、仙山名人、武当民俗文化等8个展厅,现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陈展珍品420多件. 走进武当山博物馆,浓郁的道教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拙朴的背景,悠扬的道乐,异彩纷呈的珍品文物,让人目不暇接.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质地不同、造型各异的神仙造像.武当山神仙造像以玄天上帝神系为主,涵盖其他道教神仙和历代武当高道,品类丰富,特色鲜明.这些造像的铸造时代从唐、宋、元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和民国年间,质地既有金、银、铜、铁,也有玉、石、砖、木、泥、纸等,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等级之高、体量之大、工艺水平之精,时间跨度之长、文化内涵之丰富,皆为他处所罕见,堪称中国古代造像艺术的宝库,具有独特的宗教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