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波 《佛教文化》2010,(3):68-69
<正> 我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种种原因救治延误,最终撒手人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亲亲味了何谓"爱别离",最终与"死亡"握手为友。一切仿佛昨日刚刚发生。我还记得恰好谈论着人生的"生老病死",谈论着佛陀指出的生命的光明和超越,沐浴在一种愉悦之中。忽  相似文献   

2.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3.
刘行 《天风》2014,(3):I0001-I0001
<正>《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中开展了关于"2013年个人年度心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身轻,心却不堪重负,有人"身累"心不"累","累"并快乐着;有人"累"有回报,也有人"累"而烦乱,不得法、不快乐,更谈不上回报了。"身累",大多是压力,为"吃、穿、住、行"奔波之累。但世上大多数人还是"心累"。"心累",有的是源自情感,家庭、婚姻、不良情绪;有的是太过计较,小肚鸡肠;有的是贪恋钱财,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参提前6:10)。"人生无处不挣扎",看来,不累的人还真的难找。  相似文献   

4.
渊声 《天风》2010,(11):63-63
<正>问:我信主已经多年,有一事想请教,即是否要奉献十分之一的问题。我听了不少道,传道人对此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说那是旧约的规矩,新约信徒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也有人说,"十一"奉献是神一贯之要求,不足"十一"就是对神之物的偷窃!请问,哪一种说法更合真理?此外,这"十一"奉献款可以由我支配吗?还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5,(10)
<正>对于东方文明之象征——儒、释、道的精髓,有人概括为"生命之学",有人概括为"和文化",有人概括为"包容精神",有人概括为"内求修身、克己谦让"之理念,如此等等,都有启人哲思之益。比丘本性今拟以"大善"来统合东方文明,尤其东方文明中的伦理与道德,即东方文明是教人舍恶从善之道,是关于善的追求与实践之道。在东方文明中,善,是天地宇宙之理,是人性人心之本,是一切人生存生活的立身处世之基。善,是东方文明的核心精华,是东方伦理道德的制  相似文献   

6.
夏海燕 《天风》2009,(6):52-52
不少传道人认为,我是神的仆人,应当讲究生活简单,打扮朴素.况且事工忙碌也没精力"装饰"自己外表.也有人认为,那是"属世的外表",甚至将此嘲笑为"粉饰的坟墓"!所以,一些传道人(包括义工)不注意外在形象,在台下不注意仪容的,即便在讲台上也有人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如领带系歪的有之,纽扣错位的有之,衬衫染渍的有之,裤管高低的有之,甚至坐在台上掏耳屎、挖鼻子、随地吐痰的也有之!  相似文献   

7.
虫唱     
去药店的路上,与一个卖蝈蝈儿的汉子擦肩而过。毒日头下,他挑着两座闹嚷嚷的山,引得路上几个小孩子拽着大人朝他跑。我本无心购买他的货物,却倏然想起了一个怪怪的名字——"驴驹儿",兀自笑出了声。"驴驹儿",是我冀中老家对  相似文献   

8.
袁磊 《美与时代》2004,(4):12-14
<人间词话>指出:诗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为"有我"之境;张先<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为"无我"之境.艺术创作也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郑板桥一竹画,曾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有我"之境;旧俄罗斯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无我"之境.<人间词话>还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概念作了更深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柳记     
正陈寅恪先生的书房叫"寒柳堂",有人说他爱柳,我倒是想当然觉得与柳如是有关。先生穷十年之力为柳氏作传,又以"寒柳"自况,应该有着深刻的含意,是向柳如是的侠胆豪心家国情怀致敬?不得而知。倘若这两位处于同一时代,成为莫逆之交也不足为奇。事实上,柳如是也爱柳,在她的诗词里,  相似文献   

10.
一种好心态     
正斯诺克达人奥沙利文告诉记者:"我做的每件事都像是额外的奖赏——我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证明什么,这是一种好的心态。"诗人赵楚《在成都——给柏桦》一诗中有这样几句:"诗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是如何扮演好德高望重/是如何悄悄享受成熟而不害羞。"翻来覆去地向人证明自己,实在是很辛苦的事。可悲的是,我们每个人几乎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自略微懂事开始,就不停地证明"我行""我比你行",直到老了,有人激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还要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像妈妈     
在我的一生中,常常会听到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我听到这话并不在意,因为我压根儿就不相信。15岁的时候,每当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我总是这样回答:"不,我不像她。她是大人,而我不是。"毕竟,为什么要说一个十几岁的少女长得像妈  相似文献   

12.
黄建跃 《现代哲学》2017,(5):114-119
先秦儒家的"自我"观念包含三重面相:作为生物性存在的"自然之我",作为社会性存在的"应然之我",作为道义性存在的"超然之我"。"自然之我"主张满足个体正当欲望和物质需要,蕴含权利意识的萌芽;"应然之我"要求个体承担共同体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在群己关系中成人成己;"超然之我"倡导个体加强修养向君子人格与圣人理想趋近,担纲儒家之道。明晰先秦儒家包具三重面相的"自我"认同框架,有助于廓清原先的诸多错识。  相似文献   

13.
张玲  吴新望 《天风》2020,(1):6-7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参腓3:13-14)经文:腓3:12-14站在新一年的新起点,智慧之人会盘点过去,规划未来。对基督徒而言,我们相信一生的年日都在神的手中,那我们该如何珍惜神所赐的光阴?如何在有限的年日做好当做之工?使徒保罗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真诚劝勉我们:"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  相似文献   

14.
末芥姊妹  渊声 《天风》2010,(6):63-63
<正>问:当教会中人们遇到一些难处,请求他人为其祈祷时,有人喜欢开一些所谓"属灵的处方",如有人会这样说:"神对我说了,你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得主的喜悦,这样有病会好、有难会过……"我很困惑,难道神真的对他说话了?末芥姊妹  相似文献   

15.
新闻聚焦:前一阵子,陕西"北大才子"卖肉事件曾在全国炒得沸沸扬扬。2004年新伊始,广西又爆"重磅炸弹":家住南宁市济南路的一名叫江涛的"北大才子",因失恋和工作失意,"沦落"街头靠拾垃圾度日。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有"心理障碍",也有人为他"痛惜"……特别关注:身为北京大学本科生、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江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走上"捡垃圾生涯"的?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挫折"?他还能走出"低迷"吗?记者于2004年2月上旬对此事件进行了追踪采访。  相似文献   

16.
周宏伟 《天风》2017,(3):18-19
这是发生在本人身上一个真实的见证。2013年4月28日的晚上,生死攸关,惊心动魄,但上帝保护,化险为夷,让我见证生命奇迹! 一、难产出血,惊险万分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但在我的记忆里犹如昨日。2013年4月28日晚上11点多,我被妻子的惊叫吵醒。“宏伟,不好了,我出血了。”  相似文献   

17.
人微言不轻     
利未 《天风》2010,(6):64-64
<正>俗云:"人微言轻。"而我则要说:"人微言轻",即地位低下者说的话常不为人所重视,所以往往有人以自己为"人微",即便有说话的空间和需要时,也会选择沉默。可是,人微者一定言轻吗?我看未必。圣经记载,亚兰国乃缦元帅之妻的小使女,其身份极其卑微,是亚兰人攻打以色列人时被掳而来,她沦落异邦、寄人篱下,为人奴婢,但没有因此自怨自艾,轻看自己。她深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在"我思故我在"这个著名命题中规定"我"就是"我思",意指一个纯思维的实体,并以之作为其哲学理论体系的阿基米德点。对于该命题的含义和是非,哲学史上存在着复杂的争议。本文采取语用调查的方法,对笛卡尔在其著作中使用"我"这个词语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梳理,得到如下基本看法:在笛卡尔的著作文本中有两个"我",一个用作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笛卡尔本人,在叙事中实际发挥着指代行为主体的作用,为实践之"我",另一个被动接受笛卡尔的思辨规定,表示实体性的我思,为理论之"我";前者可以用"笛卡尔"这个普通专名来替换,或跟该专名合并使用,后者则不能这样;前者的使用一向清楚明白,后者的含义则始终令人费解。因此,如果哲学真要找寻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起点,实践之"我"肯定优于理论之"我"。  相似文献   

19.
《大般涅槃经》"常乐我净"这一佛学命题的佛教美学意蕴在于:"常",指涅槃性境恒常不易;"乐",舍离世俗、臻于涅槃的"根本乐";"我",精神"大自在"、所谓绝对自由之"本我";"净","大净""本净"的佛国本善本寂。"常乐我净",指"大涅槃"的至臻圆境,是一种关于涅槃之"美"的佛理阐释。  相似文献   

20.
单渭祥 《天风》2018,(10):15-17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经文:提后4:7;诗116:15 今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追思傅先伟长老的嘉言懿行。傅长老是沐恩堂的长老,所以,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傅长老的亲朋好友聚集在此,深情缅怀他,是有特殊意义的。我有幸在傅长老身边学习并与他一起同工近十一年,欣赏和学习到他身上许多宝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