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近几年来,主体客体的关系问题能否成为哲学基本向题,是哲学界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笔者既不赞成“哲学基本问题应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取而代之”的主张,也不赞成“主客体关系问题并非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断,而是认为主客体关系问题应该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要弄清主客体关系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必须首先明确主客体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主体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认识、选择和改造客观事物能力的人;客体则是作为主体在实践中认识、选择和改造对象的客观事物。从外延来说,主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华南师大哲学所联合举办的西欧中世纪哲学讨论会,于10月下旬在广东召开。来自全国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出版社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具体提出并讨论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中世纪哲学的历史范围如何划分,通常所说的“黑暗时期”是指哪一阶段;(2)中世纪哲学包括许多基本内容(如两个世界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科学与神学等等),其中贯穿的主要问题或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3.
区分物质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就是把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运用于观察社会。有人认为,从理论上把握物质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的联系,是一个与哲学基本问题完全不同的问题;把哲学基本问题运用于社会,仅在于规定存在和意识的关系。所以,为了正确地理解物质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之间的联系,必须首先指出,上述看法是有问题的。有些作者说,物质和存在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把从物质引伸出来的领域归结为观念。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哲学之思:趋向、性质与意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穆 《哲学动态》2004,(5):17-20
如果说,哲学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之思的话,生态环境哲学则是在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这一当代生存困境而引发的关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思.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生态环境哲学之思的基本问题和内容展开.  相似文献   

5.
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却长期被简单化处理的问题.以往我们常将德国古典哲学等同于黑格尔哲学,甚至直接等同于其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也被化约为对黑格尔哲学不同部分的肯定或否定.例如,马克思的自由观念长期以来就被简化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事实上是将黑格尔的"认识"概念作简单的"唯物主义"改造,抽象地表达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而要揭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必须避免这种简单化,承认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杂性以及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在多个层次和多个部分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直接改变了自由问题的提问方式,从世界如何因自由而成为可能的问题,转变为世界中的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对自由问题探索过程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元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主体与客体同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有的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古代、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的说,“在当代,思维和存在这个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即使在当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仍然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象和出发点的讨论,在1990年继续进行,现将讨论情况概括如下。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观点 有的同志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全部旧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一种哲学的基本问题必须是揭示了这种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矛盾并能够体现其根本特征的问题。人和世界、人和环境的矛盾,或者说主体和客体的矛盾是马克  相似文献   

8.
走出价值哲学的理论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哲学在国内曾经有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一度成为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是,国内价值哲学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研究目标上与具体人文学科相脱节,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摆脱知识论思维方式的束缚.由于这两个缺陷致使价值哲学的研究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价值哲学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与具体人文学科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重新梳理价值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探索价值思维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成为具体人文学科思考价值的一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991年4月、5月,广东省哲学学会先后召开了两次主客体问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广州地区的部分哲学理论工作者就主体客体及其关系、主体客体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主体性原则等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在这两次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这一组笔谈予以发表,以期引起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推动主客体问題的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学哲学以西方意识哲学作为元哲学并藉此建构了医学哲学的理论体系。在意识哲学的言说中,没有为身体感受留下空间。身体哲学关注身体本身和身体感受,更具有适合作为医学哲学之元哲学的学术身份和地位。身体范畴是标志生命体整体存在的最基本的、最深刻的医学哲学范畴。健康和疾病的一般问题本质上是属于身体哲学场域的话语,病患感受是患者身份的标志,对身体感受的诉求是患者的基本表征。身体健康与身体感受的一般问题是医学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基本范畴。近来有些同志著文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主客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以下简称赖文)一文中,着重阐述了认识的客体方面,并论及了哲学基本问题与认识的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对此,我想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以求教于赖金良和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苏联哲学界对社会认识问题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专著日益增多,涉及面也较广,下面仅就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介绍,供感兴趣的人们参考。一、社会认识的类型苏联学者认为,就一般认识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认识,社会科学认识和技术科学认识三种基本类型。但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科学认识的整体化。然而认识的整体化特征也并非抹煞不同领域认识的特殊性。他们认为,社会认识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特殊关系,依其同人类的不同关系及其与不同活动类型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社会—哲学认识类型苏联学者强调指出,社会—哲学认识类型是社会认识的最  相似文献   

13.
《现代哲学》1998年第4期发表了朱宝信先生的《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诸形式》的文章(下称“朱文”),该文指出:“哲学改革近二十年来,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值得一提的成果是: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传统提法牢固地位受到了动摇,哲学基本问题的可变易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论者赞同。”和“朱文”的这种看法截然相反,笔者认为,哲学改革近二十年中最大的失误,哲学的贫困、落后,就表现在哲学界不少人对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由原来的没有弄懂(突出的表现是不解释思维和存在在总体上是什么关系,并把思维与存在同…  相似文献   

14.
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意向性问题是当代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成为人们考察意识经验的一般结构乃至生命的同一性、“我”、意义等问题的枢纽。自布伦塔诺(F.Brentano)明确地提出意向性是区分心智(mental)现象和物理现象的标志以来,意向性问题受到了现象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实用主义等不同哲学流派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开辟了对经验、主观性、“我”-世界关系、身-心关系、认识论、认识论与存在论的关系、意义等传统哲学核心问题探索的新局面,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主题以及有待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而予以批判地"反思"。哲学的"反思",并非一般意义的"对思想的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的思想活动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思想的前提批判是相互规定的: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心学释义--道教哲学之于陆王心学的一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心学的历史形成过程的考察,认为心学概念最早是由道教提出的,然而心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出现在禅学中,之后才有了陆王心学的发扬光大.但是,心学对心、性、理关系的论述,同初唐成玄英的重玄学基本一致,这说明,中国哲学在由对客体的考察为重点转向对以主体的考察为重点的过程中,道教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重玄学之于禅学,白玉蟾之于王阳明,都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现代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分析了儒释道心学各自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局限性,认为中国古典哲学从南北朝至明的发展,是主体性观念日益突出的过程.道教哲学与现代哲学,在基本内涵上,具有较儒佛更大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7.
哲学基本问题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编辑部、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和《学习与探索》编辑部联合召开的哲学基本问题座谈会,于9月14日至15日在哈尔滨市举行。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该市的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的哲学工作者二十余人。会上围绕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几个理论问题——存在概念与物质概念、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与波普的“世界3”,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中提出的一些主要论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深入讨论实践标准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对主体和客体问题的讨论,这对于促进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对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范畴体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精神与物质和主体与客体 自然界经过长期发展出现人类并因而出现精神现象以后,便出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对于人类来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物质与精神这两个高度抽象的概  相似文献   

19.
哲学基本问题一向被认为是先于一切、高于一切的问题,但这些年来人们接触到了较多的西方现代哲学流派,发现他们并不怎么谈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于是就开始怀疑它是否依然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本文将就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和当前的争论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论释主体与客体互相关系的辩证法,应以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解决为前提。所谓主体与客体的问题,实际就是实践活动中发生的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问题。只有承认精神是物质某种方式的反映,才能正确处理实践中的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获得实践的成功。所以,在哲学上,不能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谈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更不能离开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来谈主体的能动性。近年来,哲学界有人虽然使用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概念,但是却主张“超越”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