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胜利 《心理学报》1996,29(3):268-276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特点;并运用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再归因训练。结果表明:小学生把课堂成就归因于努力、策略、能力、基础、兴趣、目的、难度。教法、心境和家境等10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除家境外,均在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中存在显著的差异;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倾向,增强其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归因理论的发展,关于归因过程的研究已深入到许多社会问题中,一个专门用于教育问题的模型是韦纳(Bernard Weiner,1971,1974)的成就行为的归因模型.本文将介绍韦纳的模型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探讨学生归因前提,并且着重于教师对学生成败因果关系知觉的影响.最后,本文将讨论几点教育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近年来西方归因理论日益受到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视。在心理学报刊和心理学教学工作中时而有人提出美国归因理论为什么只着重研究能力、努力(内部)和任务难度、运气(外部)等四个原因,并对美国当代著名归因理论心理学家韦纳只研究这四个原因提出质疑。关于这个问题韦纳在其近著《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一书中已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董圣鸿  张璟  熊红星 《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Weiner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成功时更多地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原因,失败时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外部原因。继Weiner之后,西方学者在成就范围内对成败归因进行广泛探索,研究表明,学生不仅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而且成败归因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上也存在差异。我国大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与西方是否一致?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归因理论的研究大量集中于成就归因范围,人际交往范围内的归因研究就更少。为此,本研究采用MMCS归因量表,对我国大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了193名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对学习不良和非学习不良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进行了对比,并考察了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学生和非学习不良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有明显不同,与非学习不良学生相比,学习不良学生较少把学习成败解释为内部原因,而更多解释为有势力他人的控制。学习不良学生在成败归因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另一方面,本研究显示,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的学生才更有可能具有深层型学习动机,采取深层型学习策略;而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可知因素的学生,不大可能采取成就型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6.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不少的心理学家运用这个理论,进行了激发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所谓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信息理论。说到归因理论,不能不提到美国心理学家韦纳(Weiner).他和他的助手用归因理论来解释个体的成就行为。但认为,有许多因素可以解释成就行为的结果。一般地来说,可把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归结于个人的能力、自己所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仁生 《心理科学》1997,20(5):461-463,470
1问题归因训练与归因理论的其它研究一样主要是在成就领域内进行的.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动机的变化.动机的变化则对行为又有直接影响。那么,归因上的变化就应引起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而这种新的行为又舍改变归因.根据归因理论,在成就背景中,学生舍利用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这种归因会引起期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其成就行为。新的行为又会引起新的归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或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提高学习动…  相似文献   

8.
归因理论重视社会对人的影响,认为如果忽视社会的影响,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就不可能。同时,归因理论的研究已发现了个体行为的前因和原因对个体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规律。这就使得从个人的归因(原因推理)预测其情感和行为,以及从人的情感和行为反推人的归因成为可能。然而,这些理论和规律是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我国大学生成就归因和教育工作的适用性,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奠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的成败归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1958年,海德(Heider)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人的行为必有原因,每个人都会化力气去寻找行为因果性,进行归因。如果认为行为由外部因素引起,叫外部归因。认为行为由个人内部因素引起,则叫内部归因。1971年。美国的韦纳(B·Weiner)提出了成败归因的模型。他认为,人们往往把成败行为归因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等四种因素。其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在因素,任务难度和机  相似文献   

10.
动机归因理论在成人学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进程的推进,成人学习者的继续学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学习障碍,成人学习者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的归因倾向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本文以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为基础,将着重阐述成人学习动机特点、成人学习动机归因中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成人教育者出发提出促进成人学习者恰当归因的建议,从而促进他们学习动机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李林  刘建榕 《心理科学》2004,27(5):1248-1250
对71名彩票中大奖者的成就归因进行研究,发现在博彩这种特殊情境中,个体归因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个体把成就首先归因于运气,其次是努力、能力和难度;第二,中大奖者对他人博彩成就也首先作运气归因;第三,虽然把成就作不可控的运气归因,但所有中奖者都表示今后将继续参与博彩行为。本研究提出,在对某一具体现象作归因研究时应关注情境的特殊性和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的意义与目的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各种行为结果总要进行原因的解释或推断,这是人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的基本需要。人对行为的理解大体上归为三种:有时将它归因于外部原因(如环境、情境、他人的言行、诱因刺激等);有时归因于本性或内部状态(如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信念、价值观、性格与能力等);有时归因于两者的结合(即内外原因的结合)。研究这种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称之为归因理论,它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等提出的。把归因理论应用到教育上,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并提出“控制点”有罗特和韦纳等人。所谓控制点就是自己所知觉、所承认的控制个人行为及其成败结果的内外力量的位置所在。它是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有责任的认知倾向。罗特认为,有些人  相似文献   

13.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2,25(6):757-758,724
1 前言  学习是导致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一个人终生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进入 90年代以来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成了教育心理学新的研究课题 ,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 ,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往众多的单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然而单个探讨其中的某一个影响因素 ,所得的结论难以比较和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是将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SchellDF对自我效能感、归因和阅读写作成绩作过研究 ;而Zim…  相似文献   

14.
小学儿童考试成败归因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归因(attribution)即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则是研究归因问题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是当代一种从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大量研究证明,该理论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例如在教育和行为治疗过程中,鼓励个体将成功适度地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因素,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其自尊、自信和毅力.因此,很有必要在我国加强对该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阴山观中学随机抽取的293名学生进行学习倦怠以及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发现:(1)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2)中学生在归因方式上采用内归因方式的人比较多,即将自己的学业成就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3)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并不严重(4)三个变量及各维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找出有利于缓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归因方式和利用好社会支持系统来改善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内在动机定向、掌握目标、内部归因、自我监控学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正相关,而外在动机,外部归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负相关,同时回归分析揭示,学业自我效能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预期因素.(2)学业自我效能与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内在因素,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它各种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起到一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研究表明:1.学业成就动机与学业成就有显著正相关。2.中国中学生理想的归固模式为:努力、方法、能力、教师、家庭环境、任务难度、运气。3.用努力归因与现实归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水平,改善其成就行为;实验情境的训练效果能够很好地迁移到实际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罗特(J.B.Rotter)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一译“控制点”)理论和以韦纳(B.Weiner)为代表的归因理论激起了我国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有关的介绍与研究如雨后春笋,这些论文与报告大多肯定了这两种理论、特别是韦纳的归因理论框架的有效性,都承认归因作为一种认知变量,对人们的行为、情感等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甚晚,关于归因测量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展开,因而还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学绩组学生的师生关系、成就目标定向水平均显著优于低学绩组学生;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学生的师生关系显著优于低分组学生;(2)在学业归因方面,师生关系高分组学生更倾向于将学业成功归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而低分组学生则更倾向于将学业失败归为外部因素;在人际归因方面,高分组学生倾向于对成功做双重归因,而低分组学生则更易于对成败做外部归因;(3)掌握目标定向、学业成绩及人际内控对师生关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学业外控对师生关系和掌握目标定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掌握目标定向通过学业成绩显著影响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邢淑芬  俞国良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11,34(5):1079-1084
以103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后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在遭遇失败后表现出无助取向的反应模式,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倾向于采取防御性的失败归因策略,将失败更多地归因于测试焦虑,但其对能力因素的归因仍高于努力组和控制组,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更多地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3)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自我设限倾向,他们报告更多的测试焦虑,并缩短后测的做题时间和更低的后测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