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次讲了领圣体圣血前的部分,即天主经、擘饼、体血混合和和平亲吻礼,作为领圣体圣血前的准备阶段就基本结束了。现在我要讲的是领圣体和圣血的部分以及领圣体圣血以后的部分,直到弥撒的结束式为止。现在讲恭领圣体圣血的问题。根据祭祀的意义来看,弥撒圣祭的性质是一种感恩祭,作为这种圣祭的祭品即吾主耶稣的圣体圣血,是应当由主祭和辅祭人以及参与这一圣祭的众教友来领受的。因此领圣  相似文献   

2.
圣体圣事是吾主耶稣亲定的圣事,是教会中至尊至大的圣事,是吾主耶稣的天主性、人性、灵魂、肉身、宝血真实地隐藏在面酒形内。圣体是全体基督信友的生命食粮,因为其它圣事只赋圣宠,而圣体圣事则赋圣宠的根源,即耶稣基督将自己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食粮要我们去领受。领圣体一般都是在感恩祭中,教友们在主教、神父领圣体后,由同一的感恩祭中领受主的圣体,表达了对感恩祭的完整参与。所以,教友们所领的圣体应是在自己亲自参与的弥撒中所祝圣的,如没有什么阻碍,教友们应在参与弥撒时领受圣体。若有正当理由,弥撒外有要求领圣体的教友,…  相似文献   

3.
2.正祭礼在主祭人念过序经和圣三颂歌等经文之后,接着开始正祭礼,主要内容是成圣体、圣血。这一部分是整个弥撒的中心。因为弥撒的圣言部分是为圣祭部分作准备的,而圣祭部分的核心就是感恩祭的成圣体和成圣血,並以主的圣体、圣血作为修好大祭的牺牲和养育我们灵魂的神粮。所以这一部分称为正祭礼,也就是弥撒的规定部分。弥撒的其他部分随周年瞻礼改变,正祭礼一般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4,(7):4-5
基督圣体圣血节是天主教的一个重要节日,由原来耶稣圣体和耶稣宝血两个瞻礼合并而成。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包括举行成立圣体圣事的弥撒庆典、朝拜圣体(祝圣过的酒和面包)、恭游圣体、感恩圣祭等。图为6月22日西安教区主教座堂庆祝基督圣体圣血节。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的中文“弥撒”一词,源自拉丁文Missa的音译,亦称为感恩祭。它是教会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徒生活的重要内容。弥撒的中心是成“圣体”,即将象征耶稣“肉体”和“圣血”的薄面饼和葡萄酒,在弥撒祭献中经过神职人员的祝圣,使之真正成为耶稣基督的“圣体”和“圣血”。所以天主教又把弥撒祭献称为  相似文献   

6.
上次讲过了弥撒正祭礼的成圣体和成圣血部分,现在我们开始讲正祭礼的成圣体、圣血以后的部分。主祭人跪下朝拜圣血之后,站起来伸开双臂默念五段经文。第一段经文表示教会在弥撒中第一次奉献吾主耶稣的圣身宝血作为献给圣父的无玷牺牲。在此以前的奉献,都是这一中心祭献礼的前奏,现在的奉献才是弥撒大祭的核心部分。接着念的第二段经文是祈求天主接受我们的祭献,一如接受耶稣基督在加尔瓦略山上的空前伟大祭献一样。  相似文献   

7.
弥撒圣祭是吾主耶酥所建立的祭礼,用来重新奉献他十字架上唯一的祭献,使世世代代所有的教友,都能藉著这至尊至大的祭礼,献给天主与他相称的祭品——耶稣的体和血,以补偿自己的罪过,同时藉著领圣体,得以与耶稣亲密地结合,且与参与圣祭的全体教友及整个教会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上次讲了正祭礼中成圣体、圣血以后的五端经文中的前三端。现在我们继续讲其余的两端经文。前三端经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给圣父奉献耶稣圣身宝血作为牺牲的空前大祭,求主收纳我们与耶稣基督一起奉献的圣祭,并求主赐与参与此圣祭而恭领圣体的众信友获主降福。总之,这三端经文都是关于直接参加圣餐礼并将领受圣餐者的经文。而第四端经文的内容,即求主恩赐炼灵早登天国,据某些人的看法,似乎圣祭礼在此有所间断,其实耶稣基督当日在加尔瓦略山上的大祭以及目前在弥撒圣祭中  相似文献   

9.
我们广州石室圣心堂已恢复两年多了。我是在石室圣堂恢复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来圣堂听弥撒的。作为一个真正的天主信徒,十多年没有听弥撒,没有办告解、领圣体,心情是痛苦的。我们今天能重新过正常的宗教生活—望弥撒、领圣体,在弥撒圣祭中高唱赞美天主的歌,使我们的教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因此,我们衷心感谢天主,感谢党。现在,我谈谈自己在圣堂恢复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天主教的礼仪□勒依●天主教的礼仪以“弥撒”为中心。教会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祭典,奉献耶稣的圣体圣血,以不流血的方式重行基督在十字架上对天主的祭献礼。弥撒都在教堂举行,教堂被视为天主的圣殿。每座教堂建成之后,都要举行隆重的祝圣礼仪,教堂从此成为举行礼仪的...  相似文献   

11.
圣体圣事是吾主耶稣亲定的圣事,是教会中至尊、至大的圣事,是吾主耶稣的天主性、人性、灵魂、肉身、宝血真实地隐藏在面酒形内。圣体是全体基督信友的生命食粮。因为其它圣事只赋圣宠,而圣体圣事则赋圣宠的根源,即主耶稣基督将自己作为我们的生命食粮要我们去领受。领圣体一般都是在感恩祭中,教友们在主教、神父领圣体后,由同一感恩祭中领受主的圣体,  相似文献   

12.
一、弥撒的意义弥撒(Missa)一词在西方指弥撒圣祭。该词来自弥撒结束时遣散教友所用的一句话,即ite,missa est。弥撒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望教者弥撒,第二部分称为教友弥撒.在某些东方礼仪中,在教友弥撒开始前,至今还包含有遣散望教者的话。教友弥撒主要是感恩祭(eucharistia),但是在此以前的望教者弥撒部分中,所念的经文和天主的圣言,与后者却是密切相连的。在旧约时代,天主的子民举行集会时,总是先宣读天主的圣言,然后举行圣祭、该圣祭既宣告了天主圣言所带来的救恩,又表达了全体子民恭聆圣  相似文献   

13.
今年正逢上海教区张家树主教九十华诞。六月二十日(主日),张主教在徐家汇大堂亲自举行谢主弥撒。二千教友来堂恭与圣祭,数十位青年教友在弥撒中唱经,弥撒后由连国邦神父举行圣体降福,并领唱谢天主经(Te Deum)。礼毕出堂时,每个与礼者分得一张彩色精印的圣像作为纪念品。接着在大堂更衣所楼上大厅举行集体庆祝茶话  相似文献   

14.
耶稣圣体瞻礼来到了,我们满怀着感激、喜悦、热爱的心情,欢庆这个圣节,纪念耶稣在受难前夕吃晚餐时所留给我们的一个无限伟大、神圣和爱人的厚礼——耶稣圣体宝血。圣教会文献关于至圣圣体奥迹教导我们说:“我们的救主,在他被出卖的那一夜,在最后晚餐中,建立了他的体血感恩祭献(弥撒圣祭),藉以永留十字架的祭献于后世,直到他再度来临(世界末日),并把他死亡复活的纪念,托付给亲爱的净配圣教会。这是仁慈的圣事、统一的象征、爱德的联系、逾越宴会,在此以基督为食物,心灵充满恩宠,赐给我们将来荣福的保证”。(礼仪宪章47)这一段话充分阐明了至圣圣体圣事的无穷奥义。  相似文献   

15.
天主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外在礼仪形式的宗教,在举行教义所规定的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圣体、神品、终傅、婚配、告解)的时候,都有不同的礼仪形式。但这七件圣事中,最重要的是“圣体”圣事。圣体圣事就是通常所说的“弥撒祭献”,由具有神品的神父或主教主持。现在举行圣洗、坚振、神品等其他圣事时,通常都是在弥撒礼仪中进行的。 圣体圣事是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前,与门徒们一起举行最后的晚餐时所建立的圣事。玛窦福音记载说:他们正吃晚餐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去吃罢,这是我的身体…  相似文献   

16.
福建闽东教区去年有阮国璋(福安人)、占思禄(宁德人)两位修生在佘山修院毕业,经张实之主教批准,于6月24日在佘山圣母大堂荣晋铎品。福安、宁德两县市爱国爱教的教友莫不欢欣鼓舞。福安城关教友在县宗教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派专车到三沙古镇码头迎接新铎阮国璋。7月2曰(主日),新铎在城关主教座堂举行首祭五六品大礼弥撒,参加圣祭的教友达700多人。张主教身穿主教服参与大礼,并在弥撒后举行了圣体降福。  相似文献   

17.
北国阳春,风和日丽,哈尔滨的神长教友愉快地迎来了1982年耶稣复活佳节。今年来过复活节的教友,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云集哈尔滨市主教座堂,参与圣主日和复活节的活动。“圣枝主日”上午八时,神父祝圣了松枝,有些松枝还缀上彩花,五百多教友领了圣枝。之后,神父率领仪仗队,在“贺三纳于至高之天”的歌声中,敬擎圣枝,举行了圣枝遊堂,热烈欢迎吾主耶稣降临圣殿。“建立圣体”日,为方便教友,不误生产,晚六时举行了弥撒圣祭,弥撒后进行圣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各教区主教、教区长: 为能深化教会所有成员对圣体圣事的认识,增进对"圣体圣事是教会生活和传教事业的源泉与颠峰"的理解;激发和巩固所有基督徒对圣体的敬礼和热爱,圣教会决定自2004年10月10日至2005年10月29日,为普世教会的"圣体圣事年"。 当今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说:"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若6:51)是唯一能够满足各个时代和世界每一个角  相似文献   

19.
正3月19日,时逢圣若瑟瞻礼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举行大礼弥撒,以此庆贺中国主保圣若瑟瞻礼。大礼弥撒由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主持,沈斌主教、"一会一团"全体神父参与共祭。马英林主教在弥撒圣祭证道中说,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行感恩圣祭,庆祝普世教会的总主保和中国教会的大主保圣若瑟瞻礼,一是要学习圣若瑟谦卑、服从的精神,全心全意忠诚于天主托付的使  相似文献   

20.
弥撒(Mass),又称“圣餐”(Eucharist),拉丁语missa的音译,为基督宗教纪念耶稣基督牺牲的宗教仪式。其形式虽从简朴到精致繁复不尽相同,但弥撒的核心内容却都是领受面包和葡萄酒(在新教教堂,则为未发酵的葡萄酒)。一般而言,历史上东西派教会的弥撒皆有其鲜明的特点。西派教会(包括后来的天主教)用拉丁语,圣餐用无酵饼,神父领圣体和圣血,信徒只领圣体;东派教会(包括后来的东正教会)则因地而异,圣餐用语为希腊语、古斯拉夫语或其他民族语言,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则可同领圣血。“梵二”会议之后,天主教内部推行礼仪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