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瑟罗》,作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主人公奥瑟罗是一位英勇无比、战绩显赫的黑人大将,为人处世坦白爽直、宽容大度,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的深深爱慕,然而奸险狡诈的伊阿古用一系列挑拨陷害让单纯的奥瑟罗轻信了他的谗言,以致其最终扼杀了自己美丽的妻子苔丝狄蒙娜。  相似文献   

2.
姚慧瑄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32-132,97
明代传奇《娇红记》讲述了中生娇娘两情相悦却未成眷属,最终二人以死抗争的爱情悲剧。剧中用多元化的视角展现了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悲剧的过程,层次丰富,感人至深。悲剧形成的原因既有主人公自身缺陷,也有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本文就试图从内外两方面来探究二人爱情悲剧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电影《等郎妹》反映出的等郎妹婚姻习俗是旧中国客家山区的一种畸形婚恋形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落后的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等郎妹的人生悲剧同时与封建文化中的男权制度有关,在三从四德思想束缚下,女子无权选择自己爱情和婚姻,因而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但影片所反映的女性对爱情的忠贞是现代人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仇小梅 《美与时代》2008,4(5):36-39
龙应台的"女性批评"基于女性对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批判了父权文化观的男权意识,剖析了女性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觉悟,揭示了女性的艰难处境和悲剧命运.在向男权价值体系的挑战中,传达了现代女性观念,强调女性主体意识,召唤女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做一位真正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6.
在哲人古香古色的智慧里,爱情,这枚永不凋谢的花朵,俯首可拾,但在现实的大地上,它却不肯为每个人都开放。因此,即使有的人已然白发苍苍,儿孙满堂,爱情也可能从未涉足过他的生活。 这种生活的悲剧,在现实中屡屡发生,其原因就在于,不幸的人们用爱情的假相取代了真正的爱情。 片面的爱情,这是爱情的第一种假相。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展示了明清时期社会人生中形形色色的情状,痛斥虎狼官吏,揭露科举弊端,讲述人生哲理。但是,《聊斋志异》世世代代吸引海内外读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聊斋创造了种种刻骨铭心的婚恋爱情。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男权的思想观念深深制约着婚姻家庭关系。在作者的笔下,男性的主体意识无处不在。站在女性角度,通过分析聊斋中的婚恋小说以及其中的婚恋观,来对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与婚外恋对伦理道德的破坏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汪锐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53-153,151
本文通过对《红与黑》中与于连有着情感纠葛的两位女主人公瑞那夫人、玛娣儿特分析入手。回顾两位女性与男主人公于连的爱情悲剧发展过程,并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婚恋观是人们有关婚姻和爱情的价值观,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分析社会婚恋观的变化,能够看出人们一部分思想的变革和社会价值观的走向。电影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我国的爱情电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近些年已渐渐形成商业化的类型片。  相似文献   

10.
一桩用“心计”赢来的爱情就得用“心计”去维系和巩固。 然而,爱情和心计不可能划等号,当心计难以使爱情升华时,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剧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先锋时期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冷漠叙述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忽视,并且一直没有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视角。余华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先锋性。他用冷峻的笔触直指现实,并在后期创作中融入深厚的悲悯情怀。余华作品中的女性悲剧主要表现为性别暴力下的悲剧、苦难深渊下的悲剧和性格扭曲下的悲剧三个层面。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儒家思想以及作家自身层面三个方面追溯余华作品中女性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周杰伦专辑中的爱情歌曲大多以悲情为主,这些有悲剧色彩的爱情却是欣赏者比较喜欢的审美对象.周杰伦通过审美距离的营造,艺术修饰的运用,悲剧精神的升华等三个技巧成功地化悲为美,使自己的歌曲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和普拉斯:阁楼上的疯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映 《学海》2006,(5):177-181
弗洛伊德认为,性是女性疯狂的根本原因。女性主义者们吸收福柯等人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修正了弗洛伊德的阐释。她们认为,女性疯狂不仅与性意识的危机有关,更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女性写作是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失语的修复,但由于女性在文学创作中被迫使用男性的话语和具有男性象征意义的钢笔来塑造男性幻想中的女性形象,所以她们怀有作家身份的忧虑,越写越陷于自我分裂。“阁楼上的疯女人”是19和20世纪妇女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它是女性对男权二分法思维逻辑(女性不是仙女便是妖女)的颠覆,更是男权社会里任何一个具有独立思考与意志的女人的必然命运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从静态来说,爱情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爱情的社会属性有三个基本特征:人性特征、社会特征和个性特征。人性特征:在两性关系上,爱情使人类与动物界划清界限。动物的两性关系完全受本能支配。而人类的两性交往和爱情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并不单纯由性欲支配。社会特征: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爱情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产生和发展,爱情关系交织于其他社会关系之中。任何爱情都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个性特征:爱情是异性之间一对一的情感联系,它表现为人的私生活。它与相爱双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中篇《春天里的秋天》(写于一九三二年春天)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专制家庭摧残下爱情的悲剧,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也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小说全篇成功而娴熟地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男主人公林叙述和描写了他和少女郑佩瑢的恋爱生活、爱情悲剧,笔调柔婉,简洁细腻,抒情气息浓郁,就象一首精妙隽永的散文诗,充满媚人的诗情味。具体考察这种动人的抒情气息和媚人的诗情味的来源,存在于内容、语言形式诸多方面,而各种修辞手法精当贴切的运用,尤其是比喻的运用,则尤有不可忽视的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经常能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爱情中,你爱我就必须服从我;爱情就像游戏,玩完这局还有下一局在等着。这些凸显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对爱情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爱情是进入婚姻殿堂的必经之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往往会是幸福的。那么,作为常被人讨论和关注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早在1970年罗宾认为:爱情是个体对待特定他人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更加思念对方,希望和对方身体接触,以及特定的行为举止,它有3种成份,即亲密依赖需求,帮助倾向,排他性和占有性倾  相似文献   

17.
韩玉洁 《美与时代》2003,(11):82-83
“婚恋母题”是文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直到今天,在中国它依然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正面临着许多爱情和婚姻的困境:婚外恋、包二奶、养小蜜现象等等。著名女作家霍达的《未穿的红嫁衣》,即是对婚恋问题进行探讨的一部成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一位从政的知识分子李言,与其女儿的班主任郁琅之间的婚外恋情,将爱情的纠纷交融于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当代人物的群像。本文主要针对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与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作一些分析与探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郁琅是作者比较偏爱的一个人物。她知书达…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样式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在商品化大潮下,一方面都市青年爱情信物的选择范围更多元,但与此同时,也陷入了爱情信物精神内核的"纯审美"意蕴与功利化的"泛审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爱情信物审美精神内核的永恒性和审美主体短暂审美体验之间的矛盾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19.
爱情美简论     
泰戈尔说,“到爱情中去找美吧!”真正的爱情是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的,卑微的爱情不具有审美价值。愚人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是现实社会中重要的审美关系。在爱情生活中,时时体现着美,处处蕴含着美。爱情生活丰富人们了审美关系的内容,促进了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美中有爱,爱中有美。爱情美,就是在爱情的过程中,即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美和生活美。爱和美是有机联系的。爱情美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巩固和发展真正的爱情,就应该了  相似文献   

20.
《人生》是悲剧,而《乡村爱情Ⅰ-Ⅱ》是喜剧。悲剧与喜剧的不同表达模式,融入了影视的人物对话、场景拍摄与故事结局之中,表征出时代风貌的时代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