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兰卡普,汉语译为"土花铺盖",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它是在木制斜腰机式上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具有色彩明艳、图案清晰、质地坚韧、经久耐用等特点.西兰卡普是土家姑娘自小就要学习的编织技术,而且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手工艺.在母女传承的过程中,西兰卡普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土家儿女固定的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我国织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织锦色彩艳丽、质地坚韧,具有抽象化、秩序化、装饰色彩化等特征,它承载着土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相似文献   

3.
木雕工艺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民间艺术,木雕工艺的精雕细镂、巧夺天工深受人们喜爱,而在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木雕工艺因为机械生产的原因流失了木雕的传统美,在实用性的木雕产品中造型也大同小异,因此本次创新设计实践是将西南地区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图案元素运用在木雕工艺产品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以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家织锦元素艺术特征与精神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传统村寨中街景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继而以湘西捞车河村为例,阐述土家织锦在其街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实现土家织锦在传统村寨街景中的转化应用,为传统民间艺术在传统村寨街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织锦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瑰宝。织锦中的宗教文化,从题材、构图、色彩、文化寓意等方面为后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宗教艺术形式,值得探索挖掘。织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它是使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通过提花、织造等工艺织出图案的丝织物。据文献记载,"唐尧之时,海人织锦以献,  相似文献   

6.
在动画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不仅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还能够促进动画艺术的发展。广西壮族地区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各族民歌、民间文学、故事传说、铜鼓文化、岩画艺术、壮剧傩戏、壮锦瑶绣等,为我们现代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相似文献   

7.
延岩 《美与时代》2023,(12):74-76
公共艺术是近年来艺术界的“热词”。公共艺术不仅是装点城乡环境的景观艺术,也是彰显城市或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空间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播和再生功能。中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原灿烂的文化宝库,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介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习俗、节日、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逐渐淡忘。为了使中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更加有效,促进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让文化滋养公共环境,分析中原民俗文化融入当代公共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可行路径,使中原民俗文化得到充分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里占据核心地位,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重要桥梁,它表达了我国人民真善美的优良品质与审美乐趣,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现代的油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文章重点探究油画创作借鉴民俗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性与亲和性的重要意义。借助油画艺术传承民俗文化,挖掘我国油画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稻草龙"是绥宁苗疆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西兰卡普"的活化性传承仅仅依靠保护政策显然是不够的,将"西兰卡普"与地方性旅游业相结合起来,在保持"西兰卡普"文化内核及视觉特征的基础上使之与旅游工艺品设计相融合,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文化化、地区文化的经济化。  相似文献   

12.
壮锦作为广西地区著名织锦,蕴含着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壮锦逐渐从服饰艺术中走出来,和建筑、景观、视觉传媒等艺术形态相融合,成为代表广西地区民族文化的设计语言。由于受到传统艺术局限性的影响,在广西地区城市景观项目中,壮锦题材景观内容的表现形式日趋僵化,需要引入新的艺术风格和形态进行创新。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在城市景观中将构成艺术应用到壮锦题材景观中,为壮锦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苏州古桥的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之美和民俗文化之美。而其桥身大量的装饰纹样在艺术美之外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民俗文化的物化载体,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历史的积淀下逐渐演化而形成的,并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法则。民俗文化影响下的苏州古桥装饰艺术反映的是民众独特的民俗意识和集体人生观,体现的是地域环境中特殊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观念。正是这一类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符号,让我们窥见了这一艺术的本源及其民俗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界首彩陶又名三彩刻花陶,是伴随淮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产生并延续至今的民间工艺,作为中国民间陶器艺术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装饰技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界首彩陶的纹饰、釉色及造型艺术体现出浓郁的民俗文化意蕴,具有明确的美学特征,反映了淮河流域的民俗文化、社会潮流等一系列的美学思想。因此以界首彩陶的纹饰艺术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其美学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吊脚楼作为咸丰县县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家庭社会及宗教信仰观念等各方面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是研究咸丰县县土家族发展史和民风民俗最直接的证据。修建土家族吊脚楼过程中呈现的各种仪式活动,更是体现着咸丰县县土家族巫祭文化的特色,掌墨师作为建筑巫祭仪式的核心人物,不仅传承吊脚楼建筑技术,也传承古老的巫祭文化。  相似文献   

16.
跳丧舞是土家族歌,舞、乐三者合一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积淀了土家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土家人生活中的特殊社会价值,具有历史、社会、民俗、艺术等全方位的价值,本文仅从其社会价值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18.
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是一种独具内涵的传统文化,对民俗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路径,民俗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民俗文化的市场化对产业化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对民俗文化市场化的几个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以期能为民俗文化市场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城市景观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还是较为常见,但其表现形式较为单一,通常都是以某某主题公园的形式出现,采取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展开一些民间艺术活动的形式,其装置都是以临时性的艺术小品居多,从材料到表现手段都比较呆板,设计思路缺乏创新,缺乏长期观赏性。而固定的城市景观设计多表现为以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或当代政治思想为主题的景观设计,中规中矩的设计导致景观设计缺少艺术感和亲切感。文章通过分析湘西地区独特的手工技艺——土家织锦及其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