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自古以来就有悲剧美学思想。虽然在远古时代中西悲剧作品所体现的悲剧精神类似,但以后由于受文化的影晌,中国悲剧作品逐渐趋向悲后有喜,圆美意识强烈;西方悲剧作品继承远古的悲剧精神,在毁灭中催人奋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远古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
"悲剧"一词来源自西方,自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讨论。将中国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窦娥冤》与古希腊著名作品《俄狄浦斯王》相比较,能从悲剧题材、悲剧人物及悲剧技巧等方面,管窥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作为先锋时期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冷漠叙述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忽视,并且一直没有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视角。余华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先锋性。他用冷峻的笔触直指现实,并在后期创作中融入深厚的悲悯情怀。余华作品中的女性悲剧主要表现为性别暴力下的悲剧、苦难深渊下的悲剧和性格扭曲下的悲剧三个层面。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儒家思想以及作家自身层面三个方面追溯余华作品中女性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作为西方悲剧的发祥地,曾涌现出了数位著名的悲剧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悲剧作品,在西方悲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希腊悲剧的成就取得,和古希腊的精神文化密切相关。在古希腊民主、法治、理性、自由、乐观等精神的指引下,古希腊悲剧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他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创作经验,并在《诗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开启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先河,对后世美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将其运用到中国悲剧作品的分析能极大地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顾颖 《美与时代》2008,9(1):53-55
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美学的核心,尤其是"第三种悲剧"说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文艺作家的悲剧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曹禺、张爱玲等等,他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悲剧是对生命的一种更大的提升,它是以"加速度"的方式让生命燃烧、让灵魂得以超脱.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是一个悲剧繁荣的时代,这时期诞生的许多伟大作品成了西方悲剧理论研究的基石,除了采用"命运"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外,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古希腊的悲剧诗人们通过特有的性格描写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这也是希腊悲剧至今仍旧魅力不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专写遭受不幸的悲剧也曾遭受不幸。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悲剧被扣上“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帽子,成为令人却步、无敢问津的“禁区”。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一批揭露“四人帮”给人民造成灾难的悲剧作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怒放于百花坛上,迎风招展,引人注目。有人赞成和欢迎,有人疑虑甚至非难。于是引起了关于悲剧问题的讨论。一年多来,各地报刊陆续发表文章,一些文艺单位和有关部门专门召开讨论会,探索了悲剧的一般问题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问题。现将主要问题的主要论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早的浪漫爱情悲剧,这两部著作都是东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彼此相爱,且都与自己的长辈、亲族进行了激烈的抗争,并且两对有情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由于受到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部作品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0.
董明霞 《美与时代》2007,(3):112-114
在我国现代作家中,老舍的作品是最具悲喜剧审美形态的,在他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喜剧得到了和谐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本文以老舍的代表作<离婚>为例,从悲剧人物的喜剧描写、灰色生活的调侃与讽刺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作家对悲喜剧创作艺术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王艳艳 《美与时代》2007,(7):110-111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历来被作为喜剧作品来研究,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作品时时透露出青春的色彩,在其悲凉与冷峻之中深深埋藏的是对青春的热情与对爱、美的孜孜追求.通过感性的身体写作,勃发膨胀的生命欲望,传达永恒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一、作品介绍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品《儿子与情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其作者戴维·赫伯特·劳伦斯通过现实主义和心理分析的写作方法,描写了19世纪末叶英国工业社会和城市化过程中,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条件下的各种矛盾关系及冲突,揭示了一个扭曲、畸形的社会现状。以莫瑞尔一家的婚姻、母子及恋爱悲剧为视角,分析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下对人际关系造成的环环相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玛蒂尔德以出尽风头荣耀于世的方式,达到她人性自我完善而受到命运打击的悲剧,印证了艺术心理学中性格发展的统一性、面对环境积极反应的策应性、性格发展的自治性与他治性。主人公性格中最具两极对抗性的艺术魅力的审美享受及思想认识方面的探索,融入作品的各个层面与要素,作品以共鸣、领悟、净化、延留文学接受的高潮反映出多方面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敢于妄想     
一个妄想可以导致悲剧,但也可以引来成功。就我而言,它使我成为两本书的作者、数本作家指南的撰稿者,还获得在地方和全国性的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殊荣,并成为《洛杉矶时报》的周专栏作家,同时受到一个国家公众广播电台的邀请,主持一个有关出版  相似文献   

17.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并没有把"丛林"中的原居民当作主要描写对象,而是将"丛林"中的西方人放置在了作品的中心,成为了主人公。"丛林中的西方人"也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系列。在《诺斯托罗莫》中,康拉德向读者展示了另一种物欲与人性纠葛在一起的悲剧。诺斯托罗莫的悲剧所包含的,不仅有对物欲巨大破坏力的揭示,也有对人性复杂性的认识。在"丛林"的背景下,物欲对人的诱惑和人性受到的考验都显示出与西方社会背景下不同的状态,借助这种"异质"条件所产生的放大作用,人们可以对物欲与人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部主要论述古希腊悲剧创作的诗学理论著作。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亚里士多德遵循古希腊道德主义的传统,主要从道德标准的角度来论述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性格和悲剧的情感效果。但是,亚里士多德已经洞察到了悲剧创作中的一些重要艺术手法,意识到并且提出了艺术标准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其中包括悲剧情节的普遍性和整一性、悲剧人物的典型性格刻画、悲剧的特有情感艺术效果。总体而言,在论述创制悲剧的技艺时,亚里士多德遵循了道德标  相似文献   

19.
刘明贤 《学海》2005,3(3):123-128
伯林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悲剧理论移植到政治哲学领域中,目的是要进一步阐明其自由主义理论。他从三方面论述了其悲剧观:首先他批判了理性主义悲剧观;其次他依据价值多元论,分析了悲剧的产生根源;最后他认为,不重视启蒙运动敌人的观点也是产生悲剧的根源。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出,伯林认为悲剧无法超越。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及马克思等人的悲剧观相比,伯林的悲剧观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20.
敢于妄想     
一个妄想可以导致悲剧,但也可以引来成功。就我而言,它使我成为两本书的作者、数本作家指南的撰稿者,还获得在地方和全国性的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殊荣,并成为《洛杉矶时报》的周专栏作家,同时受到一个国家公众广播电台的邀请,主持一个有关出版业的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