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沈从文作为"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丈夫》,以湘西某河畔的妓船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妻子在船上"做生意",丈夫逢年过节偶尔来探望的故事。小说《丈夫》典型地体现了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浪漫主义,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另一方面是"回归自然"的创作倾向。这也是沈从文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奇"有着深刻的内涵,对文学创造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学创作过程中"奇"与"正"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文学创作或批评领域中应注意"奇"与"正"的相互转化,并灵活地以此来分析文学创作问题。刘勰将老子对于奇正的相互转化关系运用于创作文章中,就形成了《文心雕龙》中"意空翻奇""执正驭奇""望今制奇""练风结奇"四个方面的创作"奇文"的观念,反映了刘勰作文的创作标准和创作观念。根据创作观念的变化,不但能够灵活地使用"奇"与"正"来分析变化的因素,而且还能用"奇"与"正"相互转化的思想对文章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人类思想活动、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它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文学创作受多个维度影响,而创作维度引领创作实践,从根本上陶染着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着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文学创作应"以人为中心",秉承"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坚定"鲜明的文学立场",维护文学的审美功能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古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而对文学创作论认识方面的自觉则是这个整体的文学观念自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中古士人融摄道教卫生学知识体系于文学理论之中,对于中古文学创作论的自觉有着建构性的意义。正是文学创作论开掘了这一相对于汉代经学的迥异的知识体系,才使他们拥有了崭新、有效的解剖工具,从而使中古的文学创作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基本认识模式。此后,以“神思”为核心范畴的创作论与以“雅正”观为核心范畴的价值论在传统文论中获得了同等理论地位。在融摄道教卫生学剖析文学创作论的实践中,陆机肇其始,刘勰集其大成,同时的预流者还包括王羲之、颜之推等人,说明这两个学科的结合已经成为时代性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郁迭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屠格涅夫对其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着从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接着”谈两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渊源关系,并试图回答郁迭夫对于屠格涅夫接受和继承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郁迭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屠格涅夫对其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着从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接着”谈两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渊源关系,并试图回答郁达夫对于屠格涅夫接受和继承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大后方庇护、滋养了战时作家,提供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战时作家也在大后方营造了浓厚的文艺氛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大后方文学创作打上了强烈的时代烙印——抗日救亡是战时作家书写的主题,是许多战时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大后方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国家以因大规模天灾人祸造成的社会特殊状态为起点,构建着灾难的叙事。利用灾难的"将发生"的国家,构建出"被划一整合的灾难"叙事模式;而利用灾难的"已发生"的国家,则构建出"被个别诠释的灾难"叙事模式。国家在构建灾难叙事的同时,实际也利用灾难不断构建与巩固自身的秩序。因所处状态的不同,国家有着"日常秩序"与"特殊秩序"。如果两者的联结是直接的,都隶属于一个统一体制下,那么国家秩序的构建与强化将体现在制度的覆盖性与渗透性上;如果两者的联结必须以国家的出场为前提,那么国家秩序的构建与强化则体现为政府形象得以展示与地位得以加强。作为采用"被个别诠释的灾难"叙事模式典型的中国,为了在完善自身防灾抗灾行动的同时保留自身对每次灾难的诠释空间,需要借鉴"被划一整合的灾难"叙事模式,建立"半覆盖性"的体制,并且将自身的灾难叙事发展得更为立体化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庸思想堪称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不仅有利于巩固政治统治,还对文学创作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诗歌具有一种中和美、包容美、平衡美、和谐美。中庸思想以其包容性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内容上更加的深刻与丰富。因此,中庸美学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中央王朝为巩固国家边防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直接影响了滇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等的发展。在纳西族文学发展史上,改土归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土归流的出现不仅使纳西族学习汉文化,打破了土司的垄断,在文学创作上也冲破了木氏作家群一枝独秀的局面,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清朝纳西族著名作家,为纳西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对改土归流以来的纳西族文学创作发展脉络及改土归流前后创作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改土归流对纳西族作家汉文创作的影响,将对纳西族文学发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与欧·亨利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杰出艺术大师,他们的创作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作者从创作思源、创作手法、创作特点三方面将两者对比分析,从而揭示音乐与文学创作中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2.
贬谪文学随贬谪文人的出现应运而生。自屈原以来,贬谪文学创作历久不衰,从而为我们创立了一种新的文化内容和文学式样。由于贬谪文学创作群体境遇的特殊和相似,使他们的创作从内容是都有很强的继承性。唐代的则禹锡,被贬时间达二十三年之久,贬期之长为史上之最。观其作品,从表现内容上,承继前人的同时对传统也有了多方面的突破,这一突破时贬谪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而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文心雕龙》中,"神"字出现达63次,涉及篇章22篇,涵盖了总序、文体论、创作论和文学批评四大部分。刘勰兼容并举,将"神"范畴转化为文学创作论话语,结束了"神"在文学批评领域明而未融的状态,使"神"具具象与抽象、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特征,将"神"降落在人间,与人的思想、情感相互融合,从而展现了人内心的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的高度和谐,这对后世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阐释了:如何把握习近平文艺思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美术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如何践行习近平文艺思想,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艺术文化气息浓厚,蕴含着深切的情感表达。中国画创作利用奇特的艺术手法,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引发观众的共鸣。文章对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绘画创作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国人"民族国家"[1]意识的觉醒始于鸦片战争引发的民族危机.自此,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成为国人的基本诉求,在文学中再造一个"少年中国"、"新中国"等现代中国形象,遂成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一部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正是新的中国形象的创造史."  相似文献   

17.
从凹版画的起源开始研究,而铜版画属于凹版画。在铜版画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铜版画创作中出现了"学院派",为了展现"技法"的铜版画创作。这种讨巧的铜版画创作使得当代铜版画失去了原有的"版味儿",中国铜版画的发展以及造成中国当代铜版画失去铜版画的艺术性存在哪些局限因素,通过对美柔汀铜版画艺术家绘画风格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从而达到艺术共鸣。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春节,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极强的传染性和高致病性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灾难。本次抗疫中,绘画工作者以其敏锐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刻画了众多不畏生死、不计名利的最美"逆行者"和"白衣战士",并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摹写和呈现人间大爱。灾难面前,画者们为白衣执甲的伟大壮举书写,为英雄人民讴歌,为时代楷模传记,在"伤"与"痛""离"与"别"之间折射人性光辉,表达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阴阳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范畴,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著名哲学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那么带有"阴阳"观念的审美思想必然对书法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奠定了书法艺术的审美基调。文章通过分析探究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并将其中"阴阳互用"的思维方式提炼出来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营造出"阴阳相生"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假定深切的处境观念和社群疗法是受害者"家庭"观念重建的最好途径。本文作者认真响应中国心理学会主席张侃的号召,重视中国的本土资源和精神遗产对于中国人在心理治疗中作用。本文沿袭了沃尔什将重建社群作为缓解创伤和灾难效果的四种方式:分享对创伤事件的认知,分享丧失和存活的经验,社群的重新组织和关系的重新建立。有人认为在灾难之后,精神性也可以在意义和社群的复原中扮演着积极的作用,前提是尊重信仰,鼓励信仰者使用自己的信仰语言,而不是把信仰当作工具来寻求心理健康。文中引用的例子包括俄罗斯乌克兰人中的门诺派教徒在社群/宗教重建中的努力,还有中国人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对灾难的回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