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美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草率、师资力量匮乏、课程教材有限、地方特色文化未能与美育课程结合等方面。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主要通过顶层设计突出"大美育",重视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美育发展规律、利用地方区域文化,打造特色美育课程等。新时代加强高校美育课程研究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育教育以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应将美育教育融入固定的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开展美育教育可升级大学生思想内涵,令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多元化,也可优化校园文化整体价值。当下有部分高职院校缺少美学类课程,过于重视技能教学,学生缺乏美学素养。开设专门课程、优化教师能力、增加校内活动这三种策略,使高职院校美育教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校入学率增长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学生容易成为被社会所"轻视"的群体。其中,女生的健康成长更易成为问题。通过美育来帮助中职女生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标准,是杜绝一切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想侵害最有力的武器。中职院校的女生美育工作应坚持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为指导,构建以规范教育、品格教育、行为教育、智慧教育为体系的实践模型,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的振兴既承载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乡村文化资源流失,文化"空心化",已无法满足对学生的教育及广大老百姓的新期望。文章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践要求,传承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深入挖掘"三苏"等文化内涵,学习和传承中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创新美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及文化自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中国美育活动与教育活动一样源远流长.虽然当时没有出现一美育'一词,人们也缺乏对"美育"的自觉意识.但美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确古已有之并逐步形成了审美教育的某些认识与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大思政"教育理念引领下,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驶入了快车道。美术类专业以培养德艺双馨的美术人才为目标,尤其是中国画专业领域,传统文化内涵丰厚,国画专业的美育能够很好地与思政理念融合在一起,在学科建设、教学资源、课程设置方面落实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文章以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为大背景,以美术院校的工笔画创作课为实践载体,对加强和改进美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第一位,他认为"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观察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教学思想的束缚,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没有爱好可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激发学习兴趣首先从课堂入手。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中国倡导美育的先行者,都受到了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建立"完整人格"意义上的美育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早期美育思想的精髓。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的美育基本上是围绕艺术教育展开的,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图画、手工等艺术科目上的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这几乎将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美育,即便是在当下的一些美育工作者的心目中依然如此认为,这与最初王国维倡导的美育为塑造"完全之人格"的目标,以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都已有所偏离。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基础教育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美育成为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审美、益智、怡情、炼志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在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中,音乐教师起着不可忽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旨,以期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美育的作用越来越大;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方法灵活多样,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行美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我国各类学校的基础学科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从教学艺术、课文内容上对学生进行美育,也要注意利用英语本身的美,如语音、词汇的美,语篇的美等对学生进行美育,使学生不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并非一个新概念。在古希腊,审美教育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古希腊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对审美教育不同时代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正是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阐释,使审美教育概念日益显示出其深刻、丰富的维度。读《现代美学体系》,(叶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的审美教育部分,给人的感受就是如此。该书点出了审美教育的现代使命,显示了对传统美育概念的超越。传统美育概念有两个重要缺陷:一是将美育简单化。这表现在将美育“仅仅理解为认识某些最低限量的艺术作品和多多少少能够分析一点文学、绘画和音乐的才能”。二是将美育  相似文献   

12.
美育对于服务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更是激发创造力并帮助学生提高服务境界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的革新使传统的审美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信息化教学已经像图书馆、阅览室一样成为常规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现代高校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审美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一个人的品味,使人拥有一种大"气象"、大"格局"。拥有审美的眼光,会看到平淡生活中的"乐",看到连接各学科之间的桥梁——"美的形式",会感受到天地间的"生意",能够得到最高境界的精神享受,最终会实现人性的"完满"。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社会对高校美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关注的双重作用下,高校美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既有助于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审美知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育大学生的审美认同。广钟设计制作技艺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在美育中引入其内容,将"非遗进校园"与"培育工匠精神"结合起来,是以"非遗"促进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可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4.
肖敏 《思维与智慧》2023,(14):48-49
<正>近年来,美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愈发重要,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等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传统古诗词文化融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扑面而来,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素养技能偏低,以致出现了以丑为美、美感缺失和审美弱化等共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多元文化冲击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和美育的消极影响,进而扬弃传统法文化,创建新的现代法治文化;突出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营造校园法治和人文氛围。并将法治教育与美育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创造力;结合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寓教于乐的人格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审美公共性的关注,一是"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特别是后者,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而且还具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散布于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在当代高校美育教育体系中引入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实践创造能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具体的美育课程实施方法中,可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田野考察课程等形式,让当代大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传统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学习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指示,学生要在美术课堂上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地方民俗文化的交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丰富包容,开发和利用地域性文化资源不但能丰富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还能积淀和传承地域文化资源遗产,抢救濒危的民间美术资源,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以新课标内容为指导,重点论述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美育在学校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要,但是学校对于美育的实施,目前还是一件难事。尚学传麒学校对于美育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了开设传统学校都有的义务教育课程以外,尚学传麒学校还开设了艺术课程和自然课程。在管理上,既有"家族式"管理,又有学生、学校、家长相互合作的管道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心动力、行动力、思维力,让学生的生命鲜活而灵动,从而做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相似文献   

20.
肖建波 《美与时代》2007,(12):159-160
根据国家体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体育教育与美育.美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是为了塑造健康的人体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美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