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学美感是情感的独特形式表现,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情感得到触发,对现实人生有所发现和感悟,产生一种审美情感体验。文学美感与一般美感同归而殊途,一般美感只关注审美对象的外部方面和表象就可以获得美感,而文学美感则要求读者尽可能完整地关注和理解文本内部的艺术世界,才能获得美感体验。由于文学书写的过程是作家内在心灵的激情燃烧和喷发,更是作家以其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来创造艺术形式的艺术沉思过程,因此,在文学欣赏中,读者要获得美感,就要精确和深刻地理解对象世界,与作者对话,进行认识性的思虑,这表明文学美感是情感与思虑的复合结晶。  相似文献   

2.
《洛神赋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文学性叙事题材绘画,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方式,通过山石树木作为衔接点将画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串联起来,使得一个个孤立的画面相呼应,不仅打破了诗画界限,还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完成了文学艺术向绘画艺术的转化,营造了浓郁的诗画情意。同时,《洛神赋图》作为魏晋时期绘画风格的最典型代表,其表现出来的注重传神、超凡脱俗的基本审美倾向,树立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典范,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雏形,对于中国早期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时代的连环画在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方面与传统连环画还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形式类别有所不同而已。数字化的连环画集创意性、多彩性、趣味性和科技性于一体,它是现代数字媒体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受大众的欢迎,因此连环画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3D绘画、动态、音效等现代元素合理地融入,加以技术与艺术的巧妙结合,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是连环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时代所运用的绘画材料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现代绘画艺术中应用综合材料可体现新时期画家的思维表达方式与艺术情感。为了灵活运用综合材料与提高绘画的美感,对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美感及艺术表现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分析法等,从综合材料绘画的内涵与特点入手。然后,根据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中应用情况,分析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美感。最后,结合自身的观点与看法,详细阐述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艺术表现,这对促进我国绘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对绘画表达方式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对艺术本体的研究,绘画的本体就是绘画的图像表达方式的研究。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来达到深入了解艺术的目的,理解构成元素与画面构成方式,让艺术得以自由发展。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说:"最重要的是形式,而形式一经产生便不会消失,能以独立的生命存活下去"。绘画史归根结底是一部图像形式的发展史,绘画艺术是通过图画来传达情感的,研究图画的表达方式对研究绘画艺术具有本质的意义。关于表达方式的建立,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综合材料绘画的产生和出现是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所向。现如今,综合材料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对于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现代绘画艺术创作中有效利用综合材料不但可以放大和提升材料的美感,还可以使绘画表现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绘画艺术作品在整体上更具生机和活力。文章对综合材料绘画进行了概述,简单分析了综合材料绘画的特点,并对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美感和绘画表现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7.
绘画创作与灵感体验有密切关系。灵感需要丰富的审美经验作基础,又是美感的升华,是美感积淀的迸发。  相似文献   

8.
《劫波经》是耆那教白衣派的重要经典,其中的胜者传记讲述了24位祖师的生平事迹,是文本的核心内容。自13世纪起,《劫波经》出现了带有细密画的插图抄本,并很快成为耆那教绘画艺术最为流行的创作题材。而在《劫波经》的所有插图中,胜者传记插图数量最多,占比最重,内容最为丰富。因此,胜者传记的图像是研究《劫波经》乃至整个耆那教细密画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文本和插图的整体考察得出结论:胜者传记以“五吉祥事”为叙事结构,在确保24祖传记完整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大雄传记的内容。图像高度依附文本,具有风格化、扁平化和模式化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9.
汉画像所刻画的非现实世界——天国仙界,以画代话,用形象化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幻想,这种形式上的极度夸张是与汉赋的形式美是完全一致的。汉赋的语言学叙事与汉画像的图像叙事,艺术形式虽然不同,但共同表现了汉代的粗犷、醇厚的整体性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绘画艺术市场迅速发展完善,给予了绘画创作者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可以通过绘画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绘画过程通过对于艺术品质的坚持和不懈探索,绘画作品可以更加高效地实现对于观众的视觉满足,并可以高效地将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清晰地展示给观看者,给予观看者更加有效的视觉体验,充分地展现出绘画创作的表达效果,充分地体现出绘画创作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想要传达出艺术的美感,要对绘画创作过程中要坚持的艺术基本品质进行探索,通过对于艺术品质的坚持和规划,让绘画出来的作品更加贴合观看者的心理诉求,保证最终得到的结果可以满足观众的心理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将对如何在绘画创作中体现艺术的基本品质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促进绘画作品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连环画是我国美术大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于我国古代的岩画、青铜器装饰画以及后来的插图艺术。清代末年,连环画的基本面貌已基本形成,民国时期,连环画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建国后,连环画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后来随着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连环画一度步入低迷。但从专业训练的角度看,连环画创作对绘画专业学生造型能力、构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表现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当今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体系中,连环画的价值和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满族萨满教艺术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其艺术形态既有萨满教元素的体现也有本民族对萨满教理解的审美追求。图像学是一种解读文化的方法,而非一种技术。本文论证在用图像学解读满族萨满教艺术作品的同时,在"没有绘画的绘画"艺术作品中,萨满教艺术造型创造的审美构成也是图像学需要充分考量的要素,从而说明艺术的非纯粹形式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3.
金属箔是传统的绘画材料之一。在中外绘画领域中金属箔得到传承与发展。在当代绘画艺术中金属箔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不同类型的金属箔可以发挥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当代艺术绘画对于金属箔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重彩画、漆画以及当代油画。积极研究金属箔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应用情况,能够为当代绘画艺术地丰富提供支持,为当代绘画艺术良好地应用金属箔、提升当代绘画艺术整体水平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天主教绘画主要以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所绘制的一批福音作品为代表。本文以辅仁大学"艺人之家"成员所绘制的《预告耶稣的诞生》绘画为例,从文本解读、艺术风格分析、中西绘画技法对比等多角度予以诠释,阐明民国天主教绘画在"中国化"方面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并从艺术评价角度分析艺术家在绘画中对天主教"中国化"的理解;试图去呈现在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碰撞和存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纵观古今中国绘画作品,连环画和漫画都以其自己特殊的功能存在着,这两者严格意义上来讲是绘画的类型,而不是画科。它们也不属于传统画种的范畴,但是作品却留存丰富,那么它们的艺术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有哪些的异和同呢?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马莱首次提出图像学概念后,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概念发展丰富,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成了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帕氏所谓象征意义,即作品背后的潜在意义。现代图像学涉及的学科也非常众多,如形式分析、社会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与它们的交叉也是现代图像学的一个特点。在绘画领域,图像学应用广泛,它不仅用于研究西方绘画作品,对于我国绘画作品也同样适应。通过图像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并接近其背后的真相。文章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在研究苏百钧《清辉》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学知识分析阐释《清辉》,以期为绘画作品的研究分析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威 《美与时代》2014,(2):84-84
本文从流行图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形势来分析,结合其对当代艺术绘画的表现形式的影响,指明了流行图像语言的存在,不仅不会造成艺术绘画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消亡,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当代艺术绘画的多元化图像表现形式,丰富了当代艺术绘画的题材创作,从而开创了新的艺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时代性、多样性、情感性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综合材料绘画的主要特点;围绕肌理美、材质美、色彩美、文化美四个方面,研究了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美感;分语言表现、技法表现以及叙事表现三个部分,对综合材料绘画的绘画表现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对波普艺术的理解,要从杜尚谈起.当杜尚的《泉》出现后,西方艺术的边界便被无限地扩展了.杜尚对《蒙娜丽莎》的改写,使一切艺术史上伟大的绘画作品,都开始具有了图像的意义,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反思的对象.杜尚的艺术观念对于波普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956年,杜尚的学生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图像的拼贴,网球运动员手握印有"POP"字母的棒棒糖,由此开启了波普艺术.他的拼贴作品用图像消解了绘画,同时也消解了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越来越来自视觉图像。图像世界正在重塑艺术家的观看经验和创作方式,绘画与媒体图像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边界也因为图像的介入不断拓展。自后现代艺术诞生以来,西方很多新的绘画艺术潮流都是对图像的不同回应结果,而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与图像密不可分。图像在绘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图像资源进行当代绘画创作成为每位画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