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景画是最能体现色彩特点的画种,但在19世纪前风景绘画一直被看成是绘画的附属内容。风景画虽然不像宗教画和人物画那样有着戏剧化的情节,激动人心的场面,但它的特殊魅力仍然吸引着人们欣赏的目光。其中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和俄罗斯情绪风景画家列维坦就以他们不同的绘画风格为我们展现了风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衬景人物是在风景画面中点缀所占画面比例很小的人物风景画。衬景人物不仅表现了历史的时代发展,创造出动感和节奏美,在体现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进一步为画面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衬景人物依附着风景画的发展而逐步走向独立,在衬景人物的发展过程中,风景绘画中人物与风景是不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表达等关系,在一幅画面上,主体的表现不会因为衬景的出现而转变。通过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衬景人物的意义、人与风景之间的关系和在画面中的影响因素等研究,为我们在油画创作时安排人物与风景间的关系、人物与风景在画面的整体关系,衬景人物构图方法的影响因素以及衬景人物构图原则因素等,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表现效果得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东山魁夷是日本现代最著名的画家,其风景画以触动人心灵而被喻为“心象风景画”;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最著名的作家,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东山的画作和川端的小说都着力表现日本传统的审美理想,“显示宁静中温馨而细腻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风景题材创作表现上,无论中西绘画,艺术家们都曾经把身心居住的城市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画进画面。笔者把城市风景作为油画创作的一个专题来研究,在表现领域中力求拓展,即内容出新、题材出新,寻找历史上没有成熟表现的或相对少有涉足的或是空白的自然物象作为表现对象,通过提炼自我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画面意境,即城市风景画的灵魂和精神,同时也是城市风景绘画的重要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5.
王建 《美与时代》2014,(4):83-83
风景油画属于西方画种,自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风景画家一直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和研究西方风景油画,并创作出了大量的风景画作品,特别是印象派风景油画更是中国风景画家学习、模仿和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多年来很多风景画家一直受到西方风景油画的影响,绘画技法和绘画理念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未有新突破。研究和学习印象派风景油画,是作为一个风景画家必须的学习过程,是提高其风景油画的技法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画作展现出一种无形的张力和永恒的生命力。伦勃朗绘画创作题材极为丰富,他本人擅长肖像画、宗教画以及风景画,其中肖像画尤为出名。他的绘画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善于通过光影手法充分展现各种造型人物的轮廓,将画面中的非主体物巧妙地隐藏于黑暗部分,从而很好地展现画面的体量感,烘托出画面的整体气氛。  相似文献   

7.
水彩风景画在西方德国开始兴起,经过了漫长的发展,现代水彩风景绘画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技法表现形式,更多的是以一种多样化不确定性的形态展现在大众面前,同时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表现传统的文化。在水彩风景画中,构图要素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水彩风景画与其他画种的构图都讲究位置、布局、选景之间的关系,而水彩风景画的构图大多以直线化构图的形式出现。探究水彩风景绘画的构图对了解其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与探究水彩风景画的直线构图特征以及直线构图的创作心理,了解水彩风景画的直线构图特征,总结水彩风景画的发展趋势以及表现形式的稳定性,分析水彩风景画的直线构图原则。  相似文献   

8.
探寻东山魁夷风景画的禅意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美与时代》2006,(10):49-50
一个当代日本风景画家,以西方艺术视角,用传统的绘画语言,将单纯、简洁的东方艺术情调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序、明净、独特的艺术空间。本文从禅宗的角度对东山魁夷的画作进行分析,对其凸显的东方艺术美进一步剖析和探讨,指出其风景画的独特之美在于禅宗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和其他画作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画本身具有浓厚的中华韵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痕迹。这种文化的映衬不仅体现在绘画的方式上,还表现在绘画的选材以及工具上。在进行国画绘制的过程中,绘画展现出来的意义和价值让人折服。这体现的不仅是画作的美感,更是一种人生的内涵。人们的修养和品德都会在国画中展现出来,通过亮丽的色彩,带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国画中涉及的山河、树木和大海等,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中国画与其他画作相比,具有更加浓厚的色彩和久远意义。因此,在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力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阐释了国画的审美标准,并重点分析了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于绘画艺术而言,画面中的情感表达是较为重要的。画面做好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容的呈现。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能够丰富画面语境,这不仅能让画面语言更加丰满,同时也可以给予观者更好的情感体验。想要创作出一幅理想的画作,就需要提升情感的表达,表述好画面中的关键性语言,这不仅影响着整体画作的艺术性,也能让画面更具冲击力,更能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1.
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分析了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画面技法以及画作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并以对比法肯定了这幅画作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风景写生是绘画艺术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是艺术家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来诠释大自然带来的独特魅力。风景画的写生与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也对艺术家探索艺术表现和形成个人艺术风格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航 《美与时代》2023,(4):36-38
西方绘画领域非常重视光影的运用,借助光影打造的艺术感是艺术家创作中所极力追求的。随着时间的流转,曾经在西方绘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光影,走入中国绘画领域,并经过多年探索尝试,如今日渐成熟,已成为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水彩画中运用光影,能够为画作加上一层明暗交织的光,丰富水彩画的艺术表达,使水彩画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光影的融入加强了画面纵深与明暗对比,使画作更显立体,艺术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阐述水彩画创作中光影的运用,分析光影之于水彩画画面效果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光影,使其成为水彩艺术的一种语言,助力现代水彩画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4.
乡土风景油画是油画中的重要分类,同样也是我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油画绘画者用独特的绘图方式将乡土的风情展现在画面之中,追溯风景油画的发展,探析乡土风景油画的现状,有助于乡土风景油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家在文化异域所进行的“风景图式”的修正,是具有文化参照意义的学术命题。中国山水画无疑是一种“风景画”。不过,中国画中的“风景”,已不是纯自然的“山水”。当中国山水画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蕴时,作为审美客体的“风景”,已被中国文化的山水“对象化”。中国文化的山水,很少成为西方风景绘画的焦点再现,山水画的主旨是把纯自然的山水和主观的“我性”、“我情”合而为一,那些山水很少人文景观,那些山水的自然性恰恰是“我”借题发挥的载体和符号。更深刻地说,中国山水画通过自然山水(非人文景观)抒写“我”之“心”、“性”而形…  相似文献   

16.
“再现”与“表现”是艺术创作的两种方式。绘画的发展,是从注重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变为注重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对于绘画内在情感意义的表现。以风景油画为切入口,探讨了将“再现”转化为“表现”的几种方式,分析在中国油画风景中如何传达画面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其中的美学与哲学理念所蕴含的养分,值得被进一步应用于当代水彩风景画的创作中。东方美学下的水彩风景画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承载了古人的艺术审美与认知世界的独特智慧。这种美的创作与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环境下批量产出的丧失独创性的标准化工艺产品完全不同。通过中西美学的对比,寻找东方美学在大自然中的表现,分析东方美学的特点。同时,总结水彩风景画的创作与研究方法,借鉴学习风景画大师的绘画理念与技巧。  相似文献   

18.
柯罗是19世纪中早期最为出色的风景画家,是法国风景油画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人物。通过分析柯罗的具体画作,试论其意大利式风景与法兰西式风景油画的特点,从中阐释出柯罗风景油画虚实相间、柔和含蓄、理想梦幻的独特意境与情感,并进一步总结出柯罗油画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布歇画作,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前,王宫贵族末路狂欢下的应景之作。画作代表了洛可可艺术的全部精神和内涵。画面刻录了那个时代,穷奢极欲的贵族们的真实趣味;也记录了一位忠贞爱情的女人身陷边缘处境中,用心挽留情人的壮丽篇章。艺术和爱情、画作和背后的故事、布歇和成全他的蓬皮杜夫人,成就了一段"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的佳话。布歇画作浓情艳香中,实有人性的无奈。  相似文献   

20.
风景油画是画家对人文风景与自然风景的转述,画卷传达出画者对于客观景色的主观感受,是画家心灵的体现。它是一门最直接的理解自然、解释自然以及表达情感的艺术。风景油画经由历代艺术家的发展与探究,形成了一条民族化、本土化特色的道路。因为画家身处不同的地域环境,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所以对绘画语言的处理和画面的情感传达方式皆有差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地域风景油画的特征,浅析地域性对于风景油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