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传统服饰艺术的形制、颜色、装饰纹样、着装、饰物等各方面都独具特色,内涵丰富。传统服饰艺术与其他造物活动一样深受古人造物思想的影响,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上升到一种无上的精神高度,其中蕴含的造物思想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挖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们创造国际服装品牌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周代冕服制度中的十二章纹,唐代的团花、宝相花纹,明朝的禽兽纹样,还是清朝生动的江海山崖、龙凤纹等都可以用于现代设计。在传统服饰色彩中,我们不仅可以挖掘传统五色和间色用于现代设计,民间服饰中的色彩也可以用于现代设计。中国传统服饰自"服周之冕"开始就具备了上衣下裳的基本形制。在这种服装形制下的服饰配饰、部件和造型都可以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国传统服饰装饰手法同服饰纹样、造型、色彩等一样博大精深,无论是装饰工艺还是装饰部件都可以提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3.
"守约以治广"是汉代设计总的思想基础,其虽提倡简约,但目的是达到整体的稳定与调和。"守约以治广"设计方法以抽象的表现形式传达出朴素真实的风格,而汉代装饰纹样具有质朴、传神、气势雄浑的艺术特点,充分体现了"守约以治广"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实用性占主导地位的瓦当,其应用年代可追溯到西周中晚期,并有一种自然含蓄,古朴稚拙,原始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瓦当艺术受其影响和推动,逐渐活跃并迅速发展,赋予了极强的装饰功能,形成了地域性特征瓦当体系。齐、秦、燕三国瓦当艺术各具风格特点,地域特色鲜明。以树木纹为母题左右两边再置以各种动物形象等构成的瓦当画面,是齐国瓦当最鲜明特色;秦国瓦当的题材内容以写实的动物纹圆瓦当最具特色;饕餮纹流行于燕国瓦当的始与终。三国瓦当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5.
古代灯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其造型在科学、技术、实用、文化、审美时尚等方面的完美结合是最具设计文化意味的。对现代设计的造型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与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6.
树木纹,是齐国瓦当的主纹。是区别于其他各国瓦当的纹饰之一,如果我们给齐瓦当下个定义的话,就可以说:所谓齐瓦当,就是指以树木纹为主要装饰纹样的瓦当。因此,树木纹就成了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阐释它的发生与流行,内含及意义,对于研究探讨齐文化,特别是齐国的精神文化无疑也是极为关键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齐瓦当中为什么以  相似文献   

7.
齐瓦当艺术表现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瓦当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研究齐国历史、艺术、民俗、语言文字、文化形态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工艺美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从齐文化的整体来看,对齐瓦当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对齐瓦当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故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齐瓦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当代的中国设计极具个性又包罗万象,设计批评的兴起与发展对设计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当下,民族造物的文化传承意义非凡,设计对民族造物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也产生消极作用。如何在当代背景下设计出让人们喜爱的民族造物衍生品,并让人们愿意主动去接触民族造物文化?如何在设计衍生品中保存民族造物的文化与精神?又如何把握民族造物衍生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重新思考民族造物与设计的困境,让民族造物在设计衍生品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而是装满"思想的内容",反思与构建,让民族造物设计衍生品通过设计批评能促进完善并准确传达民族的造物文化与精神。  相似文献   

9.
汉代各类工艺制品中的装饰纹样种类繁多,美不胜收。不同的工艺制品,由于材料质地以及加工制作的区别,其表面的装饰纹样,却具有很多共同的美感物质。汉代工艺制品的纹样之美,体现了汉代人民的情感需求与审美情绪。  相似文献   

10.
五代时期敦煌石窟艺术是在承袭晚唐范式的基础上适应时代、逐步发展的.莫高窟第100窟作为曹议金夫妇功德窟,本文通过对晚唐及五代以来敦煌石窟形制与壁画布局的分析,探寻第100窟形制和图像的设计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考古学者于20世纪末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发掘出了丰富的汉代墓室壁画,壁画的表现内容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东汉时期当时的社会风貌,画面出现了山川、牛羊、树林等山水画意象,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这些图像真实生动,有着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及审美意义。基于此,对内蒙古汉代墓室壁画中的山水场景与图像成因、内容以及造型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12.
宝丰酒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酒,其酿酒历史悠久,技术发达,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地域文化,宝丰酒酒具造型设计曾别具一格。如今的宝丰酒酒具的造型、设计思想、材料和加工工艺、装饰纹样等虽逐步趋于现代化,但宝丰酒作为地方特色酒,其酒具设计中却出现地域文化缺失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探究此问题,为宝丰酒文化及其酒具设计提供新思路,最终设计出既突出宝丰酒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人需要的酒具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国古典审美"心理和谐"的最高体现。在中国古典"立象以尽意"的造物审美观的影响下,意境体现着客观景物与主观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融合,并在艺术的创造、欣赏和批评中作为衡量艺术作品艺术美的标准。文章从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意境入手,结合中国水墨画的案例,深入分析中国水墨画中表达意境和引起美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灵魂不灭思想和祖宗崇拜的产物,墓葬自产生以来便得到世人的重视,这在诸子尤其是儒家孝悌观念影响深厚的汉代社会尤其如此。汉代墓室建筑的形制、构造、装饰特征等,反映了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一种认识,表达的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和追思,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中的等级观念、生死观念和孝敬观念。  相似文献   

15.
张耀引 《美与时代》2013,(12):31-33
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炊具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概括来说,秦汉时期流行的主要炊具类型有釜、鍪、甑、甗、刁斗(鐎斗)、染炉等,种类空前多样,且结构功能设计也已相当完备与合理,一些主要炊具的主体结构和形制在汉代时已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6.
徐姗姗作品     
正西汉海昏侯文创产品设计说明:本产品设计案例是在文化元素、美学特征,人文精神及符号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通过重构与解读的方式将汉代隶属和汉代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去,使产品与汉代文化有效融合,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对现代人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满足。  相似文献   

17.
也谈“树木纹”──齐瓦当树木纹造型综述李鸿雁《管子学刊》1991年第3期,刊载了安立华撰写的《释树木纹──兼谈齐瓦字纹饰的符号特征》一文.读后颇受启发,该文首次阐释了齐瓦当纹饰的主纹──"树木纹"得以产生、流行的思想基础、历史渊源及其纹饰的内涵,从而...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物品的形态语言而传达出一定的审美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的.它的造物理念,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之美;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之美;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总之,中国传统造物艺术具有五种美的特征,即灵动美,意匠美,雅致美,材质美,工巧美.由手其深厚神秘的东方风采,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情画意的优雅意境,以及对细部的精致处理,使得中国器物造型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9.
造型是器物功能的载体。仿生陶瓷造型设计的功能内容表现为对设计目的和设计对象的把握,包括了为生活的设计和为神的设计的两个维度。为生活设计的仿生陶瓷造型有“乐生”的情感性因素和热爱生活的审美情怀。为神设计的仿生陶瓷造型体现为“视死如生”的生命关怀,表现为仿生陶瓷造型中的宗教信仰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仿生陶瓷造型设计的两面性特征有助于提升对造物文化内涵的了解和对陶瓷产品设计功能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长物志》是明代苏州文人文震亨撰写的一部关于园居生活与园林营造的笔记体著作。此书共十二卷,涉及室庐、花木、水石、几榻、器具等诸多方面,不仅在园林营造方面颇有研究,其对室内的家具、器物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反映了晚明江南地区文人精致细腻的生活美学与清雅淡泊的审美品位,在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理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长物志》所蕴含的造物思想进行充分的研究,挖掘传统文人和匠师的造物智慧,将其基本的造物观念为今所用,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可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