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嵌瓷作为潮汕建筑中三大装饰手法之一,在历史的沉淀下绽放出独具魅力的风采,并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国时期潮汕的嵌瓷主要有三个传承脉络,分别是以潮阳的吴丹成、普宁的何翔云和潮州的苏宝楼为首的派系,然而如今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命运。充分认识到"非遗"文化潮汕嵌瓷发展的局限和现状,加强保护和传承创新,培养人才,延续嵌瓷文化,需要政府、媒体、企业、教育等社会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3,(4):96-97
<正>卢芝高,1946年出生于潮州嵌瓷艺术世家,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嵌瓷)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潮州嵌瓷博物馆馆长。从事古建筑嵌瓷壁画艺术创作设计工作五十余年,代表作有潮州凤凰洲公园天后宫屋顶中脊嵌瓷、潮州凤凰洲公园“奎阁与凤凰台”嵌瓷壁画、潮州青龙古庙嵌瓷、泰国七剑王公慈善堂嵌瓷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瓷器吉祥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它那精美的图案、深刻的吉祥文化内涵、丰富的想象把细腻的瓷器装饰得更加靓丽,令人"陶"醉"瓷"迷、爱如珍宝.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23,(4):30-31
<正>卢芝高1946年10月生于广东潮州古建筑嵌瓷艺术世家,初中毕业后师从父辈从事古建筑嵌瓷民间工艺创作设计工作,特别是从1984年以来,卢芝高先后为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广东汕尾凤山祖庙、广东潮州青龙庙、泰国七剑王公慈善堂等庙宇祠堂创作了大量嵌瓷作品,其作品继承和发展潮州嵌瓷艺术优良传统,在广东潮汕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广受好评,使当地人们对潮州古建筑嵌瓷艺术有了深刻的印象。卢芝高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嵌瓷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相似文献   

5.
李净仪 《美与时代》2016,(10):41-42
康熙五彩是清代釉上彩瓷重要的装饰形式之一,其素雅、明丽的装饰特点,体现出这一时期宫廷浓墨重彩的审美文化,而仕女题材更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以康熙五彩仕女图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为切入点,从装饰彩绘技法层面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粉彩艺术瓷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它在创作手法上既吸收了国画的笔墨技巧,又采用了织锦图案作为画面衬托,把主题绘画与边饰图案相结合。粉彩瓷以其独特的装饰方法凸显质感,构建出独有的艺术美感。一、粉彩艺术概况(一)粉彩艺术瓷的艺术特征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其绘画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细,巧夺天工,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材质美是粉彩装饰艺术美的重要体现。粉彩颜料中的透明颜料烤烧后晶莹剔透,具有玻璃质的光泽,覆盖于珠明料的底线上具有玉质般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装饰材料方面的一大情结是恋木情结。自古以来,木材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济、文化、宗教、技术、审美的多种因素直接影响了恋木情结的生成。恋木情结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观念。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木材装饰的特质与我国古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自然而然形成了独到又富有魅力的建筑装饰文化。  相似文献   

8.
磁州窑系属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民窑体系,而扒村窑则是磁州窑系的重要一支,其处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境内,其和当时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等知名瓷窑有着相似之处,均以白地黑花瓷作为主要的产品。在进行瓷器装饰的时候,将中国传统书画和瓷器的外形进行结合,显示出质地古朴、风格独特、题材多样的特点。本文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材料和结合美术的知识,对扒村窑瓷绘风格进行研究,然后挖掘出扒村窑瓷绘风格产生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为人们了解扒村窑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略探中国家具图案装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面的通称。不管是传统家具或者是现代家具,图案都是家具装饰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家具的图案装饰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品味,文中从中国传统和现代家具图案装饰特点、手法、技法等方面来探讨家具图案装饰。  相似文献   

10.
在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区存在被称之为"苗老司"的"巴岱雄"和"客老师"的"巴岱扎"两类民间仪式专家,他们分别代表苗族和汉族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巴岱信仰不仅在信仰空间上实现了互嵌,还在仪式实践中出现了仪式功能、仪式环节、仪式结构等不同的互嵌类型。这些现象表明汉文化进入了苗族"权力的文化网络"。巴岱信仰互嵌是民族互嵌的历史缩影,民族嵌入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张力可以通过巴岱的逆转仪式及其他交融方式来释放。交融是一种过渡状态,它不仅能够释放嵌入的张力,还能为互嵌赢得时间和空间,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实现新的社会凝聚和团结。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青花瓷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明代青花瓷,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青花瓷由最初的"外销瓷"逐渐扩展,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内销瓷";从最初汲取海外文化因素,交汇融合,到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成中国瓷器的新品类,正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2.
虎像有着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社会生活层面的"虎威吉祥";其次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里的"龙虎和合";最后是在精神与人格理想层面上的"虎虎生生"。而欧阳巨波、欧阳雨梦的《中国瓷上虎文化》是一部以"瓷上虎纹饰"为切入点,探讨虎文化在陶瓷上传播和发展的专门著作。在多年有针对性地虎纹饰瓷器收藏基础上,作者通过实际藏品的研究,以图并文的方式整理出虎纹饰的瓷上艺术史与审美文化史。该著以博物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艺术学的视角,借助美术考古与民俗学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品鉴、文化溯源、民俗揭示。它既是一部艺术史的专题著作,又是一部古代艺术品收藏与品赏的文化推广读物。  相似文献   

13.
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潮给四川带来大量资金、先进技术和文化艺术。在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大融合背景下,以自贡西秦会馆献技戏楼为例,从立面整体造型、屋顶设计、细部装饰三个角度,探讨其在建造工艺、装饰艺术、戏曲文化等不同层面反映出的南北地域文化特点,及其蕴含的陕西盐商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春明 《中国宗教》2018,(12):70-71
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青花瓷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明代青花瓷,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青花瓷由最初的"外销瓷"逐渐扩展,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内销瓷";从最初汲取海外文化因素,交汇融合,到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成中国瓷器的新品类,正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青花瓷器在审美上体现庄重崇高、清新雅致,是我国瓷器制造史上的典型类别。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建筑装饰元素贫乏、风格混乱、脱离功能需求等问题,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漠视和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事实上,河南民居建筑装饰受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影响,呈现出装饰纹样丰富、华丽与朴实共存、灰塑的应用独特、重视门的装饰等特点。只有从传统民居中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新农村住宅既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能表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为新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既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因。为更好地推动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活态传承,在研讨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概念与意义,并分析其现实困境,提出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三级"生产性保护路径,有助于促进景德镇制瓷手工技艺良性发展,进而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是集王氏家族价值观、生活追求、民间思想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在石雕、砖雕、木雕等形式中。通过考察分析,王家大院门枕石可归类为箱子型门枕石、抱鼓型门枕石、狮子门枕石、正方体小型门枕石四种表现形式,在造型、题材、雕刻技法方面有鲜明的特征。该装饰艺术与传统手工艺紧密结合,展现了极高的民间底蕴,加深人们对民间"福"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致力于为创造更多富有现代意义的"福"文化艺术形式提供思路和灵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认识青花装饰的色彩、题材、表现技法等几个方面,对于继承传统文化,吸收青花装饰艺术的营养,探索和总结青花装饰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将会产生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丝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开展贸易和进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于促进文化传播作用也十分显著。"广彩"是清朝康熙年间发展起来的广州地区釉上彩瓷的简称,是在"海上丝路"贸易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世界官窑"的美誉。其色彩绚丽多姿,整体图案饱满丰富,工笔精湛细腻,花样款式"岁无定样",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艺术形态。作为中西方文化、贸易往来的产物,"广彩"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精华,又融合了西方的色彩审美、装饰题材、绘画技法、生活习惯,为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我们必须更理性、更科学地发掘"广彩"的艺术底蕴及内涵,不断努力实现其传承与创新,为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历史文化支撑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岭东(潮汕)中国画名家严玉莲以鲜明的艺术态度及审美取向坚持创作探索并形成自己的文化定位。在后现代时期回归传统价值观之文化语境中,奉行"借古开今"的宗旨,在坚守中国传统水墨独立体系的前提下实现了水墨画创造性转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