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美术类专业基础理论课。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应用到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使课程讲授具有直观性、高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明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阿尔都塞,把受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所产生的系统方法、结构方法、模型方法的影响而在人文科学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潮——结构主义,用于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解释,提出主导性结构、结构性因果观等一系列“新”概念,强调社会的总体性和对社会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艺用人体造型解剖学是每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所必备的一门研究课程,重视与熟知人体解剖及其变化规律,便可具备扎实的人物基本造型功力。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深刻研究,准确地体现在他的雕塑作品中。当谈到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时,我们不得提到抽象肖像始祖级的大师人物,那就是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文章从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与探索培根的人物画,以此作为理解解剖在绘画中所起的作用的一个视角,探究艺用人体解剖知识在培根人物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60年代初,在法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人文科学思潮,这股思潮开诚布公地宣称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统治法国哲学界近20年之久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等所谓的“意识”哲学相对立的。由于属于这个思潮的思想家们都是在“结构”(STRUCTuRE)或与结构相近的概  相似文献   

5.
何晓 《管子学刊》2023,(1):28-36
庄子的“知”论历来被视作境界论,而非认识论。如果我们以认识论的视角去解读庄子的“知”论,会发现庄子所谓的“真知”并非是对“道”的体认,而是对“认识活动之本质”的认识。庄子认为“真”的本义是“倒下的人”,引申为“主体性的消解”。所以“真知”的内容为:“认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前主体性的活动,而非通常所理解的主客二分下的活动(“俗知”)。这一方面揭示了认识活动的本真面目,另一方面也消解了“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避免了陷入由“俗知”所带来的“认识论困境”。  相似文献   

6.
审艺学是近年来艺术理论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倡导以更加独立、宽泛的视野和方法研究分析艺术,探讨审美以外的艺术问题。文章以审艺学的方法观察"敦煌画派"的艺术发展轨迹,对其在艺术学科内的独特建树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透视作为绘画造型训练的基础概念,一直是视觉艺术类学科首先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传统透视教学理论体系复杂、透视术语繁多、透视类型归类牵强、缺乏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成为教师们公认的教学难点。在虚拟空间视角下对传统线性透视规律进行再认识,对约定俗成的透视类型进行辨析。以期构建科学系统的三维空间观念,更加全面地理解透视规律,提出运用数字软件的透视匹配功能校正写生透视的指导方法,从而改变传统透视教学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拒绝敏感性是个体对拒绝信息的焦虑预期、准备性知觉和过度反应的倾向。以往研究多以单因素的视角考察整体拒绝敏感性,但近年来其结构取向出现了转变趋势,研究者开始从适应功能的视角分别关注其二因素(即焦虑预期、愤怒预期)与三因素结构(即焦虑成分、愤怒成分和拒绝预期),且发现不同结构取向对个体的适应功能具有不同影响,焦虑预期与内化行为问题有关,愤怒预期与外化行为问题有关,而拒绝预期作为认知成分也需要加以重视。未来亟需从性别差异、行为及神经科学证据、本土化研究、年龄差异、针对性干预措施五方面对不同结构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1963年1月,从兰桂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子。14岁时,噩运悄然来临,一次意外摔伤了左腿。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伤口感染,最后左腿不得不高位截肢。  相似文献   

10.
11.
张波 《美与时代》2007,(3):125-126
本文从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等方面分析了对声乐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风靡于现代西方的结构主义并不是统一的哲学派别,而是一种由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学术思潮。泛于这股思潮的主要是些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这些学者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发表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提出了独树  相似文献   

13.
漆画是我国的传统民间技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漆画艺术的公益性和艺术性越来越强。可以说,漆画艺术就是匠和艺的有机结合,只有不断创新创作理念,重视漆画艺术的创作原则,挖掘多种方式提升漆画艺术效果,让该艺术的魅力更加独特,使匠和艺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独具意境美和工艺美的漆画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原道》2015,(2)
"民族"在现代汉语里使用频度很高,但含义十分模糊。百年来围绕着"民族"的涵义中国学界曾爆发过数次争论。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费孝通关于"民族"的争论表面上看来是称谓之争,其核心则事关中国的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中国的分裂主义产生于国家认同弱化之际,并一直以族群民族主义为工具,力图在中华民族之外建构新的"民族",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通过强化中华民族认同达到强化国家认同之目的,是反分裂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当前的世界,每个文明都在试图寻找出路,并向当今处于变革与危机时代的人类文明提供可借鉴性的经验;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明对话",已成为整个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文明的回应被普遍接纳为可遵循的原则和有价值的借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生逢其时。连接丝绸之路的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西方文明等诸多传统及主流的文明中,中国文明是源头。"(古代的)丝绸之路仅仅依靠中国,而完全不依靠西方。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发现和完成了这条通向西方的道路,而且这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角下的“医学迈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是指由各种社会地位相互关联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社会人或人的社会性则是指个人所占据的社会地位以及在这些地位上的角色行为方式的总和。诱发疾病的社会原因既可能是包括个人角色行为在内的社会构成要素,也可能是社会结构。医学迈向社会的实质是对那些不利于健康的社会原因实施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17.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开创了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学.但是他的“大地伦理”思想却具有义务论的理论缺陷.为了规避其理论困境,比尔·肖从美德伦理学角度重新诠释了“大地伦理”,提出了“大地美德”思想,希望通过对人的态度及其品质的关注,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为致力于“大地伦理”的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8.
19.
庄子艺道观重在强调道对技的超越,历代学者多承此论。陆西星在此基础上认为由技而道尚需技进而精顺理而处等不同层面的努力,并且认为由此可虽应万变而神不劳,达到对心神的养护。与此同时,陆西星发展了庄子艺道观,形成由适意入忘形,由忘形而物化的主体境界论,以及无心无情大心等修养论。本文旨在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陆西星对庄子艺道观的发展,突出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贡献,同时丰富对陆西星这位道教学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林孔华 《天风》2002,(2):19-19
得救是将灵魂、生活、肉体三方面死亡的阴影完全除去,给我们一个全新又永恒的盼望。这就是得救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