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民间玩具以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著称于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玩具的制作与销售遇到困境,民间玩具制作手艺难以传承。为推动民间玩具的传承,需要将民间玩具纳入教育中,打造民间玩具自身品牌,将民间玩具与旅游业相结合,建立民间玩具的研究和保护机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都曾炫极一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传承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传承推广,从而使这些古老的艺术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河南民间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均是河南地域内传统手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类别,以这两者为例来研究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融合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艺术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广大乡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生存环境也逐渐恶化并面临诸多困境。民众的思想不断开放,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被瓦解,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正日益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吞噬和同化,失去了原生性,它的活态传承势在必然,传承就必须创新,以创新促进文化生产与传统民间美术作品市场消费,以创新带动传统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成为当下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古老生活方式的保留愈来愈为人所重视,很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都被积极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虽然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却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传承方式。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大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状况举步维艰。笔者在赴岷江上游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羌族"释比"传承为例,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分析、讨论宗教性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固态传承"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锐 《美与时代》2023,(5):58-60
中国画既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艺术体现。以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中国画创作中的笔墨观,重点从骨法用笔、笔墨线条、留白、主客观融合、意境营造五大方面阐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着笔墨精神溃散的现实困境,唯有扎根民族土壤,坚持民族寻根,弘扬与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纳 《管子学刊》2010,(2):121-123
郯城徐氏最早的祖先是东晋的徐宁,其故乡在东海郯城(今山东郯城县),东海郯城成为徐氏最为重要的郡望之一。郯城徐氏以文学、政事通显,族中诸多子弟并有才名,仅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徐羡之、徐湛之、徐孝嗣、徐勉、徐悱、徐、徐陵、徐君蒨等人,成为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文化望族之一。作为文学官宦之家,郯城徐氏家族诗文传家,素有忠孝家风,徐父子擅名当世,足以傲视梁陈,徐、徐陵父子家学是郯城徐氏家族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活态流变性是手工艺的重要特征,要想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复兴,需要生产性保护。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为例,分析在手工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传承困难、市场衰退等困境,提出手工艺的复兴要建立在产居结合关系的恢复上,重视手工艺文化与村落空间的共生关系,应兼顾技艺的发展与空间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针对湖北荆州地区民间特色楚式髹漆工艺所面临的生存和传承困境,对楚式髹漆工艺的程序、特性、现状、漆器特征、价值与传承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将楚式髹漆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结合的传承创新方法,通过指导毕业设计课题案例的实践验证,拓展了楚式髹漆工艺的应用领域。运用数字化建模实现数据应用与共享,并将现代先进加工技术与传统髹漆工艺制作结合,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视角,融合传统文化设计语意,来传播该技艺价值,实现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第三方远程医疗模式的理性思考,阐述了不同主体视角下第三方远程医疗模式面临的伦理困境:患者面临知情权与诊疗需求的冲突,隐私权保护等伦理问题;第三方远程平台视角下,面临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求诊端医生面临患者的质疑,患者生命健康与自身利益保护的伦理困境;远程端医生面临推卸责任以及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冲突的伦理问题。进而提出加强规划和宣传,明晰权利义务;规范平台准入和医疗责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解决医疗伦理问题的常设机构,健全医疗伦理监察制度等建议,以期推动远程医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总结蛋雕艺术的工艺种类和艺术特色,分析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蛋雕艺术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将蛋雕艺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是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一民间工艺美术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体现高校教学特色,促进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种类丰富,但整体现状令人担忧,普遍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难、后继人才匮乏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局限在家族内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作坊式生产,人员文化底蕴薄弱等因素以外,人口的大量流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每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外出打工,其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的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乏人、人才紧缺、创新不足、与现代艺术品市场的运作方式脱节等困难。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亟需做好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秦腔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因"老化"、资金短缺、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秦腔面临着一些困境。伴随文化创意时代的到来,秦腔的创意化保护与开发迎来新的机遇。分析秦腔的窘境、文化创意产业和戏曲结合的可行性,可以进一步探讨秦腔应该如何更好地与文化创意结合,从而实现秦腔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建设是乡村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文章结合当地现状,从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建设方法出发,分析了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建设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探析了关中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方法。在城镇化背景下,我们应加强传承乡村景观的思想观念,保护乡村景观的传统特色,维护乡土建筑的多样性,在现代景观设计层面力求推陈出新,避免景观设计中的生搬硬套和盲目追崇,建设有特色的新乡村景观,实现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社会发展与传承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科学借鉴国内外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在新形势下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宁德传统工艺美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至今仍然保留着精湛的工艺技术和独特的风格特征,在世界民族文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蜡染工艺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断代的危机。布依族蜡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世世代代,需我们共同努力,承前启后,使蜡染工艺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得以体现,功荫子孙后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添瓦。  相似文献   

16.
中原民间玩具是中原人民的智慧结晶,与中原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研究中原文化的重要依据。以中原民间玩具的保护和传承为出发点,研究其文化背景、造型特点、表现形式,运用现代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结合现代设计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探讨中原民间玩具扁平化图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加适应现代信息传播的环境,实现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文化符号,完成文化之间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得中国广东,江苏等玩具生产基地的玩具生产厂家倒闭,中国玩具业缺陷暴露无遗,出口面临挑战,外资带来冲击,本土显现硬伤。许多企业开始从加工出口转而开发国内市场,许多的玩具商开始与卡通动漫合作,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式。如何"借"他山之石,走何种中国创造之路,是摆在我国玩具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总结分析其在现今市场状态下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难,并结合苏绣艺术家梁雪芳的成功实践案例,研究分析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途径,可以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手工技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铁画锻造艺术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画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和收藏价值,其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更是丰富多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铁画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因而必须寻找一条适合铁画艺术生存与发展之路。在分析铁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对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建议,以期对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二夹弦属于民间戏曲之一,曾流行于整个华北地区。滑县二夹弦表演上吸取了各家之长,柔美但不失其个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滑县唯一的二夹弦传承基地——万古镇的樵邱村的二夹弦剧团却陷入生存、发展困境,亟须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二夹弦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