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西方前卫艺术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现当代绘画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诠释和发展。在可供参考的文本中找到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特性,是对于符号的诠释还是关于反叛精神的体现?西方结构主义给现代艺术提供了"语言"和"精神层面"的解读方式,在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当代艺术选择加上绘画的普遍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艺术品参差不齐,而购藏界出现的声音更多的是中国当代艺术没有市场。分析张晓刚艺术作品的创作思维来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走向,从而引发中国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其艺术作品生命力的长久与否。毋庸讳言,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关于"传统"的视域正在迅速地扩展,中国传统艺术在时间上不断向前延伸,在内容上更是无限丰富,这为今日艺术创造在对传统内容的选择吸收上带来多种可能性。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汰变形态。相反,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挪用和分解,会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史何飞 《美与时代》2014,(11):105-105
国际当代艺术体系的西方化实质使得尽管火热的中国当代艺术无法摆脱其阴影。尽管弘扬本土文化和艺术是当下艺术家的口号,但是当下的艺术作品却依然沉寂在西方艺术的阴影下,提倡创造具有中华名族传统特色的创意的作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现当代艺术的联系愈发紧密。西方艺术理论开端于西方古典艺术,在一代代艺术大师的创作和突破以及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变革和诞生出新的艺术潮流与创作思路。直到现在,在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贝尔廷的"艺术史终结说"和丹托的"艺术的终结之后"早已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展开。中国艺术在古代传统艺术理论与新兴艺术理论中应找到突破点,进而为当代艺术学理论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绘画发展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表达在艺术上描绘的根源在于对客观世界的表达、纪录与思考。鉴于海南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文化艺术发展的定位及风格,文章将东南亚等国家的涂鸦艺术作品对城市的装饰探索作为范例,结合涂鸦艺术特点分析,确立可行性风格创作,为建成新时期的大美海南、艺术海南提供切实艺术创作依据。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衍生品,独特的艺术思维将众多艺术创作者区分开来。不同观念的艺术家运用多样的创作方法使得艺术作品间面貌各异,形成了具有个人鲜明风格的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如洪流般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影响着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如何在艺术大潮中脱颖而出并坚守自己的艺术信仰,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在一脉相传的中华精神、审美价值、人文理念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当代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艺术应该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观察古今中外艺术。文章通过对中国书画的艺术形式分析,探讨了中国书画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共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艺术创作已与传统创作方式相背离,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原有艺术形式的存在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和多媒体的追赶,想在此基础上标新立异是极其困难的。将传统文化中的趣味元素打破重组成为全新的创作因素无疑是一种思维上的再生。而在此过程中,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必然将传统艺术所追求的造型、比例推翻。新鲜、自由、游戏的创作方式增添了艺术作品的趣味性。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悖于常理的、怪诞离奇的艺术形式上。然而,寻找灵感的过程依靠的是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形式上的特立独行还不足以引发观者的共鸣,应该还要把握住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趣味元素。在探索当代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敢推翻、有形式、会寻找,就能与模式的、僵化的艺术风潮叫板。  相似文献   

10.
缅甸是典型的佛教艺术荟萃的东南亚国家。在缅甸,佛教文化至今仍是其主流文化,佛教造像艺术价值很高。缅甸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骠国、蒲甘、战国以及殖民地时期四个阶段,其造像风格随着佛教文化在社会地位的变化显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征。其中,骠国早期的佛教艺术作品是稚拙的代表,骠国后期的佛教艺术作品不断走向"精致";蒲甘王朝时,印度教艺术来到缅甸并融入了缅甸佛教艺术造像中,佛教造像体量由小变大,叙事性题材的大量兴起并得到广泛传播,这是继缅甸后期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认真研究当今的艺术教育状况,不难发现,当代艺术教育已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艺术教育的功利化令艺术教育变得更加现实,因而很难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2.
艺术品市场中,人们追崇着古典主义油画,视印象派为宠儿。如今,微妙的变化在发生:在美国,这一块孕育现代艺术的温床,越来越多的人对现当代油画作品开始另眼相看,本国居民普遍具有收藏意识,本国政府经济上大力扶持,造成美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牛市不断。文章聚焦于美国现当代油画市场的高热现象,以近几年相关数据和权威报告为分析依据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艺术家通过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法进行融合创作,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符合现当代社会发展的审美需求。自从毕加索进行大胆尝试以来,综合材料创作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也日益显现出来。它的自然属性与艺术精神相配合,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更贴近生活,且反映时代,关注个体价值和社会意义。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起,是时代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代艺术策展人对艺术展览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概述了当代艺术策展人与艺术展览,分析了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实际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最终提出了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应该具备的技能和条件。在这些方面对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对当代艺术展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析,期望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女性艺术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有相当一部分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选择了与传统女红有关的材料,她们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自身的特点,创造出了许多寓意无尽的艺术作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艺术展览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当代艺术档案的编辑和制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多年来,收藏、研究和展览当代艺术作品的美术馆、画廊都意识到,艺术档案是艺术研究和展览的灵魂,但是大多数机构还将艺术档案的编撰停留在收集原始资料的阶段。经过对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当代艺术档案的考察分析,认为当代艺术档案整理编辑的逻辑,应该是标准化开源的分类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和艺术策展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上突破传统艺术的"标准",以鲜明的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形成独特而又眩目的艺术景观。一味强调当代使中国当代艺术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先天不良和后天不足的发展使其陷入解读窘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艺术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艺术家的创作通常不能被观众所理解。究其原因,就在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仅仅凭借主观对艺术及作品的理解进行创作,只发挥了艺术创作的人本性,并没有真正将公众的意志融入作品中,失去了艺术的社会性,自然不能被公众接受。艺术是属于公众的艺术,只有当艺术被公众理解并接受,艺术作品才能凸显它存在的意义,反之,作品只能作为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花瓶而存在。将公共意志与艺术结合,本应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但在我国当代艺术中,人本性与社会性在艺术创作中却呈现出博弈的趋势。对这种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我国未来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政治波普。该艺术形式采用西方波普的艺术语言,结合人们熟知的政治形象或商业代表,来表达幽默、荒诞或嘲讽之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当时,苏联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政治波普,对中国政治波普的构建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20世纪年初代苏联解体后,国际艺术市场不再对苏联的"当代艺术"重视,苏联政治波普很快便失去了价值,从199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于是,国际艺术市场便将视角转向中国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雕塑建筑为研究区域,在梳理总结蒙古族图腾文化的类型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蒙古族图腾文化在雕塑与建筑及工艺美术品的应用。通过研究,得出在现当代蒙古族雕塑艺术作品的设计中,融入了较多的蒙古族图腾元素,同时对于内蒙古地区的艺术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