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河津地区的剪纸艺术是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毅从小受黄河文化熏陶,积年累月对剪纸的创作和收集受到研究民俗剪纸的专家认可,也受到了各阶层人们的喜爱。文章选取他的民俗系列作品"河东信俗"之上大梁从构图、造型、色彩等艺术特征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的作品继承了朴素的民俗剪纸传统,更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一面,他为传统民俗剪纸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民俗剪纸在他手中传承发展并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剪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符号,更是现代艺术可以借鉴传承的不竭源泉。公共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更需要学会怎样挖掘剪纸艺术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发展公共艺术的新形式、新语言,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传承和发扬,并应用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当中。文章就现实的一些案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形式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新与融合。从现代我国公共艺术发展概况出发,综合剪纸艺术特点和剪纸艺术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案例,总结了我国剪纸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剪纸如同绘画、雕像、书法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回族的艺术家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元素与东方韵味的中国传统工艺相融合,将宗教的神圣符号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造就了具有深层意蕴的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说起剪纸,国人都不会陌生。然而对阿拉伯文剪纸艺术,想必了解的人寥寥无几。阿拉伯书法素以板书著称,中国的穆斯林却借用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外在形式,糅合进了阿拉伯书法艺术和伊斯兰特色的纹饰,  相似文献   

4.
剪纸属于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合理的布局、配色、造型,结合精巧的剪刻技法,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涉及自然与生活各个层面,反映劳动人民的所思所见、喜怒哀乐,传递出朴素、真诚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民间剪纸为代表,简单概述徐州当地剪纸艺术的内容和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及其视觉特征,使徐州民间剪纸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于丰宁满族而言,其萨满宗教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了自身特有的宗教文化形态,而丰宁满族民俗剪纸艺术也带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烙印。本文以满汉民族融合为背景,通过对河北丰宁满族剪纸这一静态艺术与萨满宗教的研究,阐述剪纸艺术的象征性元素符号如何表现与萨满宗教相关联的文化内容,以此来揭示丰宁满族萨满宗教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民俗艺术在多个领域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艺术不但可以使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得到提升,设计人员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艺术、更加全面地掌握民俗艺术、更加深入地研究民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艺术符号可以促进抽象造型的发展,可以在平面设计中构建民俗艺术符号模型,还可以把民俗艺术符号与平面设计结构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张京峰 《美与时代》2013,(12):44-45
剪纸艺术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剪纸艺术以节目民俗剪纸为主要形式,与当时的设计艺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影扇、印染、刺绣等艺术领域中。宋代是剪纸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剪纸艺术得以应用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彭朝风 《美与时代》2016,(10):88-89
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从善之美、稚朴之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和谐之美等特点是集实用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和塑造了着中华儿女的灵魂。长期以来,民间剪纸艺术往往局限于民间作坊师傅带徒弟,或口口传授等形式,"民间艺人"无法进课堂,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种系统继承民族文化的优势,导致丰富璀璨的民间文化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将我国的剪纸艺术文化发扬光大,落实《国家文化发展纲要》,更好地凸显美术课程的民间特色和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9.
瑞昌剪纸历史悠久,是传承民间艺术的有形载体。瑞昌剪纸作为民俗文化中的瑰宝,处处浸透着"以人为本"的民俗意蕴和地域文化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跟创作者是民间剪纸艺人有关,他们的艺术灵感来源于民间生活,反映地域性的性格特征和个人的思想感情,处处体现着以人为主体的艺术情怀。由此衍生到公共设施造型方面,其直接使用者和接受者是当地居民,就要求这个公共设施的造型体现人文意蕴内涵,展现本土文化精神,而本土文化就来源扎根于民间艺术,是民间风俗审美的集大成者,两者之间探讨的都是"人"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把"以人为本"放在造型设计的首位,才能在源头上解决公共设施造型文化缺失的问题,也才能使公共设施的设计既体现地域色彩又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0.
皖北地区的独特地理条件及历史原因决定了其剪纸精粗结合、质朴与风雅共存的艺术风格,皖北民间剪纸孕育着深厚的民俗民风内涵。研究发现,现今皖北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状况,不但与盛行于淮河流域的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更是与皖北地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地域文化交汇有关,从而形成其兼容并蓄、形式活泼生动、造型自由夸张、风格朴实优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许多先民创造的文化符号伴随着古老的信仰与习俗在木板年画、剪纸、建筑、木雕、雕塑等艺术中得到传承,极大地丰富了民间美术的题材。以东巴象形生肖狗在木雕中的创作实践为契机,探索木雕如何与生肖元素结合、创新与应用,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傣族剪纸的浓郁宗教文化色彩,探讨傣族文化生活中宗教信仰的普遍性、宗教活动的仪式性、宗教文化的交融性以及宗教伦理的和谐性,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艺术与宗教文化传播结合的契机,从而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特色的传统文化,剪纸的取材主要来自乡野环境,所反映的内容朴实而又生动,能够以其别具一格的装饰性和巧妙的趣味性鲜明地反映人们的民俗生活,是中华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的文化及特点,展现了现代礼服中所采用运用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而将剪纸艺术成功地应用于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做到良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  相似文献   

14.
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兼流行与民间通俗艺术于一体,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民俗交相辉映,成为人们寄托感情抒发情绪的方式。和中国剪纸艺术风格迥然不同的是,野兽派画家之一亨利·马蒂斯在其晚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他通过内心对艺术的感悟和独特的艺术创作,完全改变了剪纸艺术在人们心中的定义,开创了新的剪纸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不仅能照出这片地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以独创的艺术特点反映黄河三角洲地区人们的审美追求与情感诉求。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的艺术特点表现为图形简约不简单、追求线条美的传达、明艳绚丽的配色、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四个方面。耿延祯的《水浒人物》、李莲秀的《农家乐》、兰福梅的《捉迷藏》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旨在论证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是中国剪纸文化的重要一支,对其进行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审美习惯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扬州剪纸作为传统美术领域中的独特艺术形态,用它特有的图形符号,特殊的艺术语言,展现出巧法造化、技以载道、精巧如画、典雅清丽的审美趣味,使作品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扬州剪纸的线条审美、文人格调以及剪纸艺人的修养,是扬州剪纸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其独特魅力的根本保障,使这一艺术形式不仅蕴含浓郁的传统民间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特色。扬州剪纸传承人的队伍在壮大,逐步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物质化的成果,进行活态传承,让这一富有"刀味"审美意味的艺术形式得以更好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乐清剪纸的抽象符号形式构成,表现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艺术精神,是一种艺术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象征。建立乐清的剪纸抽象符号形式构成系统并体验其艺术精神,对推动民间美术不断地向前发展,拓宽艺术家的创造思维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剪纸是物化的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是与创造者有一定表现含义关联的符号,它的艺术创造是由一个完整的表示成分转化为高级层面且有复杂含义的被表示成分。这意味着剪纸艺术具有了艺术表现媒介的符号系统属性。  相似文献   

20.
豫西民间剪纸是中原较为知名的一种艺术形态,是中原艺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流逝,豫西民间剪纸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业界的共识。MG动画具有"短、平、快""风趣幽默、节奏感强"等特点。利用MG动画可实现豫西民间剪纸的数字化永久保存、视频影像网络传播、科普动画教育传承等,对豫西民间剪纸保护与传承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