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倡导碑学是清代书学风气重要特征,张伯英作为清末民国间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位重要书法家,他虽然主张书法学习要尊重传统,重视临习,但也主张不能一味受古人约束,要发挥各自的性情与个性,体现主体的能动性,不做寄人篱下的书奴。张伯英同时注重笔法,认为笔法是书家"学书之根本,点画分布皆其枝叶",不重视笔法,终将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2.
对二王笔法的追求与阐释代不乏人。董其昌以"势"立论,可谓真知灼见;倪后瞻师承董其昌,对"势"有会心处,且以"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之"分合观"对笔法作进一步解析;包世臣于"形质"求笔法,欲"当于目而有据",过度的解析,反而与王字笔法真谛转去转远。笔法的"分合",因大字书写实践,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重"分"轻"合",则是形成对王字笔法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书法亦是展现生命的艺术,任人写心写性,因此,书法与禅宗思想本质相通。纵观我国书法艺术漫长发展史,其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至深至远。文章结合笔法、字法、墨法与书法风格四个方面探讨了禅宗思想在书法中的具体体现,并从哲学指引、审美意境、变法出新等方面阐释了禅宗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借此探析禅宗思想与书法艺术相辅相成之关系。  相似文献   

4.
《九成宫醴泉铭》为唐代碑刻。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书法特点是用笔方正,笔力刚劲,笔法刚劲婉润,而兼有隶意,点画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得当。此碑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对欧体书法用笔以及点画的特点分析可见,欧阳询的书法风格质朴研美,体现着刚柔相济的"中庸之道",历来为学书者所推崇,对以后的书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国儒学主要是在吸收中国朱子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中国儒学的诸多概念范畴也被继承并发展。作为哲学的重要范畴——理,韩国不同时期的儒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性理学者退溪从能动性的层面强烈主张理的能发、能动以及"理自到"。栗谷则在朱子"理一分殊"的基础上强调气的活动性,提出"理通气局",同时也提出用"理气之妙"来解释理气关系。阳明学者霞谷提出"生理说",认为理具有神妙的生命力,既是生命的主体,又是道德的主体,认为良知与生理为一。实学者茶山全面否定朱子学之理,认为理是"依附之品",气是"自有之物",只有存在气的发展变化,理才会显现;同时他也坚持"实理',强调儒家道德行为的实践性。韩国儒学之"理"概念的发展演变,反映了朝鲜时期社会变革及思想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理势"是朱熹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框架,他强调对待历史问题要兼理、势,结合价值与事实进行判断。理势含有内在的秩序与趋势,这与"不得已之势"只强调客观层面有所不同。朱熹在使用理势分析问题时,主张把握价值、事实两方面的当然性与必然性,即要看到"理势之当然、必然",在此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理导势",用价值引导现实的发展方向。总之,朱熹是在理学的框架内讨论"势",这是其理势观与以往势论不同的显要处。  相似文献   

7.
何丽莎 《美与时代》2014,(12):98-98
无论是在书法练习中还是在书法创作中,笔法和墨法都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现对笔法和墨法分别介绍分析,重点探讨中国书法中笔法与墨法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书法实践提出了笔法与墨法联系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书法最重要的特质是用高质量的线条来进行日常书写和艺术创作。高质量的线条来自于合理的笔法学习及长期刻苦的训练。笔者认为,唐人对笔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完善的中锋用笔法则。唐人最为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楷书,从唐代开始,楷书成为学习书法的基础,从宋代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不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楷书具有划时代意义。欧阳询楷书平正险绝,被称为"欧体",当世人称其楷书为唐人第一,也显示出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欧阳询书法饱含着南北书法精华,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巨大,不仅继承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书法笔意与气息,而且也有六朝与魏碑笔法结构形式的表现。欧阳询不仅继承了魏晋秀骨清相的审美遗风,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尚法与尚意在欧阳询书法作品及书论中,形成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朱子的"太极"概念静态地说,有造化大源、理之极至、极好至善的含义;动态地说,"太极"概念又呈现为:开始只是一生理本体,即"月印万川",中间"太极"又演化为"类极",即"一实万分",最后,太极又成为"总天地万物之理"的表德或总名。"理一分殊"命题既表现为本体(理体)与现象(气化)之间的"月印万川";又表现为"类极"的"一实万分",即太极本体到宇宙万物之间各种"类极",也就是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一类事物之"类理"和其所包括的所有个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且表现为太极全体和宇宙万物的气质之性的关系,即"理同气异"。"月印万川"、"一实万分"、"理同气异"等"理一分殊"命题,其中所蕴含的"理一",既是本体、类理,即"形上之理",还是"生理"。因此,"理一分殊"既是作为"形上之理"意义上的"理一分殊",同时也是在具体事物中所呈现的生生而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朱熹把《大学》"格物"诠释为"即物而穷其理",又认为格物所求的"理"是"合内外之理",是善的,因此,朱熹又把《大学》的"格物"与《中庸》的"择善"联系起来,讲"致知格物便是择善"。阳明将朱熹的"格物"误解为向外求物理,是"析心与理而为二",并把"格物"诠释为"格心",讲"为善去恶是格物"。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不赞同阳明把"格物"诠释为"格心",强调以《中庸》"择善"通《大学》"格物"之义,讲"择善即格物之谓",反对阳明"为善去恶是格物",而且还把朱熹"即物而穷其理"的"理"解读为"当然之理",不仅还原朱熹"格物"之本义,以克服阳明的误读,而且对于今天重新解读朱熹的"格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尤其擅长行草书。米芾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他在继承古人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文章通过对米芾的学书历程和他行书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研究,以及笔者临摹他的行书的一些体会感受,从其笔法、结体的多变和章法注重对比、重视整体气韵的特点中,总结出了他的行书对笔者创作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血脉。书法作为思想意识和传统文化载体,被历代教育界所重视和推崇。据《礼记》记载,西周即设有"国学",要学习"六艺",书法就是其中之一;汉朝设有"书馆";唐代有"国子监";明清更有"馆阁体"等等。近年来,书法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有识之士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中小学加强书法基础教育。2013年1月,教育部又颁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这份《指导纲要》对《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做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大成也,其碑由怀仁集唐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而成。碑字选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然、群、或"字都取自《兰亭序》,怀仁经过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字数多,字字精雅飘逸;二是字体多,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在一起,大胆组合、搭配,动静结合;三是变化多,笔法十分丰富,线条粗细变化、繁简、虚实关系很多,字的书写速度、结构等变化丰富,可谓千变万化,字字不同;四是字的笔画,气势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写的特点与韵味。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书法真迹早已不存于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历来都被作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典型范本与研究参考资料。文章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创作中的体会,试图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用笔千古不易"一说,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而大多仅在"用笔"之"易"与否展开探讨,少数从赵氏之书学思想探讨其"用笔"的真正含义并分析是否不变。文章通过考察理学对元代书法批评之风的影响,认为赵氏"用笔千古不易"一说,是理学思想下进一步延伸的体现,它强调的是书法中不变之"理"。  相似文献   

16.
"理一分殊"这一命题体现出朱熹对同一与差异之辩证关系的思考。从"理一"来看,朱熹反对空谈"理一",而注重辨析"分殊"。因为空谈"理一"会局限于抽象的同一性,这并非天理的真实内涵。天理之中固有地包含着差异性,这个差异性从表面上看是"理一"与"万理""万物"之"分殊",从本体论看则是"太极之理"与"阴阳之理"的"分殊",即"理"自身就具有内在的差异性。有差异的万事万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秩序结构,这一整体性的秩序结构与它内部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相互界定的关系。同一性在天理作为整体大化流行的统一体层面上,才脱离了自身在开端处的抽象性,最终成为了活生生的、具有实在性的实存。  相似文献   

17.
《张猛龙碑》是北魏书法中的精品,康有为评其为"正体变态之宗"。《张猛龙碑》是魏碑中的典型代表,在魏碑中属于中性书风的代表作,即不似《始始平公造像》中刀锋之感过甚,也非《郑文公碑》中圆润典雅,融入篆书笔意。《张猛龙碑》在笔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劲拔、纵逸雄强。用笔以方圆兼备,以方为主,方圆结合,变化自然。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包含了魏碑中的典型笔法与结构,所以,对于此碑的笔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魏碑的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8.
清人邓石如在书法上独辟蹊径,在继承正统书法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其笔法沉雄朴厚,自成面目,一洗刻板拘谨之风,被称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其中尤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堪称一代冠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清代中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书坛影响比较大,是“二王”和“颜柳”之后又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举世闻名的画家,张大千在书法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张大千有良好的家学渊源,其后拜师上海、临抚敦煌、游艺世界,其在学习研究绘画、书法和篆刻,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绘画上既有对传统的全面继承,特别是重拾了中国画的色彩,又有晚年泼墨泼彩的重大变革,书法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大千体",使绘画、书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虞世南是初唐崇尚王羲之书风的杰出代表,其书法温润遒丽、端庄雅致。楷书《孔子庙堂碑》,展现了初唐时期的书法意蕴。其理论代表作《笔髓论》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及其体变,兼论字体、执笔方法及真、草、行各体笔法等,提出了"冲和"之美,反映了中庸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和思辨性,对于当下的书法临摹与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