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文化自信"意识的增强,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相关教学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说明书法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们在详细考察这些成果时会发现,这些成果多是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写字教学层面,多是书写技法的归纳整理和教学经验总结。其中,关于书法的本质、书法文化、书法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核心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也是书法教育改革不能深入推进的一个主要原因。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胡亦涵 《美与时代》2023,(4):114-116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枚耀眼的明珠。长时间的习字,不但可以训练一个人的写字技巧,而且可以使其通过写字来感受中国文化,从而得到精神熏陶。1963年,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创立,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河。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大学设置了书法这一专业,但也有一些大学仅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在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书法教学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但是当前的书法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高校书法教学需要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故针对高校的书法教学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血脉。书法作为思想意识和传统文化载体,被历代教育界所重视和推崇。据《礼记》记载,西周即设有"国学",要学习"六艺",书法就是其中之一;汉朝设有"书馆";唐代有"国子监";明清更有"馆阁体"等等。近年来,书法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有识之士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中小学加强书法基础教育。2013年1月,教育部又颁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这份《指导纲要》对《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做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是中国历经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代高校教育中书法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人文教育和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自2018年开始,开设了书法公选课,文章结合其两学年书法公选课的教学实践情况和教学成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建议,希望能对高校书法公选课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代书法文化建设上,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教授,以30年之功,致力学校书法教育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化书法教育普及,从而践行着一个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文化担当与社会责任。深察书法的教化功用和书法对受教者文化心态与审美心理的形成,受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的影响,寇学臣特别重视“书教育人”的教育理念,特别重视书法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绘本创造教学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日常教育中,绘本教育是一种"图像表达"的直观教学模式。而在传统文化的融入中,绘本教育的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氛围融洽,其发展优势同样鲜明,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绘本材料,以读材料、讲故事等形式,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汲取。文章围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本创作教学的价值意义、改革策略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得到广泛的共识和高度的重视。从书法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入手,结合许昌市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情况,来分析师资建设的现状,从而根据项目组的实践调研进一步针对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更好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辉 《思维与智慧》2023,(12):19-20
<正>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综合教育大背景下,学校也越来越注重青少年的书法能力的提升,通过书法教育的熏陶,可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基于此,本文对青少年书法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实施策略。一、青少年书法教育现况1.教育形式单一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育形式单一,缺少单独的书法教育课程,这也使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写字潦草问题。学校主要以考试科目为重心,  相似文献   

9.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现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只注重表面化的“技”而忽略其深邃的“道”是当前所有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误区和缺失。“技”与“道”的严重失衡逐渐成为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大结症。如何践行外在的“技”又要提升内在的“道”是我们书法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书法教育的“技”,书法教育的“道”,如何突破书法教育旧有体制和教条模式等几大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为书法教育“技”与“道”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相结合提出笔者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我国笔墨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最重要的文化积淀成果之一。相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高校的书法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练好书法除了能增加生活的雅兴、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的字迹变得更加工整规范。作为书法教育的主流阵地,国内各大高校似乎没有把传承书法文化很好地落实下来。虽然几年来国家针对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民族文化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学校不重视、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环境差、文化氛围淡等问题依然存在,且成为当今我国高校书法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文章在分析当今国内高校书法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匾额文化作为一个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态,它博古通今、涉猎广泛,涵盖着书法、雕刻、建筑以及装饰等多领域的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而在这些领域中与其关系最为紧密的非书法莫属了。榜书以博大厚重的字体形态在书法诸体之中崭露头角,担负着题署之效用。故此,榜书便成为在匾额上呈现的惯用书体形式,也是古往今来的俗成之约。自然而然,榜书与匾额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就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中国艺术中的天骄,也是世界上罕有其匹的奇特文化现象之一,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中国几千年的传承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而且还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国家和民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典型的积淀了内容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化功能,这与素质教育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仅仅从书法作为国学文化的根本这一点来说,实施书法教育便是进行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关于书法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并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学校书法教育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来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称。在当代学生中尽管开展了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但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的现象依然不容小视,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美学教育十分必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探究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基因,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和字体结构为表现媒介来有效传达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的传统书法表现形式,被冠之以"丑书"的当代书法形式所冲击,引发了一场关于书法的争论。"丑书"之争,正是这种传统审美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美丽的瑰宝,在历史上曾不断向外输出,不断给汉字文化圈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对日本尤甚。而如今,日本的书道艺术在世界上却被更广泛地接受和认可。从日本书道的历史发展角度去阐述其书道的图形化特征,以及与平面设计的关联,有利于分析日本书道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也有利于当下将中国书法运用在平面设计中,以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6.
<正>汉字是中国书法教育的载体,写好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在专业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擅长书法的家长之外,语文教师、美术教师、书法教师成为了书法教育的主体力量和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各界人士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和大力弘扬,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当前抓起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我们发现客观存在社会领域的书法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力量鱼龙混杂、培训目的比较功利,以及学校领域的书法教育保障力度不充分、推进质态不均衡、实施效果不理想等现象。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书法教育和起点环节的低年级写字教学,唯有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17.
书法教学在我国一直是一项传统教学科目。它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民族精神到现在。在新的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素质教育思想越来越备受关注,以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弘扬中国书法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曾翔对书法具有独特的理解,文章结合向曾翔先生学习书法的实践感悟,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书法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瑰宝传承数千年,对于书法的审美,无论是"无声之音"还是"无形之相",都集中映射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结构、意趣、意境。但是,现当代对于书法的态度以及审美上却呈现出诸多问题,在如今文化建设大环境下,书法艺术亟需传承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书法审美的现状,找出来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针对人们对于书法审美意趣匮乏的现状,着眼于书法审美的根源实质以及审美的意识和境界,指出书法审美的核心即依托传统的书论建设独特的审美阐释体系,以及一系列构建审美意识的方法途径,为共同弘扬书法美学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世纪以来,改革中国画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些中国画的改革者们总试图从中国画的命根子上开刀,改变或取消其赖以存在的工具和材料,赶走书法,打倒笔墨,取消传统。其实,这种观点既武断又幼稚。无论中国画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其产生、发展始终都离不开博大精深、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丰厚的滋养地。其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书法,进一步说是书法的笔墨精神,乃中国画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撑。因此,取消了书法,取消了笔墨精神,中国画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成为畸形儿,甚至最终走向灭亡。为了正本清源,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多角度探究书画的内在关系,并结合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及艺术发展规律来论证中国画。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保障,即有书法、有笔墨的参与,中国画的发展前景应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