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以其唯美的画面而被赞誉为中国动漫电影的标杆,但事实上,其故事情节却难以承载追求生命自由、追问终极存在的哲学思考,暴露出致命的剧情短板。尽管如此,《大鱼海棠》仍是一部现象级的中国动画电影。我们在批评其故事内容短板的同时,也应看到影片对自由、和谐等传统文化观念审美转化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近期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讲述了一个住在"神之围楼"里掌管海棠花的少女"椿"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电影的美术设计所呈现出来的惊艳画面基于深邃的华夏文明和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怒放生长的海棠花树,色彩饱满瑰丽;海天一色、四季轮回,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共同幻化成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影片以其精美的画面色彩设计、中国风的人物造型、精良的制作和成熟的技术展现出影片的意境内涵,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全面渗透到影片的每一帧画面中,尽显中国原创动画电影之美,为观众带来了惊艳、绝佳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它既是一门艺术样式,同时又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周易》和中国书法的内在关系:一、《周易》意象思维对汉文字起源的启示。二、《周易》的阴阳思想对中国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三、《周易》的变化观念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梦境》体现了陈钧德的艺术理想,真实、善良、可触、可感、可卧游,可谓逸品。陈钧德于《梦境》中将油画的笔触塑造性能和与色彩的结合效果发挥到了很高的水平,又与中国书画传统的笔力融会贯通。《梦境》实为陈钧德艺术生涯的一次总结和拔高,称得上陈钧德艺术生涯的一座丰碑。《梦境》遵循中华传统美学审美需求,是中国油画的一次突破,它所融合的书画美学富有开创性,将中国油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陈钧德很好地传承了海派衣钵,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丰富了中国油画的表现技法,创造了中国油画的新形象。《梦境》有一股中国传统中出世的情怀,体现了陈钧德与世的思考和生命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秦时明月》这部动画片,将奇幻的想象与史实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把中国元素创造性地融入其中,同时在继承古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在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该片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使其真正成为一部有思想内涵的影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动画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最近的《小门神》,都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对于独立动画仍然缺乏应有的重视。独立动画具有成本低、艺术性强、不受市场控制的特性,较好地保证了作品的原创性、个性、独立性,"独立动画"教育对于培养日后主流动画艺术家以及"双创"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型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是我国传统杂技艺术创新性发展和市场运作的成功典范和开篇之作,对杂技艺术在继承传统与突破创新、兼顾国内与国外市场等多面都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有益指导。优秀杂技剧《花木兰》就是在学习《ERA-时空之旅》模式的基础上创作出的精彩剧目。杂技剧《花木兰》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综合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注重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注重国外观众的审美趣味,是对新时期杂技艺术新发展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8.
洪英 《美与时代》2014,(2):110-112
1987年由香港导演徐克根据电影《倩女幽魂》所改编的动画版《小倩》无论是在华人动画片,还是在香港的动画电影历程里都是一大里程碑。该部动画电影是首部结合中国传统平面二维人物和西方立体三维场景的全新尝试,并在故事剧情上进一步的将风格现代化,改编后的动画《小倩》剧情饱满,画面纯粹,是一部天马行空又温馨感人的魔幻佳作,整部影片处处烙印着导演人徐克的个人风格和港式情怀。本文以动画《小倩》为例,分析其前期的故事改编、中期动画制作中民族传统元素的运用,类型化的设计和后期制作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蒂姆·波顿是好莱坞另类天才,其作品怪诞不羁,却有着让人着迷的魔力。《大鱼》是蒂姆·波执导的美国奇幻片,影片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特性,以超现实的方式触摸真实世界。根据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论概念,结合蒂姆·伯顿的电影《大鱼》,对影片中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进行具体分析,分别从魔幻主义外壳和现实主义内核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王璟 《美与时代》2006,(7):72-74
古琴曲《梅花三弄》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并且音乐曲体结构精妙,虽然历代诸多古琴家们对其有着不同的阐释,《梅花三弄》仍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为国人所深深喜爱。  相似文献   

11.
《游春图》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座高峰,它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画卷之一。首先对展子虔及其《游春图》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然后又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游春图》的艺术特点,以及展子虔的创作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线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核心构成。在顾恺之《洛神赋图》中,"高古游丝描"线条勾勒技艺很好地诠释了线性美学。《洛神赋图》的线条实现了客观形式美感、主观情感哲学的融合统一,并通过创设极具美感的线性节奏、营造具有共鸣的线性情感、传递个性化线性艺术精神,促进绘画艺术主题动态转化,进而营造出一种具生命节奏共通性的线性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13.
动画再现是数字媒体技术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方式之一。《韩熙载夜宴》动画视频,通过独特的动画艺术造型、编导,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进行了再创作。全剧以《韩熙载夜宴图》原图、历史背景与主要人物跳出的形式,进行合成,促进传统艺术作品的活化,并有效借鉴了影视镜头语言,在传承历史艺术的同时,也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自由。《韩熙载夜宴》动画,在传统艺术的文化传承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产动画片的创作虽然进入了一个发展繁荣阶段,在制作技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内容主题和人物形象设计两个方面缺乏鲜明的特色,都很难让人找到当年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动画片中那种精彩的民族风格。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很多艺术工作者忽视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耐受不住深入基层采风收集素材的寂寞,为了追求暂时的功利,对作品进行随意创作,忽视了社会生活的客观性,更丧失了对艺术美的追求,使创作出的作品空洞无味、泛泛可陈,毫无审美价值,更谈不上高于生活、具有美感了。当前,中国的动画片制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创作者只有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勇于发现,敢于提炼,紧紧把握住时代精神,才能创作出超越像《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优秀的作品,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使艺术创作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文学著作,其中的人物传记不仅继承了《左传》优良的叙事传统,开启了后代以人物为中心,“以类相从”的写人文学的不二法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史记》这一叙事写人的创作传统。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叙事结构方面对《水浒传》中为英雄立传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17.
正李存山著《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一书于2020年1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题为"传统文化与中国哲学",所收文章有《"知人则哲":中国哲学的特色》《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孔子与中国哲学"思想范式"》《老子哲学与中华精神》《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国学与中国哲学》等;下篇主题为"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  相似文献   

18.
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恰如历史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在一辈又一辈的音乐家共同努力下,使古筝这件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当代依旧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璀璨的光彩.筝曲《枫桥夜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人情怀及其精神内涵与古朴的意韵和现代化的作曲技法加以融合,以写意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颇具中国风情的水墨画卷.《枫桥夜泊》是浓缩了中国传统音乐精粹的一个典型曲目,并与张继的唐诗《枫桥夜泊》加以融合,运用叙述性的音乐语言将诗中那种唯美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明代冯梦龙评辑的《情史》,集中体现出传统爱情观念中男女对理想异性及理想两性关系的审美心理,对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不无启示。《情史》中的传统性别审美模式:郎才女貌,相配为偶。美不仅在于样貌,也在于心智。无色无艺,也可以德才服人。《情史》中的爱情艺术表现形式:人以情传,情以人蔽。爱情的艺术表现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对文人情事、才女妙语更津津乐道。《情史》中的传统爱情理想:千秋为偶,千古佳话。爱情是艺术表现的主题,爱情本身也可成审美对象。冯梦龙最为推崇的爱情模式,也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爱情理想,那就是文君相如型的知遇型爱情,激情浪漫;易安德甫型的朋友型爱情,温馨美丽。  相似文献   

20.
孙立涛 《管子学刊》2014,(1):97-104
《易》是中国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亦是最古老的卜筮之书。除意广涵深的哲理外,《易》卦爻辞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分析卦爻辞的描写内容、艺术特征、运用意象可知,其与《诗》具有一迈相承的文学意蕴。进而可见,《易》亦为古代文学之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