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对清代戏曲家李渔诞辰400周年的献礼,2010年5月11日至14日,<怜香伴>经过现代化的包装重新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其中的女同性恋主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李渔在<怜香伴>这一女同性恋主题的创作中始终带有一夫多妻的思想.从明清同性恋的社会风气这个角度来看,才子李渔作为一名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怜香伴>中描写女同性恋有其特殊的用意和初衷.  相似文献   

2.
传统服饰艺术的形制、颜色、装饰纹样、着装、饰物等各方面都独具特色,内涵丰富。传统服饰艺术与其他造物活动一样深受古人造物思想的影响,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上升到一种无上的精神高度,其中蕴含的造物思想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汉代瓦当图像与纹样、造型与形制、史境与意境三重维度的研究,可以发现汉代集造型、图案、空间环境三者为一体的造物设计思想。汉代瓦当的造物设计不仅有造物设计本体的考虑,诸如造型、纹样、色彩、材料、加工工艺等,也有其设计外围的思考,如形制、图像、思想、意境、文化等的传达。  相似文献   

4.
《长物志》是明代苏州文人文震亨撰写的一部关于园居生活与园林营造的笔记体著作。此书共十二卷,涉及室庐、花木、水石、几榻、器具等诸多方面,不仅在园林营造方面颇有研究,其对室内的家具、器物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反映了晚明江南地区文人精致细腻的生活美学与清雅淡泊的审美品位,在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理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长物志》所蕴含的造物思想进行充分的研究,挖掘传统文人和匠师的造物智慧,将其基本的造物观念为今所用,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可贵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中国设计极具个性又包罗万象,设计批评的兴起与发展对设计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当下,民族造物的文化传承意义非凡,设计对民族造物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也产生消极作用。如何在当代背景下设计出让人们喜爱的民族造物衍生品,并让人们愿意主动去接触民族造物文化?如何在设计衍生品中保存民族造物的文化与精神?又如何把握民族造物衍生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重新思考民族造物与设计的困境,让民族造物在设计衍生品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而是装满"思想的内容",反思与构建,让民族造物设计衍生品通过设计批评能促进完善并准确传达民族的造物文化与精神。  相似文献   

6.
李渔是一位生活艺术家,这从他的烹饪之道体现出来。李渔的烹饪具有丰富的美学色彩,食材选择、烹饪等过程显现着他的审美眼光与才能。口腹之欲中还包含着李渔的审美情怀,它既是一种人道主义情感,又是基于食物升华的情感寄托。从李渔生活美学的个案我们可以发现江南文人的特点,即他们注重个体的生活意义,这与官方提倡的思想有所不同,其表现是雅俗趋合。  相似文献   

7.
喜剧性情境就是产生喜剧效果和引发笑的契机,是一种具有喜剧特性的能促发人物行动和引发笑声的审美情境。站在剧本创作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李渔的《风筝误》所建构的喜剧性情境,能够发现贯穿全剧的科诨并非李渔无意为之,而是建立在作者明确、自觉的美学追求上的。李渔的"科诨"分为代言性叙述科诨和情节性戏剧科诨,这两种科诨对于喜剧性情境的建构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鞋的设计为出发点,讨论从古到今鞋子在造物观和审美观上的变化以及改变的原因。从最开始的实用为主到侧重装饰,再到后来平衡功能与装饰的关系,以达到装饰与功能相融合的效果,这一切的转变与古代造物思想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渔戏曲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要求传奇创作真实表现生活中所固有的人物理,并将反对荒唐怪异与辟谬崇真联系起来,将描写事物是否妥确联系起来,将人情物理与生活的平易联系起来。同时,李渔的美学想是讲情本体的,要求艺术创作真实地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人造物概念的表征:功能、意图和目的论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概念结构研究从“相似”到“解释”的理论转向为背景,评述人造物领域的“意图-历史论”(Bloom, 1996),提出人造物概念结构中自上而下的约束是来自“使用目的”而不是“设计意图”。分析近期报告的大量实验,最后提出人造物概念表征的“基于使用的目的论”的解释模式和人造物归类的双重目标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文房用具的设计制作蕴含着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传统造物设计的文化思想,已经和正在给予中国发展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工业设计体系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美学以老庄哲学为思想基础,朴素的老庄审美学说对后来的造物活动及现当代的设计行为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老庄的"和"与"自然"、"形神意象"与"虚静"的美学思想,以及它们与设计美学的契合融通.  相似文献   

13.
日本"无印良品"蕴含的禅学概念与中国古代造物美学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原研哉借鉴"无"的"有"、"有"限反衬"无"限的智者哲学思辨,衍生概念、单纯的视觉沐浴,"无"的禅意空,"印"的诚,"良"的适,"品"的味。良品设计秉行"简"的精髓,具东方禅精神的视觉美感。当下中国造物设计与品牌塑造,也应将民族哲学、美学思想融入造物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4.
《周易》有"大道之原"的美称,虽非诠释造物之道,却包含"造物之道"。楚国制器工艺是对《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应用,是《周易》"道器说"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衍生、规范了传统制器工艺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美学思想。发掘《周易》与楚国制器工艺的内在联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独具特色的"道器"文脉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设计伦理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料的不断积累,人类在普遍享受丰裕的物质资料的同时,如何定位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与造物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伦理学作为整合社会思想观念及价值标准的思想导向,就是平衡和协调人、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关系的价值标准,探讨和研究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因此设计伦理学成为设计艺术学科在新世纪的新的艺术设计方向,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载体和转化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人和环境以及造物,它以时代性的设计理论为指导,给予设计艺术一个新的社会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技术总是物象化为人造物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研究技术?在各种技术现象中,可经验、可体验、可认识的技术现象无疑是作为人造物的技术;“面向实事本身”在技术哲学中是指面向人造物本身。然而,从众多主观-相对的技术现象向人造物的还原只是技术哲学还原的第一步,寻找技术的实事是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而非终点。技术哲学既需要方法上的明证性,寻找并面向自己的实事本身,同时还需要提出相关性研究的任务,研究技术的实事(人造物)与产生这一实事的生活世界之间的相关性。一、现象学的相关性研究现象学技术哲学家,如海德格尔、伯格曼、伊德等,尽管他们对技术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如在什么是…  相似文献   

17.
设计的形式决定于思维方式,因此设计能够从微观角度反映出某一地区、民族以至国家人们的整体思维方式。从设计的视角来说,我国的传统器物设计所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方式;以传承为主的封闭的造物观点;以"和"为主导的审美取向;以实用为主导的生活理念;以节俭为手段的材料使用方法;重视造物与自然的人文抽象和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三的普遍认同,如果单从形式的角度说,其不仅客观反映了人类早期造物的稳定意识,而且透析出人类生命结构中对形式美的感性认识它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造型观念和思维定势还在更深的宇宙哲学层面上验证了三生万物这一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9.
依于礼法、礼义、礼俗装饰是《礼记》中造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器物的装饰通过"器以载道"的方法,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政治的威势、道德的教化和器物的使用完美结合,这种贯通道、器的思想方法对于中国传统造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器物形式达到教化的作用。令使用者在器物的使用过程中,培养其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及生态意识等。装饰和审美沿着追求社会价值和人文内涵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当代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二楼》是李渔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李渔以园林家思维创作的别具一格的园林小说,其中融入了大量园林因子,在小说背景设置、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凸显了文人小说的特质,引导话本小说朝文人化、案头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