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化表达的苏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绣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具有"精、细、雅、洁"的风格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当代,苏绣技艺不断推陈出新,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在经济效益的发展、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创新技术发展的互动中,苏绣的设计创造、生产工艺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苏绣最具魅力的是她的精细雅洁、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以及无与伦比的丝顺柔滑和创造潜力无限的人文情结.  相似文献   

2.
刺绣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直接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吴地刺绣历经朝代更替,在文人画风影响下不断推动着技艺针法、绣稿、题材的演进,形成了不同的刺绣风格。在宋代以来"崇文抑武"的社会大环境下,吴地富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文化土壤使得文人汇聚、画派纷呈,出现了"画绣"并开拓了欣赏品与日用品平行发展的状况,至明代时,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风格特征。可见,文人画风对吴地刺绣形成自身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沈寿是一位绣女,她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绣女,而是苏绣近代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苏绣艺术家,她为苏绣的复兴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美名蜚声中国刺绣艺坛,其作品震惊海外,被我国近代实业家张謇称为"世界美术家"。沈寿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宧,别号天香阁主。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等八幅"仿真绣"作品祝寿。慈禧惊为绝世神品,随即懿  相似文献   

4.
正苏绣为中国四大刺绣之一,而扬州刺绣作为苏绣的代表刺绣,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苏州以假乱真的"乱针绣"相比,它们的技法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苏绣的题材常为金鱼、小猫等色彩鲜艳、外形可爱、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入绣,装饰性极强,这与苏州经济发达、人民追求一种富  相似文献   

5.
苏绣起源于苏州,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浓厚的吴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以细腻的表现手法、秀丽的图案而闻名于世,并以独特的文化底蕴驰名中外。吴地苏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既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又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与民间风俗等文化现象相互交融,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和夫人里韦拉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我国政府将一幅苏绣作为国礼郑重相赠。总统夫妇收到礼物后异常欣喜和吃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刺绣作品,他们睁大眼睛仔细欣赏后不由得齐声赞叹:"天呐,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幅作品就是著名苏绣大师姚建萍专为墨西哥总统访华而创作的人物肖像《培尼亚和里韦拉》。  相似文献   

7.
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一文里,要求抛弃文艺作品的说教功能,关注作品的形式。而对形式的推崇,又在她的另一文章《论风格》中得到进一步论证,"形式"即"风格"。在梳理中西方文论里有关风格学说的基础之上,凸显桑塔格独特的"风格"美学观,这有利于自身获得一种非理性的感官审美经验,培养一种新的对文学艺术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装饰纹样设计中,产生了一种新的装饰纹样风格——"新洛可可"风格。"新洛可可"风格和传统意义上的"洛可可"的区别在于它们所要表达的视觉中心的不同,即在于人们对生活的关注点的改变以及设计师对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以及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详细理解。今天人们理性对待设计观念以及电脑技术的发展,使得一种看似复杂、充满自然情趣并且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充满情趣和热情的设计成长为"新洛可可"。"新洛可可"风格建立起了新时代的审美时尚。在装饰纹样教学中"新洛可可"的应用也更多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对细节的把握上,将这种时尚化的语言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去。  相似文献   

9.
正在刚结束不久的纽约时装周静态展中,展出了腾讯出品的网游《天涯明月刀》中的3套游戏服饰。这3套服饰采用了苏绣、云锦和花丝镶嵌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而把它们从虚拟的二次元世界带入现实世界的,是自称"没做成艺术家,只能当个匠人"的虞丽琦。虞丽琦从小就对古代文化感兴趣,本科考入北京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1926年出生在英国格拉斯哥,他的视觉审美和对图形的把握受其父亲当年的轮船机械图纸上那精致的形体和颜色应用的影响。他的作品从一开始的汉姆公地住宅,因运用粗野主义手法、暴露混凝土楼板的表现形式,震撼了人们,而被认为是"粗野主义风格",到简朴的斯图加特美术馆,因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色彩也用心调配的,充分地表现了现代建筑特色与古典主义建筑的微妙联系,又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者。他一直没有固定的建筑风格,但是他的作品有着咄咄逼人的风格气势。  相似文献   

11.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剧了欧式风格在中国居住区中的应用,对于这些在中国楼市倍受青睐的"新欧式"建筑和"欧陆风"园林景观层出不穷的现象,重点讨论如何在居住区环境景观中合理的运用欧式风格,更多的从欧洲建筑或欧式园林的人性关怀方面着力,从细节领域体现欧式风格的精髓,真正使欧式园林风格在我们的居住区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总结分析其在现今市场状态下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难,并结合苏绣艺术家梁雪芳的成功实践案例,研究分析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途径,可以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手工技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界首刺绣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色鲜明,既兼具苏绣的精细雅洁和湘绣的豪放浓郁,又具有粤绣的繁而不乱和蜀绣的丰富变化,是江淮大地民间艺术的代表。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营造充满本土特色与人文性特征的室内空间,可谓目前设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梳理界首刺绣的艺术特色,分析其生存现状以及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界面设计、软装设计、家具及陈设用品设计三个方面展开,探究界首刺绣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界首刺绣艺术的活态发展和丰富现代室内设计的语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一个流派林立的时代,人物画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上追晋唐,下师宋元,既继承了前代的风格样式,又基于自己的时代背景,形成了艳丽工致、细腻古雅、水墨淡彩等设色风格。同时随着"西画东渐"的影响,融入了西画用色技法,形成了"墨骨法"这一赋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文章基于明朝的建立、兴盛到衰亡三个阶段,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分析明代人物画设色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家居装饰设计风格是从建筑设计风格中衍生出来的,而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各种"幻化体",其特征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时空性。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居室环境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这是装饰风格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石涛山水画风格多样,根据所画对象的不同,所用的笔法也随之改变。"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山水画打破传统、积极创新的基础。宣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山川秀丽,又紧邻黄山。石涛在此居住长达15年,结交了许多当时诗坛、画坛上的名手,又曾多次游览黄山。黄山对于石涛来说,是他绘画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为其以后的绘画及画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画家萧云从的绘画风格"清疏韶华,笔墨爽利"而又"雅洁俊逸",主要是宗法元四家特别是倪云林,因明遗民的特殊心态和所居之地地理风貌的特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他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又面向自然师法造化,最终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法则,集建筑、文学、书画、雕刻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享誉世界。因地域广阔,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偏爱各不相同,于是出现了风格迥异、极具特色的园林。在这之中以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北方园林最广为人知。南方园林自其风格形成之始便对北方园林产生影响,并成为北方园林学习的对象。而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北方园林,因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其硬朗率直、雄壮厚重的风格又不同于江南的柔美婉约和岭南的轻盈自在,具有一种独特的诗意和气质。  相似文献   

19.
正净住禅寺的复建设计秉承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设理念,既保持传统丛林寺院风格,又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同时规划建设禅修中心,为大众提供心灵静修的处所,发扬禅宗"农禅并重"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一净住禅寺,位于江西省宜春丰城西北的九龙山,为唐代高僧马祖道一创建,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20.
委拉斯贵支是17世纪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早期风格受卡拉瓦乔影响,形成以社会底层平民生活为题材的"波德格涅斯"风格。该风格以其"画中画"构图、暗绘式手法、注重细节刻画和暗喻等表现手法而独具特色,并对委拉斯贵支之后的创作生涯以及西班牙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