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朵花,也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民族,全国40多万水族儿女。57%聚集在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地区旅游开发也可说是以三都为中心向周边幅射的旅游开发据点。  相似文献   

2.
水族卯节     
《贵州民族宗教》2009,(1):I0002-I0003
卯节,以阴历十月的第一个卯天来计算。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三都、荔波两县毗邻地区的水族人民的年节,是水族同胞以对歌娱乐为内容的一项传统节日活动。三都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卯节最为典型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水族总人口为406902人,分布在贯州境内的有369723人,占水族总人口的90.86%。其主体群落在秦汉时期就定居在苗岭山脉以南珠江水系的都柳江和龙盘江上游一带。水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水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展现了水族独有的民族魅力,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是水族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而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对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经济和文明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三都水族服饰视觉符号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主要聚居地。水族服饰,尤其是女性盛装最具民族特色。调查发现,水族服饰中的艺术、审美因子发生于服饰的功能需要和结构,刺绣(绣片)、绲边、纹样既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属性,又是文化的视觉表现。而马尾绣这一特殊工艺,只流行于部分地区。任何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研究、传承与发展都是系统的,也是工程性的。以艺术代替文化或以审美统摄艺术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依赖相关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旅游设施以及旅游服务等,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土家个性旅游产品开发是基于土家民族文化将非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转化到具体的旅游产品之中或以民族文化带动个性旅游行业发展,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旅游经济双赢态势。文章旨在旅游学、艺术学、经济学等的角度对土家民族文化在个性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出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开发民族文化与产品创新、服务、旅游体验的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历来被人们誉为“象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东南部,都柳江和龙江上游,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全县土地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总人口31.5万人,少数民族占96.3%,其中水族占64%,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水族在这里聚居。这里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山青水秀,溶洞遍及县境,  相似文献   

7.
三都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全县21个乡镇270个村(含4个居委会),总人口29979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6.8%,水族占总人口的63.8%。全县农业户6.24万户,农业人口28.9万,占96.3%。  相似文献   

8.
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足服务“三农”,做好基层干部培养,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养农村“三类”急需人才,为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支媛  汪萍 《美与时代》2013,(7):49-51
水族人的祭石习俗由来已久并代代相传,它是水族先民原始思维外在形态的显现,作为水族族群集体无意识的具象表现形式,其与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紧密相关。一水族人对石头的崇拜由来已久,如今可见之水族祭石习俗便是这种石崇拜心理最集中的表现。水族人十分崇拜石头,他们把石头看作是族群的保护神。水族的祭石习俗形式多样,有重大的祭"霞石"仪式,还有"拜谬"、"立邑"、"拜善"等等。"拜谬"即水语的"拜岩菩萨","立邑"即"拜山神","拜善"  相似文献   

10.
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270个行政村2143个村民小组。总人32.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30.9万人,占总人口的96%。水族人口20.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5%。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60%以上,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自治县建县50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按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县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所产生的民俗旅游的文化传播效力是巨大的,广西是民族特征明显、旅游资源非常发达的省份,合其二者之力从民族服饰纪念品的角度来设计探索提升当地的民俗旅游层次,有助于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播,能更有力地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价值以及少数民族健身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保护发掘、产业辐射等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策略,希望为健身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保护历史文化村寨必须用好旅游这把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一位资深国际旅游学家认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开发旅游不破坏民族文化的,假若有,那简直是个奇迹。”大概基于这种认识,由众多权威人土共同提出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论及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时写道:“以民族村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正遭遇不可挽回的破坏和面临消亡的危险,除非采取保护它门的行动。”如此尖锐地提出问题,的确令人深思,应当引以为戒,力避在旅游开发中损坏民族文化。不过,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并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使两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成功实例,在贵州是真实存在的,那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17,(1):86-87
2016年12月27日至29日,山东省宗教局组织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山东省佛教协会等有关负责人赴三都进行扶贫考察。通过深入实地考察了解,考察组表示:一是深切感受到了三都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蜡染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通过对贵州蜡染文化的内涵解读以及对民族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系统方法,对贵州蜡染文化在民族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贵州蜡染文化应用于民族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是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使产品呈现出丰富样貌,拥有在文化与创意上打动人心的真实力量。是对旅游产品设计的一次颠覆性的创新,可使消费者获得崭新而惊喜的体验,让产品有了灵魂与温度、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以"歌乡舞海"而闻名海内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歌舞艺术传统。近年来,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因素。因此,内蒙古丰富的民间歌舞艺术将对草原文化旅游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探究内蒙古民族歌舞艺术与草原文化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从而推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一个民族,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素有“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的美誉”。总人口3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4万人,占总人口的96.8%;水族人口20.22万人,占总人口的64.47%,占全国水族总人口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3)
<正>本刊讯2月2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副主任黄志辉、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协主席陈木林、县委副书记李云华、副县长王生才一行13人来访我会,受到演觉副会长、刘威秘书长热情接待。三都县领导班子此次来访主要为感谢中国佛教协会过去一年来对三都县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汇报了我会援助的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和乡村旅游,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载体。而长江经济带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题材较为陈旧,工艺品及其衍生品缺少创新,无法很好地满足乡村旅游的需要。因此,题材需在艺术创作、生活用品、民间玩具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工艺需要进行研究、恢复、整合、创新,衍生品需要加强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和制作过程的创新,从这三个维度的创新有效驱动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社会地理学会图书馆藏“苗图”是20世纪初绘制的包括“百苗图”临抄本在内的17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图志文献资料,是研究晚清民国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F.cin_60《百苗图》和F.cin_67《贵州民族文化专题图志》中均有对椎牛祭祀场景的描图,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讯息。椎牛是苗族、瑶族、佤族、水族、布依族等民族共享的文化事项,以祭祖、祭丧为主要目的,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祖先崇拜的生动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