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指作者在积聚情感时,借助自然、生活景致,通过诱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从而达到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衡量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又是情与景的交融和形与神的奇妙结合后的一幅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意境创造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一个由"表象"到"意象"再到"意境"的审美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诗词叙事文本的空间建构中,意象空间是诗词空间建构的主要落脚点。了凡的诗词采用空间并置的形式来处理诗歌元素,借助意象群营造意象空间,唤起并激发人们对这些意象空间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一文学活动中,共鸣现象的产生是在作者与读者共同拥有的感性、知性、志性等心灵三层面的心理机制中层层建构起来的。如果我们把创作共鸣和鉴赏共鸣结合起来放到一个共同的场域里,整个文学活动中,就存在着一个共鸣场,作者的心灵三层面与读者的心灵三层面是产生这个共鸣场的基础心理机制。共鸣现象的产生涉及三个世界,作品是作家和读者的连接点,串联起读者世界与作者世界,而共鸣则是文学活动中作者世界与读者世界交叉重合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当代中国油画与西方传统油画逐渐显现出明显的区别。当代意象油画是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表现形式之一,近些年来不断得到发展与推广,繁荣在我国艺术市场之中。尤其是在新一代油画艺术作品中,意象油画将中国传统意象审美与西方油画绘画技巧进行了完美融合,使当代意象油画更具有中国传统意象美。随着艺术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意象油画不再是描摹客观物象的静态油画作品,而是能够展现画家内心情感的动态画作。从意象油画中,观赏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画作的“生命”。因此,针对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展开研究,阐述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化,并简单概述意象油画创作的重点,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5.
袁雪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40-140
《雨巷》是戴望舒先生的成名作,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9卷8号。自《雨巷》这首诗歌一问世,就在读者中广为传颂,对《雨巷》的解读也是颇为丰富。这首诗歌蕴涵丰富,因此也有了读者在表现主题、独特意象、以及由诗歌反映作者心境等角度方面的解读。笔者重点在主题、意象以及其他诗歌与《雨巷》的对比解读这三个角度对解读《雨巷》的文章进行分析,对于《雨巷》的另类解读也作以陈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不是对客观时空中的山水进行模拟刻画的地形图,是具有深广内涵的中国艺术的代表。意象是中国艺术的本体,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本体。山水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是经过主观精神重新陶铸过的新的景物,是表现主观精神的意象景物。山水画中的时间体现出时间的主观建构性特征,并不是对客观世界中客观时间的再现,而是通过画家主观心灵建构出的带有主观精神意趣的意象时间。山水画的空间也是一种不拘于视觉原理的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创立的理想社会,这一意象在不同媒介中得到不断丰富。而绘画则是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中的"桃花源"意象为题材,将文学符号转换为图像符号,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桃花源意象在新的媒介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内涵。具体表现在:文本与图像的呈现对"桃花源"意象发挥了"双向"锚定的功能,绘画对"桃花源"意象的单一呈现与连环叙事呈现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冲击与自我想象,画家通过现实生活内容和趣味的转喻对"桃花源"意象进行自我赋意。  相似文献   

8.
关于希伯来圣经中太阳意象的意义和功能问题,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了古代以色列早期太阳神崇拜的建构,没有解释为何在以色列正统反偶像宗教建立后,太阳意象还能持续地被使用以及这种象征性用法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古代西亚"太阳神石碑"和相关太阳意象的分析,认识到太阳意象提供了一种世界图景,不只囊括从天上到地下的事物,还为世界的安定、有序提供保护和力量、公平和正义。而这种除去偶像本质的象征形式恰恰成为希伯来圣经中一种表达上帝力量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以色列人的宗教体会。  相似文献   

9.
意象油画是中国艺术家们对艺术问题的不断深入思考和实践的必然产物,意象油画以西方绘画材料为媒介结合了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文化特征,是对西方艺术语言的一种转换。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意象"及"意象油画"的涵义。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着重对意象油画中意境、造型、色彩和表现手法"意象性"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欧洋意象油画风格的独特性进行个案探究,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全球文化整合的大环境中,意象油画对油画这一外来画种本土化的意义,同时认识到意象油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典型的原始意象,"南山"承载着中国人生命意识、情感寄托、精神道德的文化记忆和象征。温暖、坚实、充满生命气息的"南山"意象,在远古先民生存、生产、生活的经验基础上生成,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和审美体验得到不断的承传,逐渐建构起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心灵诗意的栖息空间。  相似文献   

11.
凯文·林奇(Kevin Lynch)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城市意象"的城市理论并出版了一本同名著作。该理论从环境意象和城市形态两个方面对城市形体环境内涵进行了说明。结合对于该书的阅读和学习,文章试图运用该方法以昆明为例进行意象,以此更加全面地加深对于该理论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的《灯》诗,体物精深,结构精整。其中的"半焰"意象对该诗的理解至关重要。该诗正是通过把灯一剖为二,解析出"半焰"意象而构思出来的。不论是开头的两句对灯的二重解析,还是中间的十二句六对对具体情境的描述,无不是以"半焰"为中心进行构建的。总之,"半焰"是这首诗的隐秘的内核,也是它的能量集聚的"诗眼"。  相似文献   

13.
在本实验中。我们加入了单词的意象变量,进一步考察了中—英双语读者的词汇表征问题。让16名外语系本科生进行词汇判断,实验方法与程序与上一个实验相同。通过对被试反应时的比较发现,对于高意象词,在语言内和语言间重复条件下都有重复效应,而对于低意象词,只有在语言内重复条件下有重复效应。我们认为,中—英双语读者对来自两种语言的高意象词不但有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还有一个为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所共有的意象存储系统;而对于低意象词,则只有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中的对译词Logogen不能自动地、直接地相互激活,而可能通过意象系统的中介作用自动地、间接地激活。对被试判断错误率的考察亦验证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14.
油画意象已经在当代形成了一个大众熟知的汉语词汇,并且已经开始在一些文化语境中使用。这是一个国家用来表达绘画的语言。那所谓的"意象"究竟是什么呢?一些名画家给出的回答是:它既不是纯粹客观地对自然对象的描述,也不是单纯的主观假设,而是一种结合作者的主观感受去表达充分观察和理解客观的自然世界。油画意象不是一种可以创造的客观的具体对象,而是一种可以抓住却不可以创造的感觉,这种感觉需要品味。  相似文献   

15.
"被视"客体下女性美的建构、"双性"创作手法下情意的阐发与女性社会身份角色遗留的争议,成为了在女性主义视角下辨析温庭筠词作中"他者"问题的三方面。温庭筠笔下的意象琳琅满目,刻画女性的词眼也深刻明朗,在烘托构建女性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性格特征。他笔下的女性是规格化且带有物化色彩的女性,由此在对温词女性角色剖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对主体观照下他者问题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风景油画的意象性表现图式虽然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东方绘画语汇之上的意象表达,是传统文化积淀中的图式建构。结合当下意象性风景油画的一些创作实践,从风景油画形式语言的审美表达入手,分析意象性图式的笔触、色彩和构图,阐释其形式语言的独创性,对于意象性风景油画的繁荣和发展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诗歌都具有美学特性和丰富的表达意境。欣赏诗歌要求读者在已有的丰富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基础上,从诗的抒情、意象和语言方面进行感受、体验和回味。通过诗的外在意境挖掘诗的内在情蕴,剖析诗之精髓,深入美的世界,与作者在灵魂深处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男性身体意象失调越来越普遍,大众媒体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量研究证实了媒体对男性身体意象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身体意象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调控等方面。研究者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三重影响模型(Thompson,Heinberg,Altabe,Tantleff-Dunn,1999),用以解释媒体影响男性身体意象的作用机制。该模型假设社会文化因素,即家庭、同伴、媒体是身体意象失调的三个最初影响源;外貌比较和"瘦理想"或"肌肉理想"内化是社会文化和身体意象失调之间的中介变量。未来研究应关注被试群体的多样化,将实验室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并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作用,对三重影响模型进行丰富和拓展,同时运用脑科学技术探究其神经机制。此外,还应从干预的角度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分析意象绘画中的心理元素不仅对绘画风格流派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意象绘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不同的艺术主张的意象绘画中,观念、审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风格流派画面中的运用和表现各有偏重。心理意象绘画就是把主观的认知、情感经验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绘画。心理意象绘画可以大概分两类:"我想"与"我感觉"。"我想"主要体现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我感觉"主要体现在表现主义绘画中。  相似文献   

20.
与西式绘画的抽象手法或具象刻画不同,中国画注重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形成是通过意象思维形成、以意象造型手法得以表现的。意象思维是指以客观物象为构思基础,却由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特点,而赋予创作主体自身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形成的既能包含写实属性、又能富含情感思维色彩的艺术形象。而意象造型手法则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艺术造型手法。总结起来,意象造型包含了线条、空间和墨色等多种手法,可以对意象进行全方位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