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是一个悲剧繁荣的时代,这时期诞生的许多伟大作品成了西方悲剧理论研究的基石,除了采用"命运"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外,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古希腊的悲剧诗人们通过特有的性格描写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这也是希腊悲剧至今仍旧魅力不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说<丽莎的哀怨>由丽莎从贵族小姐沦为娼妓的悲惨命运,剖析了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格悲剧,也阐发了造成悲剧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而悲剧主人公往往是古今众多文学家和音乐家创作中突出的形象。歌剧《卡门》中卡门的生存环境和她极端追求自由的性格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而卡门在剧终时用死来忠于自己的个性、来坚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的行为,则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卡门已经成为了人类向往自由的符号,她的人生悲剧更是引发了我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和审视。  相似文献   

4.
40年代女作家张爱玲以刻划人性卑劣见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女性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上——依附男人等于一生一世有了依靠。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一代旧式女性依附男权婚恋的悲剧性。时隔半个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以另类的写作姿态,同样给我们提示了比之旧式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人类,依然无法摆脱对婚恋依附的无奈与悲哀。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源于传统婚恋模式,那么卫慧给我们展现的新新人类同样摆脱不了这一古老模式的控制,只不过后者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传统依附至另类依附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40年代文作家张爱玲以刻划人性卑劣见长,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女性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上——依附男人等于一生一世有了依靠。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一代旧式女性依附男权婚恋的悲剧性。时隔半个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以另类的写作姿态,同样给我们提示了比之旧式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人类,依然无法摆脱对婚恋依附的无奈与悲哀。如果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源于传统婚恋模式,那么卫慧给我们展现的新新人类同样摆脱不了这一古老模式的控制,只不过后者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传统依附到另类依附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玛蒂尔德以出尽风头荣耀于世的方式,达到她人性自我完善而受到命运打击的悲剧,印证了艺术心理学中性格发展的统一性、面对环境积极反应的策应性、性格发展的自治性与他治性。主人公性格中最具两极对抗性的艺术魅力的审美享受及思想认识方面的探索,融入作品的各个层面与要素,作品以共鸣、领悟、净化、延留文学接受的高潮反映出多方面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性格与健康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只要精神状态正常,都有自己带有倾向性的独特性格,如刚强、懦弱、开朗、急躁、偏狭、粗暴等。由于人的遗传因素、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程度、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等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性格也就千差万别。性格一旦形成,将左右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也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明代人物画在人物画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以明代仕女画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以孱弱、阴郁为主要特征的病态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受很多人关注。文章通过欣赏明代仕女画中典型的病态形象来感受明代人物画的病态美,并通过探究病态形象存在的原因来试图获得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期母子性格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性格喜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考察性格喜好与母子性格、家庭成员亲密度的关系以及性格喜好在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成都市632对初高中学生及其母亲分别自评并填写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同时评价喜欢对方性格的程度。另外,青少年还报告了与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通过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层级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结果发现:性格喜好与母亲性格、青少年性格均有显著关系,青少年对母亲的性格喜好程度与家庭成员间的亲密感有显著正相关。青少年性格和青少年对母亲的性格喜好程度能直接预测家庭成员亲密度,同时青少年和母亲的性格还通过青少年对母亲的性格喜好程度间接作用于家庭亲密度,提示性格喜好在二者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以来都具有着一种独特的"悲剧美",她通过独特的视角来抒写殖民地与沦陷区普通人的离合悲欢,充满着一种人本主义精神。而这种写作意识,与王国维的悲剧理论具有着一定的契合之处,皆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部主要论述古希腊悲剧创作的诗学理论著作。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亚里士多德遵循古希腊道德主义的传统,主要从道德标准的角度来论述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性格和悲剧的情感效果。但是,亚里士多德已经洞察到了悲剧创作中的一些重要艺术手法,意识到并且提出了艺术标准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其中包括悲剧情节的普遍性和整一性、悲剧人物的典型性格刻画、悲剧的特有情感艺术效果。总体而言,在论述创制悲剧的技艺时,亚里士多德遵循了道德标  相似文献   

12.
一、叔本华悲剧观 对于悲剧,叔本华给予它很高的地位.他认为,无论从效果巨大方面看,或是从写作困难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1].基于其哲学思想,他提出了造成悲剧的三种原因.第一种是因为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第二种则是由于盲目的命运,也即是偶然或错误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
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有诸多原因,但对其流行的一个深层原因——医生权力异化几乎还没被关注。分析医生权力异化的道德心理运作机制,可能为解决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难题提供新思路。在病人方面,避害心理、依赖心理、利己心理和从众效应等是导致医生权力异化的道德心理基础。在医生方面,自利心理、补偿心理和规则意识淡漠等是导致医生权力异化的道德心理基础。基于这些心理机制,培育公民的道德心理、规则意识、法规观念等素质,会有助于解决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难题,助力我国医学伦理学建设及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顾颖 《美与时代》2008,9(1):53-55
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美学的核心,尤其是"第三种悲剧"说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文艺作家的悲剧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曹禺、张爱玲等等,他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悲剧是对生命的一种更大的提升,它是以"加速度"的方式让生命燃烧、让灵魂得以超脱.  相似文献   

15.
于君 《美与时代》2005,(10):78-79
这里所谓"人格",不仅指窦娥道德方面的品质,还包括她在矛盾重压之下所进发的反抗性格.她的感人的悲剧形象,是随着一系列不幸遭遇的逐层出现,在矛盾冲突过程中逐步塑造成功的.窦娥由原来被人同情,惹人哀怜的一位命运坎坷的弱小女子,变为一个恪守道义、令人尊敬、不畏邪恶、抗争到死、至死不休的一位令人崇敬的斗士形象.这就是窦娥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医学技术异化是造成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医学技术异化的主要表现,即医学技术主体化、医学技术功利化、医学技术数字与标准化、医患关系物化等现象,探析医学技术异化的哲学根源,发现其实质在于资本的运行逻辑,追求利润收益使然,而对技术的非理性使用也会导致医学技术异化。建议通过建立正确人生观和技术观、完善相关医疗法律制度、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等途径来消解技术异化,以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给成功留白     
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名门家庭,父亲是经济学家,母亲是外交家和作家,她的出生自然被很多人关注着。但她却生来一副叛逆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里面的丫鬟们描写得成功的非常多,但是晴雯是曹雪芹倾注了最大热情的一个丫鬟形象.她一点没有下人的那些奴颜婢膝,面是任由自己的性格行事.她是一个率直、纯真、勇敢的姑娘,但是在封建末世的大家庭中做一个奴婢,就构成了她的人生悲剧.通过对这一悲剧形象的认识,可以加深我们对悲剧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态作为暴力犯罪、累犯和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预测变量, 在临床心理学和司法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三元精神病态模型通过大胆、卑劣和去抑制三个维度对精神病态进行了操作化定义, 反映了精神病态在神经生物学维度上存在的认知情感加工缺陷。其中, 低威胁敏感性是精神病态大胆的主要病因学基础; 而执行功能受损, 尤其是注意调节缺陷则导致了精神病态的去抑制倾向; 而与情绪识别存在联系的共情缺陷可能是卑劣的深层原因。未来研究中仍需关注精神病态的概念化问题, 以及不同精神病态特质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潜在病因学基础, 探索精神病态特质在生命早期阶段的体现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悲剧已经发生,就无法再挽回;凶手马加爵必须接受法律的严惩。马加爵一案,带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以惊恐与悲痛的同时,更应带给社会深刻的反思。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应当通过这一典型案例,探究马加爵极端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 笔者并不怀疑马加爵的行为是反社会、反人类的极端行为,但需要进一步问:是什么原因形成了马加爵性格的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