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理的意象表达是构成作品的重要形式要素,因为肌理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绘画艺术家们也在掌握和运用肌理、挖掘肌理的意象表达作用下表现出独特艺术效果。工笔画艺术创作中,对肌理意象效果的探索运用,丰富了绘画创作的画面语言形式和审美感受,令画面更加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给人以视觉冲击,形成一种绘画创作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2.
意象油画是中国艺术家们对艺术问题的不断深入思考和实践的必然产物,意象油画以西方绘画材料为媒介结合了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文化特征,是对西方艺术语言的一种转换。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意象"及"意象油画"的涵义。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着重对意象油画中意境、造型、色彩和表现手法"意象性"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欧洋意象油画风格的独特性进行个案探究,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全球文化整合的大环境中,意象油画对油画这一外来画种本土化的意义,同时认识到意象油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说到象,与之相关的词大概有映象、心象、意象、具象、抽象等等。从这些词所阐释的意义中可以解读到:象是对物描绘的一种映射,映于心,最终反射到画面上。象不仅仅是具体详实地照抄事物本身,也不仅仅是直接性描写,而更多的是经过艺术家主观的创造,赋予了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以及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精神情感而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分析意象绘画中的心理元素不仅对绘画风格流派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意象绘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不同的艺术主张的意象绘画中,观念、审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风格流派画面中的运用和表现各有偏重。心理意象绘画就是把主观的认知、情感经验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绘画。心理意象绘画可以大概分两类:"我想"与"我感觉"。"我想"主要体现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我感觉"主要体现在表现主义绘画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意象艺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当代艺术家的一种美学追求。意象是情感的物化形态,意象的创造基于画家对事物外部和内在特征的深刻认识,基于画家对事物的强烈感受,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表达真情实感,是画家创造意象的全部目的。现代艺术只有通过意象的通道,才能达到超越性艺术精神的领地。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体系,它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方面,在价值观念上放弃了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从而创造了中国当代意象性油画一种全新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认为,画有"三远",说出了画面中蕴含的仰视的"高远"、俯视的"深远"、平视的"平远"三种视角的空间关系,同时也指出了人欣赏山水画的三种境界。这表明,在对画面空间的处理上,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以固定视点的焦点透视,而是选择了通过画面物象近大远小比例的变化、画面线的疏密以及山石肌理的变化、画面物体的线条的掩映叠压关系、墨色的对比以及画面的空白来表现画面的空间,这种更为适合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画面空间观,即无固定视点的透视观,从而达到更自由地表达艺术家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向来与诗歌结合紧密,在于中国美学中独有的"意象"概念。意象的"意"有立意、情意的意思,指综合了艺术家的观察方式、内心情感以及万物共生共荣的心灵。"意象"就是客观形象和艺术形象的共融体,同时承载着中国文化意蕴,如诗性、"天人合一"的交感意味等。"意象油画"特指具备中国人文精神以及诗性的一种写意性风格。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不仅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而且还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纯色绘画又重新受到当代中国艺术家们的关注。马蒂斯对于"纯色"的大面积平涂让画面生动有趣,康定斯基对"纯色"韵律感的把握给画面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德兰画面中"纯色"间对比、挤压和碰撞让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在绘画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大师们的画风:下笔大胆,不犹豫。画面充实,不杂乱。动笔前胸有成竹,并反复推敲,认真修改,才能达到画面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架上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就画面中的空间呈现方式而言,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家追求主体与客体在画面中的有机融合,使画面空间具有连续的节奏感;西方现代主义之前的绘画追求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强调"再现性"。20世纪初,对于真实再现的摈弃与对形式的追求催生了内容完全内在于形式的"表现性空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以来,绘画开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绘画美学思想真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和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等理论在后世美学研究的过程中奠定了观念性的基础,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气韵、诗境和虚实带入今天"写意精神""写意观念"的意象油画之中,将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审美和广西当代意象油画相结合,通过分析广西当代黄菁、孟远烘、陈毅刚的绘画作品,试图找出艺术家对传统美学的深刻领悟和追求,并对这种结合所体现的艺术发展前景作分析,力求将传统美学精神融汇贯通于广西当代意象油画并对其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意象之建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坛"意象的建构与该散文的体裁、写作时的心境有关;对"母亲"意象的建构其实是作者对自己情感的修复。不同的读者对"地坛"意象的解读也不尽相同,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只有经过读者的接受,该意象才能实现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色彩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始终与中国诗画相伴相连,为中国古代诗歌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色彩世界.本文拟通过以对古代诗词中的色彩意象表达特点进行解读,以期寻找到古代诗词色彩意象的表达由画面美、意境美到情感美的缤纷的色彩世界,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代诗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审美的色彩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骷髅"作为中国古老的"开放型"审美意象,同时存在于世界多个文明的艺术史中。由于科技、宗教与社会多个因素的影响,人们逐渐疏离了其与"死亡"相关的崇高美感,这为重构其审美内涵提供了内在支持。以达明安·赫斯特为代表的西方骷髅艺术及其审美观念对中国当代大众审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骷髅"这一古老的意象因为艺术家的重新回眸而获得新生;另一方面,在艺术观念的传播过程中,"骷髅"被不断赋予多重更为世俗的审美内涵。当今,骷髅意象获得了诸如"酷""个性""可爱"等新奇而另类的美感,在服饰艺术品中凸显其较为纯粹的装饰功能。  相似文献   

14.
"意象"这个词最初产生于《易传》"立象以尽意"这一说法,它的形成对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艺术中的意象通常是指"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一种感觉。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变得愈加丰富,其中"意象"作为传播符号,可以更加完善地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因此意象呈现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云是自然界中没有固定形式的物质,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与画面中的景物虚实相对,为画面营造空灵缥缈的意境,云的流动性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视觉感。中国山水画追求景中有意,以意境取胜,绘画中讲究灵动之气,云在山水造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时期的"云山鼎立"的山水,南宋时期的"角边山水",元代时期的"一河两岸"的山水,云成为画面中重要的精神内涵。文章从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意象分析,研究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技法特点,阐述云的气韵生动、空灵简约、游心于"淡"等精神造化,由此总结现代山水画创作中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昱 《美与时代》2023,(6):27-29
油画色彩语言是艺术家对世界理解和反映的率真表达,它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样也是他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色彩作为一种极具视觉感染力的绘画语言,在当代艺术表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色彩语言表现形式的角度出发,结合色彩语言在油画中的重要价值,论述色彩语言主观性、表现性、象征性的特征,通过不同风格艺术家作品的画面分析,阐释油画色彩语言在本土发展的启发,发掘出色彩语言在油画中蕴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线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艺术处理中表达感受最直截了当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家凭着对线的高度热情对于线技术的谙熟运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线作为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简练、概括的造型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历代中国绘画中就是用独特的中国语言参透出"道"。原始绘画中的岩壁绘画,就确定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基本特征,线自然成为中国绘画主要的造型手段。线是艺术家对物体的高度概括和认识,艺术家线的语言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个人特质,在艺术家抑扬顿挫的线条中表现画面的质感和空间感。中国画讲究笔墨,笔墨既成为中国画的核心,所谓"笔"就是指绘画作品中的线。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21,(1):196-202
宗白华整体上是在意象论范畴内交替使用意象、意境、艺境、艺术境界等不同概念的。宗白华认为,中国哲学是象征的哲学,以仰观俯察为取象方式,以立象尽意为表意特征,易象和审美意象是象思维在不同领域的互通互证。他以散步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生命的节奏,以同情的直觉去审视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以此抵达意象的美学世界。艺术家通过审美直觉、审美"同情"、审美"静照"、迁想妙得等主观能动作用创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呈现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有无相乘、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传神写照,澄怀味象、超以象外等美学风貌。在近代美学背景下,宗白华意象论美学成功实现了美学的现代性转型,为当代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相似文献   

19.
张勤利作品     
正作品名称:质朴——意象徽派设计说明:作品突出了徽派建筑的意象,留下中国水墨画的意境,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没有华丽的色彩,质朴的黑白灰相映,形成独特的风格。画面运用徽派建筑中马头墙、屋脊等要素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体现出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感,画面中加入水墨山水和花鸟,虚实结合,强化画面的空间层次,意境、格调、底蕴和色调无一不体现出意象徽派格调。  相似文献   

20.
绘画创作的灵感源自于生活,极大多数的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即是将具体的、客观的事物表现得别具一格,将具象幻化成意象的过程。通过对具体、客观的事物进行外在的提炼,而后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深入加工。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散发一种独特的魅力,其所营造的画面视觉效果传递的信息甚至能感动人心,震撼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