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在此之前,中国虽有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等禅宗史著作。日本亦有宇井伯寿的《中国禅宗史研究》以及关口大真的《中国禅学思想史》等,然多依据八、九世纪禅门文献,且就印度禅向中国禅的演化历程重视不够。印顺法师此书从以上二方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  相似文献   

2.
<正>一、从"思潮"到"观念"吴晓番、胡岩问(以下简称"问"):2011年底,您的新著《平等观念史论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书评》、《社会科学报》、《哲学分析》、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探索与争鸣》、《文汇读书周报》等分别发表了相关书评或进行了专题讨论。2011年《上海书评》的访谈,主要谈的是现代平等观念之实相,包括平等观念在中国如何实现古今之变。今天我们想请您就观念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逻辑史界有一被称为"南开学派"的学术群体,这种称呼当否另当别论,但它却说明"南开学派"有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如果承认中国逻辑史研究南开学派命名的合理性,那么其意指由温公颐先生开创的、崔清田先生继承和超越的、按照崔清田先生观念进行研究的研究群体,它代表的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一种观念--多元逻辑观.它认为,就比较逻辑研究而言,不同文化需求下有不同的逻辑.这种观念肇始于1990年代,成熟于2000年代前期.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者洼德忠先生所著《道教史》一书、经肖坤华同志译成中文在我刊第一、三、四期连载以后,拟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洼德忠先生应译者之请,特为《道教史》中文版写了序言,现全文登载如下。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伦理思想史》(以下简称《中伦史》)最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五篇五十六章,六十六万多字,陈瑛、温克勤、唐凯麟、徐少锦、刘启林同志合著。这是自辛亥革命前蔡元培先生发表《中国伦理思想史》简本以后,唯——本中国人自己写的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写作的《中国伦理思想史》。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的伦理思想研究的一项空白。 作为某一领域的开拓之作,应该在资料搜集、  相似文献   

6.
正金宜久,1933年10月生,安徽寿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得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证书。金宜久先生著述宏富,专著与主编著作近20部,论文近百篇,著述涵盖伊斯兰教诸多分支学科,重点研究领域为伊斯兰教历史、伊斯兰教与政治、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思想等。主要代表性著作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史》《当代伊斯兰问题》《中国伊斯兰探秘》《王岱舆思想研究》等。金宜久先生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立场与方法研究伊斯兰教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杨曾文,1939年12月生于山东即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博士生导师。杨曾文先生长期从事中国佛教史、禅宗史和日本佛教史研究,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任继愈主编,合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等。主编和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新版敦煌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回族学学会理事、西北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首批特邀研究员、回族青年学者李健彪先生所著的《执著岁月—回族史与伊斯兰文化》一书日前已由西安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以来所撰写和发表的30多篇论文和文章 ,其中不少文章曾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中国回族学学会名誉会长、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吴庆云先生和我国唯一的南亚、中东史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历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陕西省史学会会长、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彭树智教授应邀为该书作序。92岁高龄的当代书法大师、德高望重…  相似文献   

9.
2009年9月19日至20日,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贵州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当代中国逻辑学史”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是研讨《当代中国逻辑学史》著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金吉堂(1908-1978),原名金祈恕,河北通县人(今属北京市),北京畿辅中学毕业后,“不佞以读《元史》,渐及蒙古统治下之回教情形,进而注意及于整个的中国回教历史”,(1)遂全身心投入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从1931年始,金吉堂使用金祈恕、金吉堂、吉堂、希哈伦丁、沙不丁、奚利福等不同署名在《月华》旬刊、《禹贡》半月刊等民国报刊发表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文章。1935年夏完成的代表作《中国回教史研究》,更是获得尹伯清、白寿彝、王梦扬等中国伊斯兰史专家学者的称赞。  相似文献   

11.
评冯福宽《陕西回族史》贾羽胡玉冰冯福宽先生是当代陕西回族作家和学者,“作为记者,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反映祖国各项伟大成就的报道;作为诗人和文学家,他写出了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的文学作品,读后令人奋进,催人泪下”(《陕西回族史·王怀德序》),他又是一...  相似文献   

12.
南宋杨万里的易学"引史"以"证经",辟宋代易学发展之新路,于其中颇有历史哲学之精神。他认为《易》与"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确立起大中至正的形上之道,"史"则将此形上之道贯彻、落到实处;人们以"史"为鉴,就能更好地按《易》道所确立的精神行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易》形天下无形之理、穷天下无穷之事"的观点,强调人们的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的性质;"易道之用存乎变",历史的变化是必然的过程;"易道之体存乎常",历史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法则、规律;"易道之行存乎人",人在历史发展中居于主体的地位,从而构成其独具特色的易学历史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道教学研究的里程碑——评四卷本《中国道教史》王知非八十年代末,笔者第一次拜读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四卷本)的第一卷,从其《序》(著名学者王明先生所作)、《导言》始,即被这部近40余万字的大部头著作所震憾。这还只是一种文化学的“感受”。当几年...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国逻辑史著作的出版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局面,实在可喜!1949~1978年近三十年间,国内关于中国逻辑史的著作只出版了汪奠基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第一辑)和专人专书研究著作三、四部。可是,1979年以来,不到十年时间就出版了中国逻辑史通史、断代史、专人专书研究、教材、资料以及论文集等  相似文献   

15.
刘国钧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早年曾做过的中国道教史方面的研究,却逐渐被世人淡忘。20世纪30-40年代,刘国钧先生利用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选择当时比较冷门的道教史研究,发表了《两汉时期道教概说》、《老子神化考略》和《老子王弼注校记》三篇文章,对两汉时期道教的发展概况以及古代老子神化历程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老子》的校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突出的成果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的五卷本《中国逻辑史》和五卷本《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以及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逻辑史教程》等。从思想上讲,大多数同志认识到了中国认识论史和中国辩证法史不能代替中国逻辑史;认识到了所谓逻辑史,不是用逻辑的历史,而是讲逻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回教史鉴》新版序言马肇新,马肇曾马以愚先生所著《中国回教史鉴》成书于民国二十九年,而于三十年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三十六年二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出修订本。80年代末期,上海复旦大学周谷城教授为整理、保存民国时期的图书资料,特精选该时期出版的具有学...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20,(1):47-55
概念史研究正成为中国学术界"语言学转向"的新议题与新视角,但其用法比较混乱,需要澄清其背后不同的方法论支撑与局限。三种研究范畴涉及概念史研究,依据不同的知识脉络传统。诺夫乔伊为代表的观念史研究以观念实在论为逻辑前提,重视人类思想深层次稳定不变的观念单元,使概念史成为不同经典作品对同一观念单元的历时性表达。科塞勒克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以社会实在论为逻辑前提,概念史就成为政治社会变迁的研究方法,把思想观念纳入社会变迁的同一范畴,在史观、史料、概念选择方面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是语词史的典范,关注重要语词的词义变化,以此展示概念、观念与社会的同频变化。三种概念史类型对深层的观念、表层的语言与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各有侧重,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都集中关注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转型问题。中国概念史研究需要警惕"语言的牢笼",思考西方思想与传统观念如何共同塑造现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末,梁思成将国外注重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建筑教育模式与相应课程体系引入并运用于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教学,《中国雕塑史》一书是他为"东洋雕塑史"课程撰写的课程纲要,却开国人研究中国雕塑历史发展之先河。他从建筑学的外围着手对中国建筑史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对于父亲梁启超所强调和倡导的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的治学方法与按照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划分时代的治史观念的认同与继承;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梁思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使命感。虽是为建筑学研究服务,但他的成果起到了填补空白和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了艺术史学界对于中国雕塑进行广泛且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史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道教学术界所瞩目的研究领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了两部分别由卿希泰先生和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这两部著作既是道教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百年来道教研究的重要成果。随着道教研究的深入发展,地方道教史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域特征显著。道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传播、发展也深受各地地域特征的影响,而通史性著作在这一方面有所忽略。因此,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说,开展地方道教史研究"才能推动道教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