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中外众多油画家都善于运用灰色调对作品进行情感的表达,在油画中色调的概念与组成不单单只运用到黑、白、灰,而是有着色彩倾向的灰。因此,油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变得更为丰富,使其作品情感流露得含蓄且内敛,对于灰色调子的运用使其最终画面具有着和谐、含蓄的意境美感。其浓郁的中式灰色彩的绘画作品在理论层面的分析上也具有着中国哲思之美感。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历史、美学方面分析灰色调的意境表现与技法运用,探寻当代语境下灰色调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素描是一种最早的美术艺术形式,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美术技能。高中生所掌握的素描知识与技能不仅关系着他们的素描学习,还关系着他们在油画、山水画等多种画种上的学习质量。可以说,素描是帮助高中生形成美术创作能力的基础,如何引导高中生的素描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素描水平也就成为高中美术教师首要思考的重大课题。文章便对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油画艺术已经进入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现代油画创作中形与色是画面表现的两大主体,在画面的表现中通过色彩的强弱对比能形成独特而神奇的画面效果;画面中形的意义也不再是单纯的表现形体,而具有了展现韵律与节奏等更为广泛的意义。在花卉的创作中,运用对比、提取、归纳等绘画形式元素,是画面形式把握的侧重点。画面中形式元素的对比以及更为明确、简洁的画面语言都展现了花卉表现中的形色美;都力图产生审美情感的共鸣,努力形成具有表现力的作品,实现形与色的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4.
彩铅素描是一种有颜色铅笔绘画上的光影素描,是基于普通单颜色的写实素描基础之上的一种绘画。从它的呈现效果上看,它与国画中工笔人物造型很相似,体现在线条结构穿插上的准与狠、虚与实;它与古典写实油画技法运用上的相似程度要比工笔人物的更为接近,古典油画直接画法可以大大地缩短一幅作品的制作时间,时间短、效果明显,用笔用色比较自由,强调画家对色彩的认识,在作画时既要解决色彩问题,又要同时注意素描问题,这与彩铅素描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吴冠中注重对点、线、面和黑、白、灰等绘画语言的研究,是一位主张形式美的画家.他强调中西绘画要融合互补,并提出了油画要民族化和中国画要现代化的观点.把油画中色彩、块面、光感运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把中国画的意境美运用到油画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6.
装裱与书画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裱是以烘托、完善书画作品为目的,不可以喧宾夺主,还要注意黑白灰、点线面的应用及选色配料. 中国书画装裱是依附着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书画艺术品特有的一种装潢工艺,它对于传播和保存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起有重要作用.中国书画因所用纸张材料不同,只有经过装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品.但如果装裱的款式、配料的颜色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下面就装裱与书画的关系,装裱与黑、白、灰、点、线、面、装裱配料、选色谈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7.
素描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单色绘画,在造型艺术中起着基础和骨架的作用。随着艺术的发展和对素描的认识,素描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而且还可以作为单独的画种来欣赏。通过梳理素描的起源、含义和造型、写实油画中的素描流派,我们可以发现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恐惧爱呢作用及素描对写实油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绘画产生以来,作为造型艺术中的一种,油画与造型元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造型的不同与变化使得画面具有较为复杂的造型元素。在油画发展史中,油画肌理逐渐被艺术家所认识并应用到画面中,造型元素与油画肌理的发展已有较为成熟的实验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素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在造型艺术中主要起到基础和骨架的作用。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素描的创作空间也逐渐扩大,素描作品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绘画艺术进行欣赏,还可以融合到其他绘画创作形式中,而写实油画就是融合素描创作的一个典型例子,基于此,从素描的起源,以及写实油画中的素描流派出发,结合相关的艺术作品分析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并阐述其对写实油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绘画开始的时候,画面的构图、结构、黑、白、灰的分布就应该很好地组织、推敲,使自己的创作意图获得更为明确的表现,不断开掘新的绘画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语言的品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素描认识的不断全面。现阶段素描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以独立画种的形式供人观赏,而且成为艺术创作的有效手段。以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系统分析,对现阶段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运用的局限性展开研究,为推动我国素描艺术形式和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发展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细胞构成了人体的全部,那么,图式就是绘画中的细胞,它几乎构成了绘画的全部。苏派素描构图严谨,点、线、面、黑、白、灰、受光面、背光面、明暗交界线、轮廓线、投影边缘线等等都是苏派素描所要遵循的严谨之处。相比之下西方传统素描对形式和材料就没有那么多严格的约束性要求,一般是用生动的线条和软材料皴擦出来的颜色来进行造型,西方传统素描随意性较强。而美式素描由于它根源于古典素描,相对于苏派素描更显浪漫,对轮廓、背景的处理更加自由。无论是苏派素描、西方传统素描还是美式素描,都有对线的不同方式的运用。文章以安德斯·佐恩素描中的线为例,探索线作为图式语言在素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灰、白10种单色,研究美术专业人员(117名)和非美术专业人员(447名)的颜色爱好特点的异同.采用物体图和抽象图形两类图形共7种,其中又按颜色特性分为记忆色和任意色两类.结果表明:两类人员都具有偏好记忆色的共同倾向,但偏好程度有显着差异;对任意色的爱好,美术专业人员与非美术专业人员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前者明显地偏重爱好无彩色灰黑白颜色.  相似文献   

14.
素描作为西方绘画体系的基础学科,为油画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造型基础。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功能不断拓展,且具有了新的内涵。素描教学在学院教育体系中始终被当作油画专业的基础课程,备受重视。文章通过论述学院教育中素描的历史以及当代国内院校素描教学的多种面向,探讨素描对于油画创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一项具有基础性质的西方绘画语言,素描的教学与实践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造型训练,发展成为一项综合多种能力的绘画实践,为油画的学习与创作提供了重要的专业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标-背景色的配合对彩色CRT显示工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祖祥  曹立人 《心理学报》1994,27(2):128-135
以通道容量为作业效标,用实验方法对CRT显示屏上黑、深蓝、绿、浅蓝、红、紫、黄、白等8种颜色组成的56种目标-背景色配合方式与显示工效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工效学考虑,彩色CRT显示屏的背景色有以深色为好的趋势,目标色有以浅色为好的趋势。目标与背景色彩的恰当配合能显著提高信息的传递绩效。白目标黑背景、黄目标黑背景、绿目标黑背景等对比度较大的目标-背景配合显示工效最佳。  相似文献   

16.
油画从古到今经历了许多风格的演变,这些油画风格都拥有其特色与一定的独立性,即都是唯一性的表达。到了当代,油画的画面内容开始呈现风格多样化碎片化的趋势,即在一幅油画作品当中拥有多种油画风格的体现。例如在一幅油画作品中融入写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块状图案,与此同时,在画面的某些区域还会出现野兽派的画风。画面中的各种风格都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这种油画风格是一种无意识的、无机的存在。当代油画能够将这些无意识的和无机的碎片进行综合,使整个油画的画面内容变得具有目的性和目标性。当代油画的多样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风格的多样性、材料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油画风格碎片化出现的原因在于多元化世界的趋势,信息时代的来临是碎片化出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倩 《美与时代》2016,(10):20-21
在整个油画创作过程中,小稿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正视小稿的重要性并学会绘制小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重视"小构图""小素描稿""小色稿"的应用,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在正稿绘制时少走弯路,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构图能力、组织画面的能力,并且培养我们正确的观察方式,同时还能迅速地把开始的设想和感受快速地呈现在小稿上。小稿不仅对我们后期创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其本身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油画风景写生是感悟大自然、借景抒情的最好方式之一。艺术家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与之互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写生过程中汲取天地之灵气,收纳于胸中酝酿整合,吐露于画面之上,凝绘成迤逦之姿,幻化出万千之色。油画中各元素都有其作用:构图在油画风景写生中为格调高低奠定了基础;色彩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起到烘托和表现的意味;笔触在油画风景写生中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象征;想象力为风景写生插上飞翔的翅膀。与此同时,油画写生还从中国画元素中汲取养分,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19.
费欣的素描以线条著称,这种对客体的观察方式也延续到他的油画作品中,他是以强调形体轮廓的方式进行观察和绘画,通过对轮廓的强调建立画面的基本框架和审美趣味,创造了典型的"线绘式"风格。  相似文献   

20.
从《考工记》的色彩观看"五色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先 《美与时代》2006,(12):55-57
我国三千年前的《考工记》中说:“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它提出了五行色彩学原色同方位观念的联系;同时指出了“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的配色和审美基本规范。最终落实在,无论是服饰上、绘画上,还是社会各领域的用色规范上,都要以“五采备谓之绣”。本文就试图探讨《考工记》的色彩观是如何将五行色彩学界定为华夏民族“五色审美观”的最高标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