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绣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直接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吴地刺绣历经朝代更替,在文人画风影响下不断推动着技艺针法、绣稿、题材的演进,形成了不同的刺绣风格。在宋代以来"崇文抑武"的社会大环境下,吴地富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文化土壤使得文人汇聚、画派纷呈,出现了"画绣"并开拓了欣赏品与日用品平行发展的状况,至明代时,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风格特征。可见,文人画风对吴地刺绣形成自身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苏绣为中国四大刺绣之一,而扬州刺绣作为苏绣的代表刺绣,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苏州以假乱真的"乱针绣"相比,它们的技法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苏绣的题材常为金鱼、小猫等色彩鲜艳、外形可爱、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入绣,装饰性极强,这与苏州经济发达、人民追求一种富  相似文献   

3.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因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以苏、粤、湘、蜀、汴五大名绣为代表的刺绣工艺。汴绣作为五大名绣的新进成员,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汴绣与四大名绣的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汴绣乃至中国刺绣的风格面貌,力求为汴绣的发展破冰开道,并最终推动中国刺绣工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绣荷包是女红的手工技艺之一,产生于中国妇女传统的刺绣艺术活动,经过几千年的延续、衍化,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产物。本文从绣荷包的形制和工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剖析绣荷包与民间生活风俗的关系,以及与创作主体——女红情感寄托的联系,反映时代民众的审美理想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5.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吕氏正则绣产生于吕凤子创办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是凤先生开创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新型刺绣。纵观百年正则绣的发展,可分为两段来研究。前50年属于学院性质的刺绣教学,后50年改称乱针绣而不再使用正则绣名并持续发扬光大。其最初的目的是为女性独立自主具谋生能力而创。经过吕氏三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正则绣人才。正则绣历经百年传承,在新世纪里绽放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之一。苗绣作为我国古老的绣法,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苗族民族服饰的发展,苗族刺绣也逐渐形成了装饰艺术。以前多用于服饰的延伸,如背扇、挂包等,如今苗族刺绣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亦有广泛应用,如壁挂、床上用品、桌旗、盘垫、坐垫、地毯等。  相似文献   

8.
张鹍 《美与时代》2013,(8):33-35
刺绣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界的一大瑰宝。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被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得到了创新,上世纪20年代末发源于常州的"乱针绣"工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将西洋绘画和中国刺绣融为一体,打破常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法,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名为"乱",实则乱而不杂,密而不堆,将画理和绣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针法活泼、线条  相似文献   

9.
碧芥 《思维与智慧》2012,(15):22-23
最近,妻子决定要绣一个十字绣的大件,即九尺的牡丹图。尽管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她执意要绣,也只好随她。但她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她绣时我得帮她把图案先画出来。无奈之下也只得答应了下来,在每天抽时间帮她画的过程中,我才深深地感悟到,原来人生也是一幅十字绣。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用专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育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画也是我国主要的文化代表,它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延续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在不断融合当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时进行了寓意的延伸。美术教育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主要就当代美术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乱针绣是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刺绣工艺美术界的一个创新品种。因其针法独特,视觉表现力强而赢得世人青睐。"画绣一体"和"乱针技法"是构成乱针绣的两个要素,也是识别乱针绣是艺术创作还是工艺制作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吴地刺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吴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吴地在明清以后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一时文人咸集,文风斐然,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影响着吴地的生活方式。刺绣是吴地女子的必修课,文人书画对吴地刺绣风格的形成意义深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人画风刺激着吴地刺绣的题材及技法演进,推动着吴地刺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中华文明璀璨的艺术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社会变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多元融合文化对传统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工笔人物画为例,分别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视角对中国画的拓展与创新展开分析,并针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都水族服饰视觉符号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主要聚居地。水族服饰,尤其是女性盛装最具民族特色。调查发现,水族服饰中的艺术、审美因子发生于服饰的功能需要和结构,刺绣(绣片)、绲边、纹样既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属性,又是文化的视觉表现。而马尾绣这一特殊工艺,只流行于部分地区。任何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研究、传承与发展都是系统的,也是工程性的。以艺术代替文化或以审美统摄艺术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相似文献   

15.
枕顶绣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刺绣的工艺水平。同时,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设计表现出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完美地承载着人们祈福求祥的信息,构成了枕顶绣造型艺术的象征符号系统。"枕"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普通卧室寝具,这个不起眼的物品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伴随枕头度过的。枕的类型有很多,我国传统使用的"枕"是一种以纺织品缝制成长柱形,两端多呈正方形,上面刺绣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年画之中也有所体现;而佛教年画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特色。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用于岁时节令的装饰,特别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是必不可少的。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在了解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创作手法基础上,进一步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情感呈现、语言形式、表现题材及思想内涵进行分析,来认识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发展,最终阐明当代水墨人物画对中国画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推动性意义。希望本文对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在大众文化环境下中国画的发展能产生再认识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是我国5000年历史文化孕育下的产物,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规律以及美感进行论述,指出章法在构图和美感塑造上的价值和创作的方法,再结合中国画作品的解读,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画中"章法"的表现和其展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奢侈品市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证明,当今社会具有传统元素的奢侈品,很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尤其是"刺绣"服装、鞋帽和包包等实用产品。由此可见,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手工刺绣元素运用到现代时尚品牌产品的设计,创造高端产品进行品牌化推广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宫廷杭绣的传承发展培养继承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20.
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的方法将各种颜色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传统制作技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苗族中世代相传,针法具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技巧,流传于黄平一带的苗族刺绣主要有:数纱绣、锁绣、平绣、堆绣、钉线绣、打籽绣、挑绣等。多用几何形构图,因绣片条块的不同,分为几何形二方连续式构图和四方连续式构图。图案多取材于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如马、蚕、蜘蛛、蝴蝶、雀翅、浮萍、刺藜以及各种花卉,以写意手法,将其物象化为几何形,图案的整体组合一般以棱形为主体纹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