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拜佛母洞     
(一)台怀南下十里余,右转经过白云寺,缓步西行,就踏上了去佛母洞的道路。五台山灵迹颇多,关于佛母洞的传说,也有不少。据说,明朝嘉靖年间,一位法号道方的僧家,单身行脚,杖锡登临,来五台朝圣。当他行至佛母洞时,已是夜半时分。正在他感到分辨不清道路之际,忽见灯火通明,仔细看时,眼前是一处庄严殊胜的梵宫古刹,众多比丘手擎供佛灯火,出出进进,仿佛正在绕佛念诵。道方见这景象,举步再行,又见这里原是一处溶岩洞室,道方紧随众比丘入内,洞中灯火辉煌,玉像庄严,俨然一个天造地设的僧家道场。他被这般情景吸引,又进里许,耳畔忽然响起澎湃的波涛声,…  相似文献   

2.
游台纪行     
闻名遐迩的五台山,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善男信女来游览和朝拜。因游客的信仰和情趣的不同,所看的内容也有区别:有的信仰佛,以朝山拜佛为主,他们不仅入寺礼佛,布施诵经,而且大多数要朝拜五顶(五座台顶)、三洞(佛母洞、观音洞、秘魔岩的龙洞);有的以观五台山佛国风光、文物古迹为目的;大多数则是慕名而来,在台怀停留数小时,看几个主要寺庙,  相似文献   

3.
精进佛七开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第一天(农历十一月十八日)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从昨天晚上起七到今天,二序大众都来参加了。看到大家一起认真地念佛,我很受感动!我虽然出家已经十多年了,参加过很多佛七、禅七,出外参学也有不少所见所闻,但在广化寺还未曾主持过佛...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诸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种愿。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者,菩萨见已,自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亦当如是。有佛世界七宝庄严,唇一夜常有清净光明,无有日月,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常有严净光明,亦当如是。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佛母洞,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那么多传说故事留在这高山岩洞里,千百年间令人梦魂萦绕。“脱胎换骨”、“佛母重生”等充满理想主义情怀和一切归善的希冀,招徕的游客信众纷至沓来,使这里不仅成为一处僧尼居士朝拜的圣地,也成了一个旅游览胜的一大去处。  相似文献   

6.
天下事不了了之 记者:有媒体称您为“佛商”,或者说是“钱眼见佛心”.您赞同吗? 曹德旺:“佛”是指大彻大悟,谁能做到大彻大悟呢?我做不到。如果成了佛,那肯定就不是商。  相似文献   

7.
写议论文,常用类比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就是通过与同类事物作比较,来说明某一事物的性质的方法。冯梦龙的《古今谭概》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翟永令母皈心释氏,日诵佛不辍声。永令佯呼之,母应诺;又呼不已,母愠曰:‘无事何频呼也?’永令曰:‘吾呼母三四,母便不悦;彼佛者,日为母呼千万声,其怒当何如’?母为少止。”翟永令用“自己呼母”类比“母亲念佛”,得出了佛必大怒的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10)
<正>一、摩利支佛母像的款识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尊摩利支佛母铜像,此尊头戴花冠,眉目清秀,坐在一头猪背上,右腿下垂至莲座,左腿横盘,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持无忧树枝(已失)。猪四腿弯曲,跪趴在莲座之上。在莲座正面下沿刻有"土观呼图克图诚心金银造"的铭文。(如图)  相似文献   

9.
峨眉山宗教的发展史曲折复杂。最初应是民间儒家祭祀,然后仙道略先,佛教随来,天主教最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道二教,峨眉山被佛教称为“大光明山”,被道教称为“第七洞天”,故又享有“仙都佛国”之誉。由于受历代帝王“抑道扬佛”、“灭佛崇道”以及儒家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变迁,佛道二教在峨眉山兴衰时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修行之歌     
主持寄语我常在寺庙里听到播放佛歌,较多的是念诵佛菩萨名号的,所选曲调常常是民间小调,尽管唱者力求庄严,由于这些小调在民间流传甚广,为人十分熟悉,听者很容易联想到原来的曲调与内容,并由此产生不够严肃的想法。用小调配唱佛、菩萨名号,说明我们的佛曲、佛歌急待发展,以适应信众的需求。可是我个人以为小调不太合适,当年弘一法师用西方音乐的曲调来配歌,可能也是想到这一点的。本期发表的佛歌,是晨鸣居士作词作曲的。晨鸣居士曾编辑出版过《黄河文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佛歌,可说是一位热心者。希望“梵呗清歌”栏目能成为…  相似文献   

11.
壁画题材 藏传佛教壁画艺术题材非常丰富。可简单地分为佛传故事、密宗和历史人物及事件描述三大类。 佛传故事又叫佛本行故事,是以释迦牟尼一生之中各阶段的形象为题材的壁画。这些故事大多出自《贤愚因缘经》等。包括从人间上生兜率天、从兜率天降贡、乘象入胎、树下诞生、太子习艺、宫中娱乐、俞逾城出家、山中苦行、降魔、成道,初转法轮、双林入灭等饶有趣味的故事情节。传说,佛的降生是白象化入母胎而成。《释迦佛降生图》画面上一群菩萨牵着白象、乘云驾雾自兜率天而降,一阵烟云化入龙尊王的宝瓶内。图的正中央是菩提树下的佛母,…  相似文献   

12.
明代有一个法号无穷的和尚,在峨眉山的万年寺苦修多年,始终未能悟道,心中困惑。听闻山上的九老洞有高人,于是决定前往造访,以求佛道。  相似文献   

13.
因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的引荐,近日我有机会参加了首都师大东方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儒佛道交融学术研讨会”’。这个会议很有特色,富有成果,赵朴老等社会贤达专门题词,以示祝贺。我亦从中获益不浅,但是.逮着机会,我还是忍耐不住.在与会的各路饱学之土面前大声疾呼:诸位,咱们老在这里侃“儒、佛、道”交融云云是远远不够的‘这三教之外,还有个政界、学界和教界,这“三界”的关系非常值得注意!宗教界之中又以大众层面的宗教尤其值得研究!在近年国内的“传统文化热”之中,”‘儒、佛、道”已经成了“传统丈化”的代福问。似我还未…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6月25日,是2010年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展佛节的首日。正在其母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举行佛事活动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朝拜了巨幅丝织过去佛佛像。  相似文献   

15.
由香港飞雁洞佛道社捐建的四川阳平治道观八卦亭,近日举行了平顶典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出席了仪式。  相似文献   

16.
和泉 《佛教文化》2018,(3):30-35
诺那塔院坐落于江西庐山北高峰小天池,初名法海寺,因小天池池水终年不涸不溢,又名小天池寺。据《庐山志续志·山川分纪》记载,小天池寺于明神宗时由无染和尚始建,寺前有千佛崖杨岐洞,据说杨岐禅师曾居于此。  相似文献   

17.
在首都有佛教界恭送佛指舍利赴泰巡礼法会上的致词(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赵朴初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南天本师释迦牟尼佛!今天,首都佛教界隆重举行法会,恭送佛指舍利赴泰巡礼,这是继去年泰国僧王座下访问中国之后...  相似文献   

18.
嵩山道话     
嵩山,又名嵩高山,五岳之中岳,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六洞天,在河南登封市西北,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嵩山地处黄河流域,文化遗迹非常丰富。嵩山属夏禹建国之区,后世有禹妻生启化为石的传说,故其地有启母石、启母庙等遗迹。夏文化遗迹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有王城岗遗址和曾为禹都的古阳城遗址等。著名的汉代三阙——启母阙、少室阙、太室阙,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少室山有三皇庙、少林寺及塔林、达摩初祖庵等古迹。现在人多是因为少林拳才知道少林寺的,知道这里是禅宗初祖达摩修炼过的地方的人也许就少多了,而知晓禅宗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佛…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有一位朋友信奉佛教,我发现她总是快乐的样子,生活的很开心,我向她讨教,她对我说:“只要你相信佛,什么烦恼都会消除的。”并介绍一些佛的书给我看,于是我开始涉猎佛学方面的知识,接着我又看了一些佛经,尤其是《金刚经》使我受益非浅,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之所以烦恼就是把“我”字看的太重了,人的起心动念哪一个不是“我”字当头呢 ?我如获至宝,心绪豁然开朗,如见天日,这不就是我等待久的企盼和归宿吗 ?这使我忆起了十几岁时曾经萌发想出家的念头。   六十…  相似文献   

20.
田青 《佛教文化》2016,(4):114-117
沧海桑田,曾经在中国人生活中长期存在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心灵的佛曲和充满禅意的乐曲渐渐被现代人冷落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在这一章里,我从大海般浩瀚的佛曲禅音中捞起几颗珍珠献给读者,这里有长期流传在乡间的民间佛曲,也有充满禅意的古老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